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流放赖汉
黄十三将王子贤赠的五品文宝随身佩带,又有王子贤吩咐的大夫来看,伤果然好得很快。
黄十三只躺了一天,还在是宋元娘的坚持下,这便又提笔了。
没办法,他既然做好了不辱没宋元娘的打算,便必须得功成名就。目前看来,《西游记》是他功成名就的契机,而只要功成名就,那洞房花烛还远吗?嘿嘿嘿。
黄十三每日看宋元娘进进出出,写《西游记》那股劲头便更足了。
黄十三拜王子贤为老师,便相当于拜了个干爹,王子贤这个“干爹”,不仅给黄十三送医送药送文宝,还送了他些银两,虽然不至于一夜暴富,但日常开销买米卖菜总不至于捉襟见肘了。
宋元娘完全不需要再帮人浣洗了,但她就是停不下来。
黄十三在自己屋里写书,一推开窗,就能看见宋元娘在院子里洗衣服。
在此之前,黄十三从来没想到,自己见的最美的女人,竟然是一个在两大盆脏衣服之间辛勤浣洗的女人。但宋元娘就是这个女人,又漂亮又温柔又贤惠又勤快,黄十三觉得把世界上所有的溢美之词放在宋元娘都不为过。一想到马上就能正式地把宋元娘娶过门,顿时下笔如有神助,写得更快了。
黄十三很快写出了西游记的前七回,还写了三份。一份给王子贤,一份给顾浩瀚,一份给了田大光。
王子贤是黄十三的老师,王子贤这份是肯定得送的。
顾浩瀚是发行方,黄十三还等着顾浩瀚带自己走上人生巅峰呢,顾浩瀚这份也肯定是要送的。
但田大光那份,其实完全可以省下来,因为田大光主理清河县县文院,负责审阅书稿。黄十三给顾浩瀚的那份,顾浩瀚看过之后,肯定得送县文院,县文院审阅通过,《西游记》才能获得印刷发行的资格。而既然送了县文院,田大光这个文院院丞自然是能够看到的。
甚至,鉴于黄十三的字丑如狗爬,顾浩瀚在送审之前,少不得找写字周正的人誊抄一遍。奉上字迹端正的文稿送审,才显得自己态度端正,免得落下藐视文院不看内容便打出门去的下场。
但黄十三感谢田大光当日主动提议“做序”,又听田大光亲口说后面的章节要“第一时间送上”,特意誊出一份副本来,托人送给田大光,这点人,黄十三还是会做的。
田大光拿到书稿,看见上面狗爬似的的字,知道是黄十三亲笔,又知道自己跟王子贤拿到书稿的时间不过是前后脚,不由得摸了摸下巴上的美须:“算姓黄的小子上道。”
等顾浩瀚找人誊抄完善,递交文院,田大光看也不看便大手一挥:“准。”
搞得顾浩瀚还忍不住调侃黄十三是不是给田大光送钱,提前打点过了。
当然,这是后话,现在顾浩瀚刚拿到前七章的《西游记》,还在琢磨给黄十三弄个什么样的稿酬方案呢。
将前七回交出去,黄十三便将写《西游记》的事情暂且放下,因为这时,他的考验也来了。
黄十三既拜了王子贤做老师,便是奔着做学问入仕当官去的,伤养好了,就该读书了。
王子贤既做了老师,虽然很想继续看《西游记》,但教书育人也不能放下。
这日一早,黄十三按王子贤的要求,登门拜谒。
“圣人门下,多少弟子?”
