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了解,阴十三绝对是最了解赵吏的人之一。
只要有空闲他都会赖在程瞎子那不停的打听消息。
凭借自己的头脑,不说别的,小王爷一个动作自己可以猜到**不离十。听到小王爷说话。
阴十三连忙凑到刘阳夏耳边小声嘀咕几句。
刘阳夏有些迷惑的抬头看了看阴十三。又看着站在门口的赵吏。最后低头看了看怀中的母亲。
“快看考场的门开了”
“这这是大乾第一回吧。”
“可不。绝对第一回。以前都没听说过”
“对啊,出什么事情了”
“以前可是有考生死在里面都没开的。”
“可不听说那次死了好几个”
“是好几十个。”
“说是在林雅轩吃饭中毒了”
“林雅轩就是做饭可好吃的那家。”
…………
百姓的议论轰然响起。但是说着说着就跑题了。这就是大乾的百姓。
刘阳夏在议论声中。将母亲安慰好。交给阴十三。整理好衣物。像赵吏行跪拜之礼。随后起身大步想考场走去。
“慢”一声叫喊。将刘阳夏前进的脚步叫停。他听的出这是刚刚宣读之人的声音。
“小王爷,这不符合规矩。”
这边的混乱无牙已经看到。本以为是件小事。见赵吏过来,便在台上没动。这会正好看见锦衣卫在开门
。就知道事情不小。等赶到的时候。大门已开。只见一个贫民正向考场走进。连忙出口制止。
“这里谁做主。”
赵吏根本不在乎无牙是谁。
“是,小王爷”
无牙低声应到,自己出声仅仅是需要,听不听就不关自己的事了。要不是这事太严重,甚至于破坏祖历,他才不会开口。就知道这位爷是个无法无天的主。何必自找麻烦。
“那就不进去吧”
周围人一愣,包括无牙。眼前这位爷不应该是雷声大雨点小啊。难道书院真这么强。以前怎么没听说。回头得好好打听打听。别等圣上问到的时候自己什么都不知道。不过这样也好。连忙用眼神示意守门的锦衣卫关门。
郝平川跟没看到无牙的眼神一样。直愣愣的看着赵吏,无牙手里握着的是自己的命。可小王爷手里可是一家老小的生死。见到赵吏点头。这才缓缓的将门合上。不过上面残破的封条怎么看都不顺眼。
无牙也顾不得郝平川的态度。拱低身子邀请赵吏回到台上继续主持大考。
人生的大起大落来的太快,刚刚还一脸惊喜的刘阳夏此时面色灰白。加上刚刚经历的这些事情终于坚持不住。身体一软瘫倒在地。
赵吏则看了一眼,眼中流露出莫名情绪。刚才在无牙说话的时候他就看出刘阳夏能站起来完全凭借着心中最后一口气。
这种状态就算是进入考场也未必能坚持下来。忽然有了其他想法,刘阳夏的孝道太值得推广了。自己从小就在师傅身边长大。可是等自己刚刚成年师傅已经去世,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未能尽孝。
示意一下阴十三。跟着无牙回到主席台。
等两人刚一到主席台坐下。阴十三和张天放两人已经带着母子跟上。
“王爷,他母亲还好。他的情况有些不太好。体力透支,心力憔悴。加上长时间营养不良。现在如果不是眼睛一直在母亲身上,靠毅力挺着,这会应该已经晕了过去。”
“身体以后在调理,这个人我需要用一下。”
阴十三顿时明白王爷的意思。
赵吏想了想,招过来一个锦衣卫吩咐道
“不要告诉我这个人府试之后的资料你们没有。我现在需要。还有将刚刚守门的锦衣卫叫来。”
说完闭目养神。这是赵吏下山以来第一次这么想做一件事。
再次睁开眼时。资料已经递到他手中,而刘阳夏此时正在一口一口的给母亲喂着吃的。自己时不时的吃上一口。郝平川忐忑的站在一旁。将资料从头到尾的看了一遍。原以为听到的故事已经够精彩了。可后面的却是更加让人震撼。
主席台上异常安静。所有人都在等赵吏开口,无牙有点感觉事情不妙,阴十三若有所思,似乎猜到了一些什么。其他人则是一脸茫然。 “郝平川,你读。一字不落的读,声音覆盖到整个考场。有一人听不到,唯你是问。张天放监督,不行你顶上。” “王爷这会打扰到里面的考生。”无牙在一边轻声说道,王爷他是管不了,可提醒一下还是没问题的 “无妨,就是要给这帮读书人听听。我就是想看看有谁敢评判此事。锦衣卫听令,考生之中但凡有敢批评此事者皆杀。大乾不需要不孝之人。” 前一句无牙还觉得没什么。后一句才感受到其中的杀气。静静地看着赵吏心底的凉气直往上窜。因为在他只看到了淡淡的微笑。仿佛那只是一件最平常的事情罢了。似乎是完全不知道因为这一句话会有多少书生因此丧命。心中慢慢记下此事。回头好好警告里面这帮学生。 郝平川的声音响起,王爷吩咐的这点小事,对于他并不难。只是不知道其中的意思。不过照办就行。锦衣卫的资料还是很全的。 