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边关风月

第24章 北击蒙古

边关风月 俏罗刹 3563 2025-10-30 20:47

  

聚义厅里立刻忙碌起来,喽罗们搬来长条木桌,端上炖得酥烂的野兔、金黄的烤山鸡,还有一坛坛封存的米酒。孙大力拉着沈砚坐在身边,亲自为他斟满酒:“将军,去年我与你分手后,带着残部流落至此,蒙大哥收留,才得以活命。”

  

沈砚举杯与他一碰:与“都是过去的事了。大力,如今朝廷正值用人之际,袁大帅有意招安你们,若能归降,既能洗刷贼名,又能堂堂正正地保家卫国,不比在山里打家劫舍强?”

  

震三山放下酒杯,沉声道:“沈将军,不是我不愿归降,只是朝廷贪官当道,当年我便是被贪官诬陷,才不得已落草为寇。若归降后再遭陷害,兄弟们该如何自处?”

  

  

“震三山寨主放心,”沈砚正色道,“袁大帅为人正直,末将愿以项上人头担保,只要诸位真心归降,朝廷定会既往不咎,还会按军功封赏。如今北境蒙古虎视眈眈,正需勇士戍边,何不将一身武艺用在保家卫国上?”

  

孙大力在一旁连连点头:“大哥,沈将军是我信得过的汉子,他说的话定然算数!咱们在山里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能堂堂正正做回军人,是兄弟们求之不得的事啊!”

  

震三山望着厅内跃跃欲试的弟兄们,又看看沈砚坦荡的眼神,猛地一拍桌子:“好!我信沈将军!从今日起,牛首山弟兄们听候朝廷调遣!”厅内顿时爆发出震天的欢呼,酒杯碰撞声、叫好声此起彼伏,山寨的灯笼在夜色中摇曳,映照着一张张重燃希望的脸庞。

  

沈砚带着招安成功的消息返回北大营时,夕阳正将帅帐染成金红色。袁志听闻震三山愿率部归降,先是惊得起身离座,随即眉头却慢慢蹙起,在帐内踱了两圈才叹道:“沈将军真是好手段,竟能让桀骜不驯的震三山归降。只是……不瞒你说,如今营中粮草实在吃紧。”

  

他指向案上的粮草账簿:“去年欠缺的粮草至今未能补齐,冬衣也只备了三成。骤然添上千号人,每日的口粮、军械都是难题,只怕难以支撑。”

  

沈砚早有准备,拱手道:“大帅以诚待我,末将也不敢隐瞒。此次招安时,末将已与震三山约定,弟兄们不求额外供给,只愿编入军伍上阵杀敌。末将斗胆请命,愿领兵杀出居庸关,北击蒙古!”

  

袁志猛地停住脚步:“将军是说……主动出击?”

  

“正是,”沈砚走到沙盘前,指向匈奴王庭所在的方向,“蒙古近年秋高马肥便来劫掠,无非是看中我军守而不攻。如今牛首山弟兄熟悉山地作战,若与大营主力前后夹击,定能挫其锐气。况且蒙古各部部落秋收刚过,帐中囤积着大量粮草牲畜,正好可解我军燃眉之急。”

  

袁志眼中精光一闪,抚掌道:“好!蒙古屡屡扰我边境,杀我军民,早该给他们点教训!本帅这就修书上奏,请陛下降旨允准出兵。”

  

他当即命人取来笔墨,亲自草拟奏折,言辞恳切地陈述出击利弊。写完奏折,袁志看向沈砚笑道:“清风寨那边,本帅即刻调拨一批军械和服装过去,让弟兄们先安顿下来。从今日起,那山寨便改名‘忠字营’,正式编入北大营序列,就归沈将军统辖。”

  

  

沈砚躬身领命:“谢大帅信任!末将定会约束部下,待圣旨一到便整军出发。”

  

“沈将军且放宽心,”袁志递过一杯热茶,“震三山和孙大力都是可用之才,你要善用他们的勇武。此次出征凶险,务必谨慎行事,本帅会在大营坐镇,为你调度后援。”

  

沈砚接过茶盏,掌心暖意融融:“大帅放心,末将定会带着弟兄们凯旋,不仅要夺回被劫的粮草,还要让蒙古人知道,我大楚军人不是好惹的!”

