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七次侦察的无人机传回画面时,指挥中心里鸦雀无声。显示屏上,人口稠密的山南国占领区商场底楼,一群穿着山南当地人粗布衣服的人正被士兵押解着,弯腰搬运着沉重的货物。他们身形消瘦,动作却带着军人特有的规整,哪怕累得脊背佝偻,每一次起身都透着一股难以磨灭的挺拔——那是李晨再熟悉不过的战友!
无人机缓缓升空,画面切换到商场后方的新建工地。更多穿着同样衣服的人在工地上忙碌,搬砖、抬沙、码墙,每一个动作都显得吃力无比。有的士兵搬着砖块踉跄着摔倒,立刻就有山南士兵挥舞着鞭子上前抽打;有的士兵累得扶着墙大口喘气,却被枪托逼着继续干活。工地四周拉着高高的铁丝网,每隔五十米就有一个岗哨,岗哨上的探照灯在夜色中来回扫动,工地中央还有一座临时搭建的瞭望塔,架着机枪,时刻监视着整个工地。
“这群畜生!竟然把我们的战友当苦工使唤!”周擎一拳砸在操作台上,显示屏都跟着晃了晃。李晨的手指紧紧抠着沙盘边缘,指节泛白,眼中满是怒火,却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现在不是愤怒的时候,我们必须尽快制定营救计划,晚一天,战友们就多受一天罪!”
当天下午三点,乌云压得很低,指挥中心里的灯光泛着冷白的光,与室外沉闷的空气形成了诡异的呼应。李晨大步流星走进会议室时,各营营长和骨干早已整齐列队,军靴在水泥地上踩出的声响还未完全消散,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紧绷的严肃。长桌中央的沙盘占据了大半空间,细沙勾勒出的街道与建筑清晰分明,无人机传回的高清画面被投影在沙盘上方的幕布上,商场玻璃幕墙的反光、工地裸露的钢筋都看得一清二楚——红色小旗标注着敌军岗哨,银色细线代表铁丝网,黑色模型则是架着重机枪的瞭望塔,每一处标记都像一根刺,扎在在场所有人的心上。
“都过来,咱们先把情况摸透。”侦察预警营营长张锐上前一步,手中的指挥杆轻轻敲在沙盘西侧,“根据无人机三小时前的最后一轮侦察,被俘战友的踪迹主要集中在两个区域:一是商场底楼,从窗口观察到的人影判断,大约有三百人被集中关押在地下仓库,门口有铁栏封锁;二是后方工地,简易板房里能看到约两百人,大多被反绑着手脚,有敌军士兵来回巡逻。”他顿了顿,指挥杆移向工地周边,语气愈发凝重,“工地四周的铁丝网足足有两米高,我让技术组分析过,网线上缠绕着细如发丝的红外感应线,只要有物体触碰,三百米外的岗哨立刻会触发警报。四个角落的岗哨都是混凝土浇筑的碉堡,每个里面有两名士兵,手里拿的是M416突击步枪,子弹能穿透普通防弹衣;最棘手的是中央那座瞭望塔,三层楼高,顶部架着两挺M2重机枪,四个士兵轮班值守,视线能覆盖整个工地,咱们要是从正面突破,等于往枪口上送。”
指挥杆又指向商场正门,幕布上随即放大了商场门口的画面——一辆橄榄绿的装甲车停在台阶前,炮塔正对着街道,车旁站着八名士兵,背着单兵火箭筒,腰间还挂着手榴弹,“商场门口驻守的是一个加强班,兵力比常规配置多了三人,装甲车的履带印显示,它每小时会绕商场巡逻一圈,没有固定盲区。”张锐深吸一口气,补充了最关键的信息,“还有个坏消息,工地往南三公里就是山南国军的驻地,我查了他们的调动记录,最近每天都有武装直升机在周边巡逻,一旦交火,他们的援军坐军用卡车过来,十分钟就能赶到,咱们最多只有九分钟的救援时间,不然就会被两面夹击。”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只有空调的冷风在耳边低响。李晨俯身盯着沙盘,手指在被俘战友的标记处轻轻摩挲,突然抬起头,声音里带着难以抑制的疑惑:“被俘战友总共两千多人,咱们现在找到的才五百人,这才不到五分之一,剩下的一千五百多人去哪了?”
这句话像一颗炸雷,在众人耳边轰然响起。刚才还专注听着防御部署的营长们瞬间僵住,有人下意识地掏出笔,在笔记本上算了起来——两千减五百,整整一千五百人的缺口,这个数字像块巨石,压得人喘不过气。“对啊,我刚才光盯着防御工事了,怎么没注意人数不对?”通讯营营长王涛猛地拍了下桌子,眼神里满是懊恼,“咱们之前的侦察范围只覆盖了商场和工地,会不会还有其他关押点?”“有可能被转移了?”步兵营营长赵刚皱着眉猜测,“山南国军会不会把一部分战友运到其他驻地了?”