整个考场在声音响起的时候就开始安静。一字一句抑扬顿挫的在整个书院山下流转。甚至于郝平川的卖力。也将声音传到书院。 刚开始所有人都不明所以。直到资料一点点展开。听到的人都沉默不语。 就连亲身经历这一切的刘阳夏,都不记得这些事情。 主席台上赵吏缓缓的走到榜单下。看着上面一片空白。静静出神。 赵吏的动作都被无牙跟阴十三看在眼里。阴十三只要王爷在他的目光从来都只在王爷身上。心思一动,顿时有了想法悄悄离开。等到阴十三回来,手上已经多了一个托盘,静静的站在赵吏身后,托盘上面赫然是笔墨。 无牙是经历了太多,这些事情已经见怪不怪。可看到阴十三回来时带着的东西,也有些动容,虽然这只是书院招生,但是每年放榜的前三名,名字都是由陛下书写。他知道赵吏要做什么了。这事情已经上升到欺君之罪。 “小王爷,此事万万不可,三甲的名字,必须有陛下亲手书写,而且大考还未完成。此事更不能定,对天下考生不公平。我们完全可以让他调理好身体参加最后一天的考试。” 无牙已经急了,小王爷再受宠也会有个限度,而且昨天的潜规则已经触怒了一批人,此时小王爷如果真敢在榜单上填写名字,先不说会不会生效,就已经将这批考生全部得罪死死的,书院的名声也是一落千丈。 “你是说他不配么。” 赵吏跟人说话完全不看身份,在大乾比他身份高的除了二叔和父母还真没有其他人。 “不敢,而是就算榜单上填有名字也不会承到宫中,没有陛下的玉玺此榜不会作数。” 听到赵吏的语气,无牙毫不怀疑如果自己继续否定下去,会不会彻底将这位小爷触怒。 虽然在场的人根本留不住自己,可是因为自己的原因,将此次大考打断,陛下绝对不会轻易饶恕自己,至于小王爷,有一字并肩王罩着,顶多是被训斥几句。 “我记得我妹妹那里有一块玉玺,二叔送的,不知道印在上面有用没有。” 赵吏好奇的转头问道, 此话一出,无牙嘴唇蠕动几下没有说话,不管当时什么情况,陛下金口玉言,都不是自己能否定或者肯定的。 不过赵吏也没有动笔,只是在让阴十三在一旁候着。再一次回到座位上。 无牙一跺脚,这事不能拖,只能自己亲自前往宫中禀告圣上,此时也顾不得隐藏自己的实力。几个跃起,身影消失在考场。他的离开并没有引起一丝波澜。 书院上,十几名大儒静静听着山下传来的事迹,筹措不定, 他们很想将此人现在就纳入书院,可没有院长点头谁也做不了主。按理说这些大儒应该都是见过世面之人,天下尽孝者何其之多,有太多比刘阳夏的事迹要有过之而无不及。 可偏偏这些大儒都跟赵吏一样,是一些没见识的人。能当上大儒的都是一些高官子弟,一心在山上研究儒学,就算是偶尔听说,也会觉得这事有些夸大,这种事是出身富贵人家的他们完全无法想象的。 但是现在既然声音能传到山上,那么下面一定听得比他们更清楚,此事就应该作不了假。 最后还是由程松拍板做决定。先下山看看此人在一起做决定。 当大儒下山之时无牙已经赶到宫中,正与皇上汇报此事。 赵无极刚听说赵吏要在榜单上书写名字,也是怒发冲冠。口中直呼大胆。 冷静下来后才问道是哪家公子有这么大的面子。 等无牙详细的将现场的情况说明,赵无极也是沉默不语。 身为皇帝他比任何人考虑的都要多。 也许赵吏只是一时冲动才想要如此,但是衡权利弊下,利要远远大于弊。 自儒家掌权以来,都将孝定位为家庭伦理,处理不孝之人除了道德谴责,并无实质定罪。 赵吏如此做法已经无意间将儒家理论作出改变,究竟是孝为先,还是仁为先,再加以推动,儒家必然出现派系之争。 赵无极从始至终都没有完全相信李刚。 有了赵吏出现搅混水在合适不过。 只不过这种派系之争会动摇儒家根本,此事一成,赵吏可能将整个儒家得罪死死的。 从此以后就别再想有儒家站在他这一边。 弊端就是,这小子太无法无天了。蔑视皇权。可他是自己的侄儿,自己能这么办。 而且赵括猜的一点都没错,赵吏始终都是他心中的一根刺。等此事过后,少了儒家的拉拢,这根刺也就不存在了。 军队那方面根本不在赵无极的考虑中,大乾从建国开始军队一直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 “无牙,大考之事已经完全交于赵吏处理,朕身体抱恙,在宫中休息,从来没听闻此事。还有,今日你进宫并未见到我,赵吏的修为太低,此事过后让他自己选一些护卫。” 虽然不知道陛下的内心活动。但是也明白意思。陛下不知道此事,一切都是赵吏所谓。与他无关。一切等到大考之后再行商议。无牙低头领命,同时再一次将赵吏在心中的地位提高甚至于超越了赵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