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笔下生辉
黄十三到家的时候,天已经擦黑,宋元娘还在等他。
远远见了黄十三的身影,宋元娘便迎了上来:“相公,你回来了,饭已经做好,洗洗手就可以吃了。”
黄十三出门前,家里已没了米,此时屋中的桌上却摆着做好的粟米饭,另炒了三个绿油油的素菜。
黄十三一看就知道:“你是不是觉得我肯定带不回肉来,所以去隔壁借了米?”
进了屋子,借着昏黄的光,宋元娘才看清楚黄十三提了大包小包,眼中有一闪而逝的惊讶,她的确是没有寄望黄十三可以带肉回来的,当下却道:“隔壁刘婶子好心,特意送了菜心和粟米,我想着菜心放到明日就黄了可惜,不如今日炒出来吃了。”
黄十三也不揭穿了宋元娘,说到底,这大了他九岁的妻子都是考虑到他的自尊心:“你说得对,刘婶子的确人好,先前我们当了纸笔做肉末臊子,也是她的面粉来给我们做面条,这么久了,从来没说催着还。今天我买了些瓜子蜜饯,一会儿你给她送过来,也算是谢了她这么久的照应。”
“今日晚了,我明日去吧。”
人说远亲不如近邻,黄家穷,穷得叔伯亲戚有都当没有,只这一个当邻居的刘婶子还时常看顾两人。
但刘婶子人性子好,她的丈夫却不是个好脾气的,连带着儿子小小年纪也是阴阳怪气。宋元娘此时去送东西,挨一顿骂不要紧,被他知道刘婶子又帮衬两人,指不准要打刘婶子。
当下,黄十三点头:“好,你明日再去。”
宋元娘应着,便伺候黄十三洗手,两人坐下吃饭。
昏暗的烛光里,宋元娘本就莹润白皙的面庞看起来更是吹弹可破,美得不可方物。
黄十三看着看着,只觉得心里美滋滋的。这黄家是穷,穷得叮当响,但钱财身外物,总有法子去挣去赚,远的不说,只说这一本《西游记》,他就有信心能让自己赚上一大笔钱。
黄家最让黄十三满意的,就是有宋元娘这样一个又漂亮又温柔又忠诚的童养媳,可是有钱都买不到的。
黄十三一直没有跟宋元娘圆房,一是因为先前年纪还小,还没满十六岁呢,二是因为黄十三敬重宋元娘,总想着出人头地了,风风光光地把宋元娘娶进门。
如今接管了黄十三身份的原非也是这样想的,宋元娘这样好,他当然不能辱没了她。
但黄十三觉得靠着《西游记》,他很快就能赚大钱,出人头地,届时洞房花烛,嘿嘿嘿!
黄十三想得精神抖擞,脑袋都不痛了。
任凭宋元娘如何用“点灯熬油费眼伤身”的说辞规劝,黄十三还是点上蜡烛,开始写《西游记》了。
要说这海清河晏果然不愧是世间有数的名品,墨条压在砚台里,不过用清水研开,便闻见一股似花非花似药非药的非常高雅的香味,宣纸也是洁白细腻得很,毛笔更是描了金线。
黄十三这一套文房四宝看起来便要价不菲,只是镇纸差点,别人的镇纸多为玉石,黄十三的镇纸却就是一块石头,河边捡来的,三指粗巴掌长的一块青条石。
因为实在不管钱,大河边到处都是呢,这才没有跟先前的砚台毛笔一起当掉。
黄十三研好墨,也翻开了识海里的《西游记》。
黄十三已经发现虚拟的《西游记》放在脑子里,比一本实体《西游记》放床边还方便。实体《西游记》放在床边,人要不在床边,想看去拿还得走两步,这虚拟的《西游记》放在脑子里却随时可以翻看,根本不需要冥想入定什么的,甚至连闭眼都不用,随手就能翻。
照着识海里的《西游记》写下——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诗曰: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黄十三的字委实算不得好看,这是毛笔,对一个用惯了中性笔圆珠笔等硬笔的现代人来说,能够让那一捋软毛按照自己的意思拐向正确的方向已经很不容易了,还想要什么根骨笔锋简直是天方夜谭。
黄十三这几句话写得形如狗爬,不同的字,就是不同的狗在爬。
偏偏这《西游记》开篇的一首诗,黄十三写下最后一个传字,整首诗突然亮了起来。
这一幕似曾相识,黄十三想了想,便想起来,这一层毛茸茸的黄色亮光,不正是崔子然写诗后的景象吗?当时他还感慨不知道是什么黑科技的宣纸,竟然内嵌灯泡,自带高光。
此时黄十三写完,宣纸上的一层灵光,比之崔子然当日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崔子然当时做的诗,纸上灵光二指有余,裴钱霍便在旁边喃喃着祖上显灵。黄十三这一写的灵光,足足有十多厘米,换算成这个时候的计量单位,那就是半尺。
黄十三继承了原身的记忆,知道这时代以文载道,文字相关,会出现许多异象。
字上浮现灵光,便是异象中的一种。
并不是所有的文字都会有灵光,只有有才气的文字才会有灵光,所以灵光是诗词文章有才气的体现。