李晨伸手按住桌面,指尖因用力而泛白:“不管是没找到,还是被转移,必须重新侦察。这次要扩大范围,把商场和工地周边五公里内的仓库、厂房都查一遍,务必搞清楚所有战友的下落。”他的目光扫过在场所有人,语气坚定如铁,“咱们只有一次机会,要是这次只救走五百人,剩下的战友不仅会被敌军严密看管,以后再想营救,难如登天。打草惊蛇的后果,咱们承担不起!”
众人纷纷点头,之前因防御部署产生的沉重感,此刻又多了几分急切。张锐立刻拿起对讲机,对着话筒下令:“让无人机编队立即起飞,扩大侦察范围,重点排查商场西北方向的废弃工厂和南侧的物流园,务必找到其余被俘战友的下落,半小时后给我汇报!”对讲机里传来清晰的“收到”,会议室里的气氛重新紧绷起来,只是这一次,除了对敌军防御的忌惮,更多了对一千五百名战友下落的担忧。
再次侦察回来的信息表明,商场工地和敌军阵地连接在一起,商场苦力五百人,修建敌军阵地的也有五百人左右。而且实行的是两班倒的模式,每次上班约有千人左右。一旦营救开始,就需要从商场连着阵地和板房连着地下室两个地方打开通路,救战友们回来。
林凡看着沙盘,眉头紧锁:“最大的难题是突破铁丝网和避开岗哨。铁丝网有红外报警装置,一旦触碰就会触发警报;岗哨的探照灯覆盖范围广,很难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靠近。”
赵颖也补充道:“还有战友的甄别问题。他们都穿着当地人的衣服,和工地上的民夫混在一起,一旦营救时出现混乱,很容易误伤,也可能让战友错失逃生机会。”
李晨点了点头,拿起指挥棒,在沙盘上划动:“我们分三步制定计划。第一步,侦察清场,进一步确认战友的具体位置和作息时间,掌握敌军换岗规律;第二步,分工协作,各营根据自身优势,承担破障、掩护、营救、撤离任务;第三步,应对突发情况,制定援军拦截、伤员救治、战友甄别方案。”
首先是侦察清场任务,自然落在无人机营和侦察预警营肩上。周擎主动请缨:“无人机营会派出三架微型侦察无人机,伪装成鸟类,潜入工地和商场内部,记录战友的作息——他们每天早上六点被押去工地,晚上八点返回商场底楼关押;敌军岗哨每两小时换岗一次,换岗间隙有三分钟的警戒空白期;瞭望塔的探照灯每十五秒扫过一次地面,每次停留两秒。”侦察预警营营长则补充:“我们会在营救前一天,用雷达监测敌军驻地的动向,确认援军路线,为拦截部队提供坐标。”
接下来是核心的分工协作环节,各营开始激烈讨论任务分配。智能火炮营营长林凡率先发言:“智能火炮营可以在营救当晚,提前对敌军岗哨和瞭望塔进行精准打击,摧毁他们的重武器,为突击部队扫清障碍。但问题是,火炮射击会产生火光和声响,可能提前暴露行动。”
李晨思考片刻,提出解决方案:“我们可以利用夜间的大风天气,在火炮阵地附近燃放烟雾弹,掩盖火光;同时让电子狗营释放电子干扰,屏蔽敌军的通信,延缓他们的反应时间。”
电子狗营的任务则是突破铁丝网。林凡拿出改装方案:“我们会给十组电子狗加装微型剪钳和红外干扰器,让电子狗在换岗间隙靠近铁丝网,先用红外干扰器屏蔽报警装置,再用剪钳剪出两个通道——一个供突击部队进入,一个供战友撤离。但电子狗的续航时间有限,必须在十分钟内完成破障,否则会失去动力。”
无人机营除了侦察,还要承担空中掩护任务。周擎说道:“攻击无人机将携带麻醉弹,在突击部队进入前,对岗哨和瞭望塔的士兵进行精准射击,避免造成过多伤亡,同时也能减少交火声响。但麻醉弹的有效射程只有五百米,无人机必须低空飞行,容易被敌军发现。”
“可以让侦察预警营配合,在无人机飞行路线上释放信号干扰,让敌军的雷达无法捕捉到无人机的踪迹。”李晨补充道,随后看向赵颖,“物资支援营的任务最重,不仅要在撤离路线上设置医疗站,还要准备足够的车辆和保暖衣物,战友们已经受了太多苦,不能再让他们在撤离途中受冻受伤。”
赵颖立刻回应:“物资支援营会准备二十辆改装过的卡车,车厢里铺上棉被,配备急救箱和热食;医疗站会提前在撤离路线的三个关键节点搭建,每个医疗站配备五名医生和十名护士,携带足够的止痛药和抗生素。但问题是,卡车行驶会产生噪音,可能吸引敌军注意。”
“我们可以让电子狗营在卡车路线上铺设隔音棉,同时让无人机营释放噪音干扰,掩盖卡车的声音。”林凡提出解决方案,众人纷纷点头认可。
然而,最大的难题还是战友甄别。赵颖提出:“我们可以提前制作暗号——营救当晚,突击部队会喊‘山北雪融’,战友们回应‘边防花开’。但如果敌军听到暗号,故意冒充怎么办?”
