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异变之乱世

15 乱世开局大篇章

异变之乱世 无名流浪的狗 11326 2025-10-31 12:45

  

第十五章乱世开局大篇章

  

循着声音拨开及腰的积雪,一片被暖阳晒得微融的山坳出现在眼前。

  

老槐树下,一只通体雪白的狐狸正蹲坐着,九条蓬松的尾巴像围毯般铺展开,前爪捧着本泛黄的《诗经》,脑袋一点一点地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听见脚步声,狐狸猛地抬头,红宝石似的眼睛瞪得溜圆,慌忙把书卷进尾巴里,喉咙里发出警惕的呜呜声。

  

狗剩停下脚步。他能感觉到这妖兽身上没有凶戾之气,反而有种清润的灵韵,像藏在深潭里的月光。

  

\"你...你是谁?\"

  

狐狸突然开口,声音脆生生的,像山涧的泉水撞在石上。

  

\"狗剩。\"

  

狗剩的声音响起

  

\"狗剩?\"

  

狐狸歪了歪头,鼻尖动了动,你身上有铁背熊的血味,还有...人族的血腥味。

  

不过我能感觉到你跟那些人不一样。

  

狐狸突然笑了,九条尾巴欢快地晃了晃:\"我叫白灵,是这界山的妖。

  

  

那些家伙前几月还带人来烧林子,说要逼出高阶妖兽,被我用幻术骗进了蛇窟,没想到这么快就出来了。

  

它说着抖了抖尾巴,那本《诗经》又滑了出来。白灵慌忙用爪子按住。

  

耳朵耷拉下来:这是...以前山脚下书院先生的书,他说读了能修灵智。\"

  

狗剩看着那本书,想起乱石村唯一识文断字的老秀才,总爱在晒谷场教孩子们念\"人之初,性本善\"。他蹲下身,指尖的冰花化作一缕寒气,轻轻拂过书页上的污渍——那是被血浸染过的痕迹。

  

\"书院的人呢?\"

  

白灵的尾巴垂了下来,声音低了许多:去年冬天王睿的人,把先生和学生都抓走了,说...说读书人骨头硬,适合当诱饵。\"它用爪子划了划雪地,我偷偷跟着去看过,南阳城墙上挂着好多人头,有个戴着方巾的,像极了先生。

  

狗剩的骨甲咔嗒响了一声,周围的积雪突然凝出冰碴。

  

白灵抬头看他喃语道,王睿在南阳城里养了头妖蛟,靠吸食活人精血修炼,下个月月圆就要渡劫化形了。他抓那么多百姓,就是要给妖蛟当渡劫粮。

  

妖蛟?

  

狗剩想起之前遇到的妖兽,高阶已能口吐人言,传说中的妖蛟怕不是能移山填海了吧!

  

  

\"你们打不过的。\"

  

白灵看穿了他的心思,尾巴卷出一颗莹白的珠子,这是界山灵核,能暂时屏蔽妖气。妖蛟渡劫时最虚弱,

  

若能趁机斩了它的内丹,王睿就成了没爪的老虎。

  

珠子递到面前时,带着股清冽的草木香。狗剩接过灵核,入手温润,像握着块暖玉。

  

\"为什么帮我们?\"

  

白灵舔了舔爪子上的墨迹,笑得狡黠:因为你们杀妖兽时,没滥杀过一只灵智的妖啊。

  

而且......

  

它瞟了眼狗剩手腕上的酸枣核手链,

  

那老婆婆的孙子,去年还给过我半块麦饼呢。

  

回到黑石寨时,

  

  

刘备正在清点缴获的兵器。见狗剩回来,他扬了扬手里的竹简:蔡瑁的兵符!凭这个,或许能调动南阳郡外围的几个驿站。

  

狗剩把白灵的话和灵核递过去。

  

刘备摸着灵核,眉头紧锁:妖蛟...这怕是比十万大军还难对付。

  

\"要去。\"

  

狗剩看着寨子里晾晒的兽肉干,孩子们穿着新缝的兽皮袄在雪地里打滚,

  

指了指雪地上的孩子,不然他们还会来抓诱饵。

  

刘备沉默片刻,突然笑了:黑甲兄说得是。总不能让孩子们长大后,还活在血税的阴影里。

  

他让人把蔡瑁绑起来,又召集护卫队和寨民:愿意跟我们去南阳城的,

  

今夜准备;想留下守寨的,我们把兵器和粮草都留下。

  

石头第一个站出来,手里的柴刀磨得锃亮:我们跟玄德先生走!杀了王睿,界山就太平了!