而才气越足,灵光越长,这叫笔下生辉。
再厉害,便能凭空开出花来,名曰妙笔生花。
传闻中孔圣落笔,更有虎啸凤鸣龙抬头,上达天听,召神族圣兽,下通地府,唤三千阴兵。
《西游记》作为华国四大名著之一,在文坛有着泰山北斗的地位,是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的开山鼻祖和各种翘楚,其文学造诣不可谓不得天独厚。
才气充裕,灵光自然也足。
黄十三望着面前的宣纸,一片黄光映在他脸上,倒比那昏暗的烛光还要明亮些。黄十三只觉得如果将这一篇开头诗放在旁边照明,他连蜡烛都省下了。
想到便做。
黄十三吹灭蜡烛,将开头诗放在旁边,另取了一张宣纸用镇纸推开,毛笔饱蘸墨水在纸上写下开头诗。
这一次,直到黄十三写下传字,纸上都没有丝毫异象,黄十三想了想,很快从原身那里继承的记忆里找到了答案。这世界虽有笔下生辉的异象,但这异象,只是原本才有,重写的副本和拓本上却是没有的。
黄十三本来只觉得有趣,重写的开头诗没有灵光也并不在意,翻着脑子里的《西游记》继续写下去。
——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
——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
之后写的文字,因为是原本,均应着笔下生辉的天地法则,泛出灵光来。
黄十三初时还觉得新奇,见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
要知道,这《西游记》在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华国也是四大名著之一,眼下所在的景国,虽然幅员比华国辽阔许多,但论起历史来,还没有华国悠久,要是《西游记》被评为没有才气,才是奇了怪了。
黄十三继续抄写,逐渐入了迷。
黄十三不知道的是,随着他的抄写,一道灵光直冲天际。
那灵光越来越浓郁,竟化为实质,撑开片片青云,让一轮明月既高且阔地悬于钴蓝色夜空之中。 泗水之上,圣院之中,唯一存世早已闭关的亚圣似有感应,忽然睁开双眼:“也不知是福是祸。” 语罢,亚圣一声轻叹。 这一叹,推波**,远传千里,撞碎了冲天而上的灵光。 灵光散开,散作月华,点点落入人间。 那一夜降生幸得月华的婴儿长大读书后,俱擅做瑰丽的婉约诗。 东海深宫,正就着生腌人肉干白米饭的老龙却一下子捏碎了爪下用千年蚌壳做的饭碗:“异星!” 王子贤是清河县的县令,他原是开运二十三年的进士,那年风调雨顺,同期的进士都留在京中做了京官,独他一人外放,还放到了这偏僻得鸟不拉屎的清河县。 王子贤觉得怀才不遇,牟足了劲要回京去。 可这鸟不拉屎的清河县,每年连童生的五十个都很难凑够数,入了府文院考取秀才的便更少了,还别说是举人进士。王子贤的政绩一塌糊涂,在清河县一呆就是十几年。 朝廷有地方官三年一换的政策,为了避免官员在一个地方做得久,被地方腐化。 但只有富庶之地才坚持着这样的政策,如清河县这样的贫瘠县城,王子贤清如水明如镜地呆了十几年,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呆成了两个儿子三个女儿的老爹。甚至,他最大的儿子都到了谈婚说嫁的年纪了。 这天半夜,王子贤突然醒了。 王子贤披着衣服起身,吵醒了睡在旁边的老妻,老妻嘟嘟囔囔的:“跟你说了多少次了,让你晚上别喝那么多水,别喝那么多水,年纪大的老起夜,自己容易着凉不说,还吵着我。” “不是尿急!”王子贤忍不住为自己辩白。 也不知道老妻听没听见,反正她一翻身,又睡熟了。 王子贤披着衣服走到窗前,不会错的,他感觉到了澎湃的才气,那才气汹涌,让他疑心有人“诗出镇国”。却不知是何原因,才气突然消退了,不是才思无法接续的消退,而是被撞碎了,点点散开的感觉。 这个世界上的诗才气等级,从低到高,分别是出县、达府、鸣州,镇国,传天下。 要说清水县有人诗出镇国,王子贤这个做县令的是第一个不信的,这连秀才都难出的地方,怎么可能有人能做出镇国诗?要知道,人族至今,各国出的镇国诗加在一起都不足百首,传天下更只有寥寥几首。 但要说有人能做出达府诗,便可信得多了。 而此时那才气消退,残余的才气,王子贤用自己的进士文位去感应,正是到了达府的级别。 “备车,备车,我要出府!”王子贤突然冲出了房间,把小厮车夫都叫了起来。 在他的治下,有学子做了达府诗,这可是明晃晃的政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