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开元二十三年,九月二十八,这一天是孔圣人的生辰,也是四大学院招生的日子。作为东吴大陆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文圣,儒学体系的开创者,门下七十二贤,皆为宗师,更有颜回、子路、子贡三位文尊,他们四处传道,周游列国,教人学礼,使得东吴大陆从蛮夷走向文明。之后儒学兴盛,繁荣至今已几千年,东吴大陆诸国共尊孔圣为“至圣”。
四院招生是李唐国的一件大事,上到庙堂,下至江湖,皆关注着招生的一幕幕,因为一次招生可能会使各大势力重新洗牌,毕竟进入四大学院意味着至少会达到凝窍的境界。凝窍对一个家族来讲,绝对是中坚的力量,在宗师稀少的当下,凝窍境的人数决定了家族的强盛程度。
长安城从半年前已经在开始预热筹备了,朝野上下无比重视,这是李唐玄宗皇帝登基后第二次主持四院招生。虽然四大学院独立于朝堂之外,不参与国家战争,但却是为国选才,为国育才,除少数留在学院任教的老师或四处游历的隐者外,大部分会进入军旅历练或朝廷中枢任职,维系李唐帝国的运行。
朝野之外,也有很多的商人四处打探各州才子的情况,期望能在招录之前结识几位,待各举子鲤鱼跃龙门,能为以后的生意助力一二。
当然动作更多的是有家族子弟考中举人的各方豪族,他们举全族之力为其造势,希望自己的子弟能够得到四大学院的重视,在招录大考中有个好的排名。那些这次没有子弟考中举人的,也在打探那些没有家族支持的举人,或是许以重利,或是以情动人,提前将这些举人拉入自己家族,更有甚者可能会有榜下捉婿的行为。而安家此次就没有举子,因此腾修文便成了他们的目标。
对于这些滕修文并不关注,一大早他便起床收拾好考试要用的笔墨纸砚以及安庆绪为他准备的一些食物,随豫州举子一道向孔庙走去。
大街上张灯结彩,人头攒动,各种加油助威声此起彼伏,这一盛况让滕修文想到了后世的全民高考。
孔庙坐落于长安城西北,是一座久经风雨的古老建筑群,分前中后三殿,前殿为主要是祈福祭拜的地方,中殿为举办四大书院招录考试的地方,后殿则是各位大师讲授儒学典籍的讲堂。
本次举人共有100人,长安城所在的青州20人,其余八州各10人。而各学院招生秉持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在招生人数上并无一定比例,有时一个学院可能会招十余人,有时也可能一人不招。
待众人到孔庙前,相互鼓气加油后便相继通过安检领取号牌进入大殿。滕秀玫举起小拳头:“哥哥,一定要考第一哦”
安庆绪也道:“愚兄静待贤弟佳音”
滕修文客气一句后,整理衣服后向殿中走去,孔庙中殿分上下两层,下层主要由十排十列的小隔间构成,将众学子隔开,每排每列各有士兵来回巡逻。上层为众考官监考所在,居高临下,众考生行为一清二楚。
滕修文知道这些预防作弊的只是形式化的,孔庙所在这片区域是由孔圣弟子尊孔圣之命而建,众弟子手书《论语》二十篇于其上,文气汇聚,自成一片天地,历经各朝而不毁。李唐建国后,宗师以上都会来此书写自己最满意的诗作于其上,可以说孔庙是汇聚了几千年来最足的文气,任何舞弊都将引起反噬,轻则才气受损变成痴呆,重则五雷加身,神魂俱灭。
滕修文根据指示很快找到自己的座位后,展开笔墨后静待考试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