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离尘之地

第十九章 师兄师弟

离尘之地 浮生如鱼 9319 2025-10-30 17:44

  

这一日,虎拳堂总堂的习武场上,多了一人练拳。

  

许启和徐二虎站在习武场中央,互相喂拳。

  

台下,徐虎推着坐在车椅上的墨祺,看着两人互相喂拳。

  

“拳招对的不错,就是出拳慢了些。”徐虎点评徐二虎道。

  

“出拳很快,拳架也不差,但,太过于依赖气力,以至于出拳不懂得借力。”墨祺点评许启。

  

“确实。”两人一同出声,仰头大笑。

  

“你的徒弟,不错。”

  

“你也找了个好苗子。”

  

这么多年,两人好久没这么聊过了。

  

  

“要不,去下一手?”徐虎指的是下棋。

  

“甚好,不过到时候你可别再嚷着要悔棋了。”

  

“哼,这么多年,你当我没练过吗?这一次,我必赢!”

  

“那便走着。”

  

徐虎推着墨祺,两人有说有笑离开练武场。

  

那天,自齐云山庄归来后,徐虎找来了附近医术最为高明的陈先生。

  

陈先生先检查了徐二虎,说并无大碍,用药包裹伤口,再服用回元丹后便可痊愈。

  

而后检查了被张福包裹全身伤口的墨祺。

  

表情严肃,摇了摇头。

  

在屋外,陈先生告诉他们的答案是。

  

  

静脉寸断,一条腿和一只手的骨头已经彻底断了,这辈子,恐怕再也无法练拳了。

  

徐虎和张福进屋,内心沉重。

  

他不知道该怎么说出口。

  

反倒是墨祺率先摆出一个笑容,道:“是我没办法再习武了吧。”

  

徐虎轻轻点头。

  

“没事的。”墨祺笑道,“大仇已报,今后就算不能习武出拳,那也无妨,我啊,其实也累了。”

  

“就这样安享晚年,也未尝不可。”

  

两人谈笑间,走向远方。

  

...

  

徐二虎自此拜入徐虎门下,成为了许启的师弟。

  

  

但许启仍称这位汉子为师兄。

  

论辈分,徐二虎确实要大他许多。

  

主要是许启叫惯了,顺口。

  

徐二虎在总堂住下,就在许启隔壁。

  

而墨师傅的分堂空了出来,与另一位师傅合并了。

  

墨师傅这么多年就收了徐二虎这一个徒弟,因而处理后面的事,其实并没多困难。

  

几句话的事。

  

上午的练拳结束,下午便许启开始看书学符,而徐二虎则继续练拳。

  

起先许启是每天拉着徐二虎来张福这儿读书的。

  

不过持续了几天后,这个糙汉子表示自己实在是看不进去书。

  

  

这也没办法,许启不愿做那强人所难的事,就不拉着汉子看书了。

  

于是汉子便自个练拳,从早到晚。

  

在半个月的练拳后,许启已经彻底学会了徐虎教的所有拳架。

  

接下来便是自个的重复练拳,以便达到精益求精的地步。

  

时间变由许启自己安排,徐虎不会管他。

  

于是许启去找了那位瘸腿的吴老头。

  

来到厨房,吴老头正在紧紧锣密鼓地准备着今天的午饭。

  

因为这个虎泉堂真正会做菜的只有他一人,于是他只能在厨房墙上那午时的钟敲响前的一个时辰开始做饭。

  

首先是蒸包子。

  

许启就远远站在一旁,看着老人的动作飞快。

  

  

蒸、炒、炸、切......

  

许启在一旁看的津津有味。

  

老人的动作,似乎有着节奏,每一刀落下提起,每一次铲子的翻动,都以一种奇妙的轨迹在他眼中描绘。

  

以至于他甚至看的入迷,直到午时钟敲响的那一刻,许启才反应过来。

  

而老人,就站在他眼前。

  

老人开口问:“方才看到了什么?”

  

许启老实回答:“手在空中划出轨迹,就好像,本就该这样。”

  

许启也不清楚自己说的究竟是什么意思,但心里的那种感觉,就是这样奇特。

  

“嗯。”老人点头,又开口问。

  

“学刀还是学做菜。”

  

  

许启不假思索道:“二者一样。”

  

老人竟罕见嘴角微扬,道:“不怕我?”

  

显然老人指的是半个月前,许启在齐云山庄门口看到的那血腥一幕。

  

“不怕,先前也没怕过。”许启笑答。

  

“呵。”老人破天荒笑了。

  

......

  

许启开始跟着老人学做菜,也同样是学刀。

  

老人的动作飞快,起先他都只能给老人打下手,根本没机会自己上刀切菜。

  

后来,他渐渐开始看清老人的动作,也开始跟上老人的动作。

  

比如老人需要用什么调料,什么分量,许启都能精准找机会递给老人。

  

  

再后来,他便开始用厨房的另一口多年未用的锅学着老人的动作与速度做些菜了。

  

虽然做出来的菜远远达不到老人的做出来的味道,但也总算是学到了些。

  

有时候老人菜做完的早,便会细心教许启一些技巧。

  

包括握刀和下刀技巧。

  

许启很仔细的学习。

  

平日里,他特意拿木头削了一柄长刀,当作自己佩刀,不断练习。

  

......