李晨沉默片刻,突然想起战友们的一个共同特征:“我们部队的士兵,在入伍时都会在左臂内侧纹一个微型的山鹰图案,虽然战友们穿着长袖衣服,但可以让突击部队在接触时,快速检查他们的左臂。另外,让无人机在营救前一天,用激光在战友们的衣服上标记一个微小的荧光点,只有我们的夜视仪能看到。”
方案逐渐完善,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如何拦截敌军援军。智能火炮营的射程有限,无法覆盖三公里外的敌军驻地。李晨看向周擎:“无人机营能不能在援军路线上设置路障?比如投放燃烧弹,阻断公路。”
周擎摇头:“燃烧弹的燃烧时间只有五分钟,最多只能延缓敌军一分钟的行进速度,作用不大。”就在众人陷入困境时,侦察预警营营长突然说道:“我发现敌军援军的必经之路有一座桥梁,我们可以让电子狗携带炸药,在营救开始后炸毁桥梁,这样至少能拦截敌军半小时,足够我们完成营救和撤离。”
“这个办法好!”李晨眼前一亮,“但必须精准控制爆炸时间,确保战友们已经撤离到安全区域,再炸毁桥梁,避免误伤。”
经过三天三夜的反复讨论和修改,一份详细的营救计划终于成型: 营救时间:选择夜间十一点,此时敌军岗哨刚完成换岗,士兵警惕性最低,且风力较大,有利于掩盖行动声响。 无人机营: 1.营救前两小时,派出三架微型侦察无人机,确认战友位置和敌军部署; 1.营救开始时,派出五架攻击无人机,携带麻醉弹,对岗哨和瞭望塔士兵进行射击; 1.同时派出两架攻击无人机,在敌军援军路线上投放烟雾弹,掩护电子狗安装炸药; 1.全程释放电子干扰,屏蔽敌军通信。 电子狗营: 1.在换岗间隙,派出十组电子狗,用红外干扰器屏蔽铁丝网报警装置,剪出两个通道; 1.另外派出五组电子狗,携带炸药,前往援军必经的桥梁,在营救开始后五分钟引爆; 1.安排五组电子狗在工地内巡逻,压制零星抵抗的敌军士兵。 智能火炮营: 1.营救前半小时,对敌军驻地进行佯攻,吸引部分兵力; 1.营救开始时,对岗哨和瞭望塔进行精准打击,摧毁重武器; 1.在撤离路线两侧设置火力点,拦截追击的敌军。 侦察预警营: 1.全程用雷达监测敌军动向,及时通报援军位置; 1.派出二十名侦察兵,伪装成当地人,在工地外围接应,引导战友撤离; 1.用激光在战友衣服上标记荧光点,协助甄别。 物资支援营: 1.在撤离路线的三个节点搭建医疗站,救治伤员; 1.准备二十辆卡车,在接应点等候,将战友送往临时安置点; 1.为战友准备保暖衣物、热食和急救药品。 突击部队: 1.由李晨亲自率领五十名精锐士兵,从铁丝网通道进入工地,组织战友撤离; 1.用暗号“山北雪融”和左臂山鹰图案甄别战友,避免误伤; 1.优先营救受伤的战友,确保每个战友都能安全撤离。 计划制定完成的那天晚上,指挥中心的灯光亮了一夜。各营营长拿着计划书,回到营地进行部署,士兵们得知要去营救被俘的战友,士气高涨,纷纷主动请战。李晨站在沙盘前,再次检查着计划的每一个细节,仿佛已经看到了战友们安全撤离的场景。 “还有最后一个问题。”赵颖拿着一份清单,走到李晨身边,“根据侦察,有三十多名战友受伤严重,无法自行行走,需要担架抬运,但我们的担架数量不足,而且抬运担架会减慢撤离速度。” 李晨沉思片刻,说道:“让物资支援营把卡车开到距离工地更近的地方,缩短抬运距离;同时让电子狗营改装五组电子狗,加装简易担架,协助运输伤员。”赵颖点了点头,立刻去修改计划。 凌晨时分,各营的部署方案陆续传回指挥中心。李晨看着窗外泛起的鱼肚白,心中充满了期待与紧张。营救行动即将开始,这不仅是一场关乎战友生命的战斗,更是一场对边防基地五个营协同作战能力的终极考验。他相信,只要各营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就一定能成功救出战友,让他们重新回到边防基地的怀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