  

帐外传来传令兵的脚步声,袁志扬声道:“即刻将调拨物资送往忠字营,告诉震三山,朝廷不会亏待忠义之士,建功立业的机会就在眼前!”

  

大楚皇宫太和殿内,龙涎香在梁柱间萦绕,却驱不散满殿的凝重。楚皇攥紧龙椅扶手,脸色铁青如铁,案上堆叠着边关急报,墨迹仿佛浸着鲜血:“蒙古人欺人太甚!上月刚劫掠云州,如今又袭扰居庸关,杀我边民、焚我村寨,是可忍孰不可忍!”

  

满朝文武皆垂首肃立,殿内静得能听见香炉里火星的噼啪声。礼部尚书蔡中颤巍巍出列:“陛下息怒,蒙古骑兵凶悍,我朝近年天灾不断,不宜轻启战端。依老臣之见,可仿前朝故事,选宗室贵女封为公主,携珍宝和亲,既彰显我大楚威仪,又能暂缓边境危机,待国库充盈再做计较。”

  

“蔡大人此言有理!”户部尚书秦晖连忙出列附议,手中笏板重重顿地,“陛下,去年南方洪涝,今年北方大旱,国库早已空虚,粮税仅够支撑中枢运转。若要兴兵,粮草、军械、军饷皆无着落,恐难以为继啊!”

  

两人话音刚落,殿内便响起窃窃私语,不少大臣面露赞同之色。楚皇眉头皱得更紧。正当他心灰意冷之际,林太师缓缓走出朝班,苍劲的声音在殿内回荡:“陛下,老臣有话要说。”

  

楚皇精神一振,身子微微前倾:“老太师有何良策?快快讲来。”

  

林太师拱手朗声道:“陛下,如今我大楚确是内忧外患——内有流民四起、流寇盘踞,外有异族虎视眈眈、屡屡犯边。但若能将这内忧化为外患的解药,岂不两全其美?”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臣,“老臣听闻北大营统帅袁志素有忠勇之心,早有征讨蒙古之意,只是兵力不足、粮草短缺。”

  

  

“臣请陛下颁下圣旨,招安各地山贼、林匪中素有侠名者,许他们戴罪立功,编入北大营。这些人多是悍勇善战之辈,熟悉山林作战,正好可充作先锋;且招安后能减少内患,省下剿匪的粮草军械,转而用于北伐匈奴,可谓一举两得!”

  

“太师妙计!”兵部尚书高烈猛地出列,“这些山贼匪寇本就多是被逼无奈的良民,或是懂兵法的溃兵。招安后加以约束,便能化为利刃!臣附议。”

  

殿内顿时炸开了锅,先前主张和亲的大臣们面面相觑,转而议论起招安的利弊。有大臣忧心道:“匪寇野性难驯,若招安后再生叛乱,岂不更难收拾?”

  

林太师捻须笑道:“可效仿前朝‘军功赎罪’之法,规定斩首一级抵罪一等,立大功者不仅免罪,还能封赏功名。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他们定会为了洗刷污名奋勇杀敌。”

  

楚皇听得连连点头,龙颜渐展:“老太师所言极是!与其养着无用的空谈之臣,不如启用这些敢战之士!传朕旨意:命北大营袁志为主帅,沈砚为先锋,即刻招安各地可用之兵,编练新军,待粮草备齐便北伐匈奴,朕要让那些蛮夷知道,我大楚不是好欺负的!”

  

金殿上的议论声化作整齐的附和,众臣齐齐躬身:“陛下圣明!”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