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显而易见,纵使钱七和卢文都写出了惊艳的咏物诗,但在滕修文的镇国诗《梅》的光辉下,显得黯淡不少。
此时就连贺知璋和陶元明都吃了一惊,毕竟能接连写出两首镇国诗的举人并非没有,但那些人在整个东吴大陆都是惊才艳艳之辈。两人对望一眼,此子天赋极高,只要能成长起来,必然能够进入宗师行列。
两轮战罢,所有人久久不能平静,李唐国上一个能够在诗会上连作两首镇国诗的人如今正镇守着帝国北部贺兰山脉沿线,让蒙元铁骑无法踏进一步的王波王帅。那已经是七十多年轻的事情了,难道七十年后李唐国又要出一个惊才艳艳的诗中王者吗?
在几位评委对众才子的诗作进行点评筛选时,台上一曲《秦王破阵曲》已在战鼓声中开场。李唐国民风彪悍,虽不如蒙元蛮夷嗜血好杀,但从不怕战,绝不似赵宋般只知偏安一隅,莺歌燕舞。因此这首《秦王破阵乐》点燃了众人心底的豪情。
《秦王破阵乐》是由李唐国最初的军歌,当时还是秦王的李释民打败了叛军刘武周,巩固了刚建立的李唐政权。他的将士们遂以旧曲填入新词为李释民唱赞歌:\"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而后天下太平,登基后的太宗李释民亲自设计《秦王破阵乐舞图》,由宫廷乐队演出的一种武舞。
此时伴随着鼓、琵琶、筝、箜篌、笙、箫等数十样乐器的伴奏中,无数披甲武士随乐而起,将众人带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随着秦腔一声吼,将舞蹈推向了高潮,传声上百里,气势雄浑,感天动地。
一曲舞罢,众人久久不能平复,李唐国每一个男儿心中都有一颗建功立业、开拓疆土的梦想,这曲《秦王破阵乐》将所有人的梦想之火点燃了。
贺知璋看着众人的表情暗暗点头,民间有句古话:富不过三代,帝国也是如此,从来没有长盛不衰的王朝,随着李唐建国日久,无论是朝堂还是民间,均渐渐滋生一种奢靡享乐之风,此时帝国已到了极为关键的时期,若不能扭转此种风气,便会如一颗蛀虫,早晚会拖垮帝国这块大厦。
如今蒙元国在天可汗成吉思汗的率领下日渐强盛,相继统一了全蒙古,正厉兵秣马,对南方的李唐及赵宋虎视眈眈。而李唐现在虽然人才济济,但宗师数量还是少了一些,特别是除了四大宗师外,其余皆只是初阶宗师,且年龄均已超过了60,虽说进入宗师境,寿命可达200岁,但人的创作高峰依然是60岁以下的年龄,因此他们短时期内很难进入中阶。
而李唐四大宗师中年纪最大的骆斌旺已150岁,杨军135岁、卢兆陵130岁,年纪最小的王波也已120岁,若有一天他们故去,李唐国还没有高阶宗师,那么面临的可能就是被三头饿狼分食的下场。
现在就应该给这些年轻人心中种下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念头,唯有如此才能让他们已最快的速度成长起来,担负起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
因此《秦王破阵乐》又被启用了,在三百年后,又发挥出了自己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