  

日子很快,两个月过去。

  

两个月的学习里,许启逐渐抓住了老人动作的诀窍,并且开始跟随脑海中的小人模仿。

  

某日,他突然发现,那些动作以合适的顺序连在一起后竟然是一套刀法。

  

  

他学着使出,拿木刀砍向山中竹子。

  

竹子在几刀下,断了。

  

威力不俗!

  

他兴奋的告诉老人,并问老人这刀法的名字。

  

老人则说自己取。

  

这是他自己悟出的刀,就只能自己取名。

  

于是他取名为——下饭刀法。

  

毕竟是做菜悟出来的,自然名字要下饭一点。

  

不过用这个刀法做出来的菜,确实很下饭。

  

他自己吃着挺香的。

  

  

而后许启便能自己做菜了,并且味道比起老人所做的,稍逊一点。

  

嗯,真的只有一点。

  

按理说学成,已经能出师了。

  

但许启却坚持每日来厨房做菜。

  

老人也愿意让许启在厨房帮着做菜。

  

许启认为,这样的好处。

  

一是能继续学做菜,毕竟老人动作,他并不能完全领悟。

  

二是每天做菜的同时,他也是第一个吃上菜的,这样就不用去抢了。

  

一举多得,是好事儿。

  

......

  

  

某日,许启突然好奇地问老人。

  

”前辈,为什么咱们虎拳堂,这么穷?“

  

按理来说,就先前从那座宫殿里搬出来的草药和物件,已经能卖个千两白银了吧。

  

而且虎泉堂这么多人徒弟,每人交一份学费,数量估计都不菲了吧。

  

那为什么咱们虎拳堂每天的饭菜还是这么寒酸。

  

老人做的菜中,真正包含肉的,没多少。

  

老人作为账房先生,很是清楚。

  

他回答了许启的问题。

  

一是,那位堂主最初建立虎拳堂的时候,为了买下这半个山头建堂,从城内商人那儿借了不少钱。

  

虎拳堂后面大部分挣的钱,都给了商人用于还债。

  

  

二是,那位堂主当时不知道是哪根筋错乱了,为了加快招弟子的进度,在城镇里大肆宣扬免费教拳,不需要出钱。

  

于是,人来的很快,但钱却一点也没,甚至伙食费还得从堂内扣去。

  

按那位堂主的说法,这是一场投资。

  

等那些弟子学成后,必然会去别的地方开拳馆或者进入江湖。

  

万一哪天某位弟子发达了,想到他们虎拳堂,送来价值千金的礼,那学费的钱不就到手了吗?

  

事实证明,确实是有那么几个发达了,他们后来送的礼也确实价值不菲,但...远远不足以抵消这么多年支出的伙食费。

  

因为入堂的零门槛,许多穷困到吃不起饭的人都纷纷加入虎拳堂。

  

后来老人曾想让堂主收回那句不收学费的话。

  

堂主放不下面子,始终不愿意。

  

最后耐不住入堂的人太多,却又不是来学拳的。

  

  

于是加了条规矩,年龄十八以内才可进入,入堂超过十八后却不会一点拳法的算学有所成,可以出师了。而年龄超过二十的且学会了拳架算学成出师。

  

只有各位分堂主的亲传弟子可留下。

  

再加上后来他缩减伙食,减少伙食费支出。

  

这样一来,入堂的弟子数量便急剧减少,最后稳定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

  

留下来的,都是真正想学拳的。

  

许启懂了,原来是这样。

  

同时他也听老人说,商人那边欠的的钱快还清了。

  

还清了钱,日后堂内的钱便会逐渐充裕。

  

到时候的伙食,也会好起来。

  

至少肉包不用抢了。

  

  

这倒是个好消息。

  

......

  

而这两个月里,他最大的成就。

  

便是迈入炼筋。

  

那四根立在练武场上的粗壮木桩,总算是被他打断了一根。

  

而他正式迈入炼筋。

  

现在,筑基三层,已然全部达到。

  

步入筑基后期。

  

达到炼筋的好处,是他的躯体不再受限。

  

先前每次练拳,他都觉得自己气力很大,也确实能做到那些拳架姿势。

  

  

但连续施展起来就是不顺。

  

就好像流畅运行的木齿轮,突然因为某个小石子卡住了。

  

总之就是浑身不顺畅。

  

现在达到炼筋,已经没有这种感觉了。

  

出拳也相较之前快了许多。

  

而且,他现在已经可以像那些江湖高手一样,飞檐走壁。

  

从屋檐跳下也不会受伤。

  

这就是达到炼筋的好处。

  

至于符篆那边,他也学有小成。

  

几种有杀伤力符篆和几种化阵符篆他已经能施展了。

  

  

虽然不至于完全学完书上的所有符篆。

  

但已经够用。

  

许启在等。

  

等着所有一切准备就绪,他便要着手准备。

  

离开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