  

  

晒谷场上的人纷纷响应,

  

连那个瞎眼的老婆婆都摸索着走来,把一串晒干的酸枣塞进狗剩手里:路上吃,酸的提神。

  

当晚,

  

黑石寨的火把照亮了界山的夜空。三百余人的队伍带着兵器和灵核,踏着积雪向南阳郡进发。

  

白灵化作一道白光,在队伍前方引路,不时回头提醒:前面有独角骑的暗哨,跟着我的脚印走,能避开陷阱。

  

行至半途,蔡瑁突然醒了。他看着漫天风雪里的队伍,又看看身边握着骨刃的狗剩,突然啐了一口:\"你们疯了!王太守有尸蛟护体,你们这是去送死!\"

  

刘备勒住马,回头看他:\"与其苟活在暴政下,不如拼死一搏。至少让后人知道,曾有人为他们争过一个没有‘血税‘的冬天。\"

  

狗剩抬头望向南阳郡的方向,那里的夜空泛着诡异的暗红。他握紧了手里的灵核,骨甲在月光下泛着青金色的光。

  

雪还在下,但队伍的脚步声越来越响,像要把这苍莽界山,踏出一条通往黎明的路。

  

(官职和人物都会根据历史进行调前处理)

  

  

光和七年(公元180年)初冬

  

荆州治所襄阳城

  

夜漏三刻,

  

案头的烛火被穿堂风卷得噼啪作响。

  

王睿摩挲着腰间的虎符,冰凉的铜器硌得掌心发麻——这是他自封镇南大将军后,命人熔了南阳、南郡、长沙三郡的兵符重铸的,虎首衔剑,威风凛凛,却压不住帐外越来越近的尸吼。

  

“报——”亲兵掀帘而入,甲胄上的冰碴簌簌落在地,“大人,

  

城南发现尸群异动,看规模……怕是有上千头。”

  

王睿抬眼,烛火映在他沟壑纵横的脸上。四年了,从光和三年灾难初现时,他在襄阳城头扯下荆州刺史的印绶,换上镇南大将军的旌旗开始,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夜晚。

  

那时他还是荆州刺史,治所就在襄阳。灾难来得猝不及防,先是南郡传来疫鬼食人的消息,接着武陵、长沙的驿路接连中断。

  

三月初三那天,襄阳城外的樊城突然燃起大火,浓烟里夹杂着非人的尖啸,守城的兵卒吓得连弓都拉不开。

  

  

大人,樊城怕是守不住了!别驾从事刘巴脸色惨白,手里的竹简掉在地上,流民都往襄阳涌,城门快被挤破了!

  

王睿站在城楼之上,看着城下黑压压的人群。他们背着破篓,抱着孩子,哭喊着要进城。而他身后,是荆州的文武官吏,一个个面如土灰,只有军司马张咨还握着刀,却也抖得像筛糠。

  

“打开城门。”

  

王睿突然开口。

  

“大人不可!”

  

刘巴惊呼,

  

“流民里混着那些东西,放进来就是引狼入室!”

  

王睿没理他,只是解下腰间的刺史印绶,扔在地上。

  

从今日起,某暂领镇南大将军,总领荆州军政。

  

他指向城下,凡愿拿起刀枪守襄阳者,入我军籍,赏粮三石;不愿者,绕城西去,自寻生路。

  

  

官吏们愣住了。

  

刺史自封大将军,这是僭越!

  

可看着城下越来越近的火光,没人敢说一个不字。

  

张咨第一个单膝跪地:末将愿听大将军号令!

  

城门缓缓打开,流民像潮水般涌入。

  

王睿让人在城内设了三个点:青壮编为义勇营,妇女负责炊饮,老弱病残则被安置在城西空宅。

  

有个瘸腿的老兵拄着拐杖过来,颤声道:将军,某曾随度辽将军抗击过鲜卑,愿为先锋!

  

王睿拍了拍他的肩膀。

  

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荆州沃野千里,带甲十万,可乱世之中,印绶不如刀枪,名分不及民心。

  

他要让整个荆州知道,是谁在护着他们活下去。

  

  

收复南郡用了半年。

  

靠着襄阳的粮草和收拢的义勇,王睿像滚雪球一样壮大。

  

当他的旌旗插到江陵城头时,连江夏、零陵的县令都派人送来降书——乱世里,有兵有粮的人,就是王。

  

真正的阻碍在长沙。

  

孙坚那时是长沙太守,带着江东子弟兵据守临湘,不仅不奉他的号令,还收留了不少从南阳逃来的流民,隐隐有和他分庭抗礼的架势。

  

文台兄,如今荆州动荡,唯有你我联手,方能保境安民啊。

  

王睿在湘江畔的帐中见他,语气带着笑意。

  

孙坚穿着征南将军的旧甲,手里把玩着虎头湛金枪,哼了一声:景兴兄自封大将军,怕是想把整个荆州都攥在手里吧?某长沙虽小,还容得下这些百姓。

  

王睿脸上的笑淡了。

  

他看得出,孙坚是块硬骨头,可这荆州,容不得两块硬骨头。

  

  

夜里,他让人在孙坚的酒里下了草乌——不是想要他的命,而是要他手里的兵权。

  

三更时分,营外突然响起厮杀声。

  

王睿披甲而出,就见孙坚的儿子孙策,不过十七岁的娃娃,手里握着柄短剑,带着十几个家将往江边冲。

  

王睿!我父若有三长两短,我必屠你襄阳!

  

王睿没追。

  

他站在营门口,看着孙策带着弟弟孙权跳上渔船,消失在夜色里。

  

“无妨。”

  

他对张咨说,两个黄口小儿,翻不了天。

  

他接管了长沙的兵马,那些江东子弟起初骂他背信弃义,可当他打开粮仓,让他们的家眷在临湘安家时,骂声就变成了沉默。

  

王睿知道,这世道,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至于孙坚?