王子贤知道黄十三从十二岁开始应考,连考五年都没考上童生的时候惊呆了。
要知道,县试的科目只有两个,一个是杂学,包含了历史政治天文地理,二是按照题目写诗词,就类似于后世的命题作文。两科综合看总成绩,排名前五十的便是当年的童生。
应考的学子也都不都是全能的,有的杂学好一些,有的诗词好一些。
例如崔子然,他今年的杂学就考得一般,得了个乙下,却做了一片出县级的诗,得乙上。两相结合,最终得了个十七的名次,成为榜上有名的童生。
王子贤见黄十三一出手,就是《西游记》这等内含达府诗的文章,料想他的杂学也该不错。
例如《西游记》开篇,“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这就不是一个不懂天文术数的学子能够写出来的。
但王子贤万万没有想到,黄十三的杂学稀烂,他连问了好几个问题都答不上,最后连“孔子统共有多少个学生”,这种读私塾超过一年的小孩子都不会答错的问题都问了出来。
“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黄十三小心翼翼地问。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则记载,‘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三千,七十二,七十七,皆为虚数。你若引《史记》原文,随便哪一句都是对的,却自己回答,便是大错特错。”
语罢,王子贤重重地叹了一口气,看来这黄十三连着五年都没考上童生不是没有理由的。能写出达府的诗,却连最简单的杂学都答不上,如果说是偏科,黄十三这偏科也偏得太严重了。
王子贤要是知道,黄十三不仅连最简单的杂学都答不上,他还压根不会写诗,什么词啊赋啊也全都不会,《西游记》也是抄的,恐怕真地能吐出一口老血来。
王子贤收黄十三做弟子,本来是打算三年模拟五年高考带他冲击名牌大学的,没想到黄十三连初中都没考上,这就等于是让一个大学教授去教小学生,牛刀杀鸡,又大材小用,又事倍功半。
王子贤有心让黄十三去读私塾,但黄十三已满了十六岁,按照景国的法律,不能再浪费教育资源了。一时之间,也想不到什么好法子,总不能真让他堂堂的一个进士去教蒙童吧?
王子贤只好将此事暂时放下,另挑了话头:“那三名赖汉,我亲自审了,倒是硬骨头,不肯供出柳家来。”
黄十三立马明白过来,王子贤说的是被柳家指使上门去杀他的三个赖汉:“老师打算如何判?”
“杀人未遂,流放。”
“若是招供主谋,能轻判吗?”
王子贤点头,却又摇头:“轻判,仍是流放之刑。”
“清河县隶属大元府,大元府隶属景南州,判流放之刑的犯人,最近的,也会被押解至东篱路。此去东篱路并不太平,许多犯人都死在路上,即便侥幸到了东篱,那里近海,海妖横行。”
王子贤听出了黄十三的言下之意:“不错,他们会死在那里。但公然行凶,也是罪有应得。”
黄十三继续道:“他们虽是赖汉,却也不是石头里蹦出来的,该都有家人。”
黄十三话没说尽,王子贤却明白了:“不错,他们已有妻儿,有一个还有三个儿子,既知必死,肯定得为家人做打算。看来柳家这次是花了大价钱,买他们守口如瓶。”
没钱没势的人命轻贱,到哪里都是这个理。
不说赖汉,便说黄十三自己,如果不是被王子贤救下,拜身为县令的王子贤为师,也不过是个连酒肆老板都可以欺辱,名门柳家随便找几个赖汉便敢杀掉的破落户罢了。
黄十三知道,事情到这里便卡住了,即使是以王子贤县令的官位,没有证据,也不能制裁位列名门的柳家子弟:“学生拜于老师门下,尚未有半分成绩,便因琐事叨扰老师费神,实属不该,学生多谢老师。”
“你既拜我门下,我以老师自居,自该护佑你一二,”王子贤宽慰黄十三,“你且放心,如今你是我的弟子,柳家的再大胆妄为,也不敢继续明目张胆地找你麻烦。”
其实,这时候拜师,一般会先挑个好日子,挑个酒楼,请德高望重的人到场见证,这样便能广而告之。
黄十三拜在王子贤门下,却是王子贤一时兴起,拜得仓促,只在场的田大光和黄十三家附近人的知道。之后,黄十三伤没好全,便还没有挑日子重新补齐拜师仪式,对外宣布。 黄十三拜在王子贤门下,有县令做靠山,旁人不知,柳家的一直关注黄十三的动向,肯定是知道的。 柳家名门,并不将寻常人家放在眼里,要抢县令的弟子的媳妇做妾,却也要掂量掂量。 这几天,黄十三吃王子贤的,喝王子贤的,拿他不少东西,这会儿真情实感的施礼:“谢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