  

  

史书工笔,从来都是胜利者书写的。

  

(光和五年,公元182年)

  

袁术来投的时候,正赶上武陵郡的尸族围城。他带着几百残部,从南阳一路逃到武陵,衣衫褴褛,见了王睿就跪:景兴兄,某愿助你守荆州,只求一口饭吃。

  

王睿让他去守孱陵。

  

那是个小县城,夹在武陵和长沙之间,尸族最是猖獗。

  

袁术虽无能,却也能算半个宗室,把他扔在那里,既能堵住荆南的缺口,又能安抚那些还念着汉室的老臣,一举两得。

  

真正的麻烦是孙策。

  

那小子不知从哪里弄来些船只,竟在洞庭湖一带扎了根。

  

他像头狼崽子,时不时就袭扰长沙的粮船,杀了他派去的三个都尉,还在船头挂着复仇的大旗。

  

光和六年夏,

  

  

孙策带着人突袭了武陵的粮仓。那一战,张咨战死,粮仓被烧了一半。

  

孙策在撤退时,还在城墙上用鲜血写下:王睿匹夫,血债必偿!

  

王睿站在城头,看着那几个字,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这小子,比他爹孙坚还狠。

  

张咨的儿子哭着要报仇,王睿却摇了摇头。

  

他的地盘太大了——襄阳、江陵、临湘、武陵、零陵、桂阳,六座大城,散布在千里荆楚大地上。

  

野外的尸族越来越多,还有那些长着硬毛的妖族,把郡与郡之间的路都堵死了。

  

派兵围剿?他抽不出那么多兵。

  

“让他闹。”

  

王睿对左右说,洞庭湖鱼多,却养不起千军万马。

  

  

等他粮尽,自然会来降。

  

可他错了。

  

孙策不仅没粮尽,还联合了跟他分开逃跑,逃到豫章的孙权等人,又拉拢了袁术的残部。

  

他们像水草一样,在荆南的水网里疯长。

  

探报说,

  

孙策杀了头盘踞在汨罗江的玄冰龟,用龟甲做了盾牌,百姓都叫他江东小霸王。

  

“民心?”

  

王睿把探报扔在火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这乱世,舟要是沉了,谁都活不成。

  

话虽如此,他却让人在襄阳开了学馆,请老儒教孩子们识字,又让人编了《辨妖录》,教百姓怎么对付尸族妖族。

  

刘巴说他变了,王睿只是看着襄阳城外的稻田——那是他让人新开的,绿油油的禾苗,比任何旌旗都让人安心。

  

  

他知道,自己和孙策,不过是在这破碎的荆州里,用不同的法子划地盘。

  

他靠的是城池坚固,

  

孙策靠的是水战灵活。谁能吞下整个荆州,还不一定。

  

(光和七年,公元184年)

  

烛火又跳了一下,把王睿的影子拉得很长。帐外传来更夫的梆子声,四响了。

  

“备马。”

  

他站起身,披上狐裘。

  

“大人,夜深了,要去哪?”

  

亲兵问。

  

王睿回道“城头。”

  

  

襄阳的城墙比四年前高了一丈,垛口后站着全副武装的士兵,手里的弩箭对着城外的黑暗。

  

远处的岘山里,时不时传来尸族的嘶吼,像鬼哭。

  

王睿扶着垛口,看着南方。

  

那里是洞庭湖的方向,是孙策的方向。

  

这四年,荆州好像被拉大了——以前从襄阳到长沙,快马五日可达,现在却要走半月,沿途尽是荒村和尸族。

  

有人说,是天地变了,连汉水都比以前宽了十倍。

  

“大人,您看!”

  

一个士兵指着远处,另一个方向的大河对面。

  

王睿眯起眼。黑暗中,有火光在移动,不是尸族的绿火,是火把的光,连成一片,像条火龙。

  

“是孙策的人?”亲兵握紧了刀。

  

  

王睿摇了摇头。那火把移动得很慢,不像是来攻城的。他想起白天收到的消息,说有个叫黑甲先生的怪人,带着一群流民,在南阳一带杀尸族,救百姓。

  

或许……是流民吧。

  

他低声说道。

  

风更冷了,吹得他的狐裘猎猎作响。

  

他想起襄阳城头那个自封大将军的自己,想起长沙江畔的血色,想起孙策船头的复仇大旗。

  

这荆州,到底是谁的?

  

或许,能守住的,就是对的。

  

他转身下城,亲兵跟在后面,小心翼翼地问:“大人,那尸群……”

  

“让校尉带人去清剿。”王睿的声音平静,

  

“天亮前,我要看到捷报。”

  

  

回到帐中,他重新拿起那份刚写好的檄文,上面写着荆州六郡,皆我疆土。

  

看了许久,然后拿起笔,在后面添了一句:守土安民,方为正道。

  

烛火终于燃尽,帐内陷入黑暗。似乎只有远处的厮杀声,隐隐约约传来,像这乱世永不停歇的鼓点。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