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生之初,世无所定,混沌未凿,浊尘当空,一片苍茫,岁月流转似无痕,鸿蒙初辟始新生。
一“元“化,万象生。鸿蒙相分,化为黑白二气。
其中黑气聚合,白气散离,聚者下沉,散者上浮,沉者每下落一分,气便会阴暗迷蒙一分。时过境迁,最终黑气好似聚成固状黑团,以半虚半实之样,悄然隐于混沌之下。
而白气上浮四散,散时愈发明亮,那隐晦苍茫之间似现不尽星芒闪现,聚集成数不清的液状莹露,一同倒流直上,汇成一条淼漫的天河,天河悬挂,漂泊无依,河水自涌,时而平流缓进,时又打起惊涛骇浪,卷起朔风阵阵。
迅风急转直下,奔走四方,吹落沙石,聚沙成塔,辗转腾挪化为陆。陆,大无边际,沉寂而荒芜。
扶摇上涌,带动尘灰,上聚成星,星四散而去,时有相撞者,散落崩坠,久之成辰。
有两巨星相撞而碎,一大群碎片飞速砸下,又重新被扶摇吹拂到直上九万里,唯有一颗巨石,击破自天河刮来的旋风,以摧枯拉朽之势,直冲至下方天河,河水翻涌,分出一条细小支流,向上涓涓而淌,陨石砸细流,细流波不兴,势如破竹的陨石还未曾掀起半点涟漪,便被细流托起,涓涓水流顺着巨石依旧向上缓缓流淌,被包裹着的巨石不堪重负,竟被细流碾成两半!天河水重,点滴些水便可穿石,却可浮空飘泊于天际,天河本有汪洋的水量,虚看好似狭窄,实则内部大有乾坤。
河水至清,纤尘不染,突如其来的巨石被向上而淌的细流所拦截,细流裹挟着一分为二的巨石,一道细细的流水围着巨石绕了一周,在巨石下侧,顺着巨石流淌的细流,又分出两支分流,一左一右向巨石底侧的两端流去,自下而上得完全包裹巨石,拦截裂开的巨石上掉下的碎石,势必不让其染指天河分毫。
在巨石完全被天河水包裹后,细流的源头从天河上断开,一个硕大无比的水球缓缓脱落,水球晶莹到仍能看到内部已被碾成粉碎的石末,石末被天河水浸泡笼罩,随着仍保留天河特性的水球漂泊四方,不断被河水挤压的石末渐渐于之相融。有朝一日,水将与石完全相融,化为一种全新的物质,巨球通体呈灰白色,由于长年漂泊,一路颠沛流离时快时慢,石末分布不均,大球的色泽与形状也渐渐变得不规则。
大球远离天河,也不近星辰,偏偏生性亲水,经历漫长漂泊的它,最终漂流至一片被水环绕的零散大陆。它寻找到一个稳固的空间,与一位更加巨大的“家伙”开始了平衡之舞,它在这四分五裂的大陆四周规律旋转,一方面迂回躲闪着那个与它两看相厌的大家伙,另一方面吸引也被吸引着大陆上的水,凡是有它在附近,水流会向着它怒涌向前,大球颓然而坚定地轻轻转动着,在这片被水包裹的土地上创造了一份极致的美丽和神秘的律动,于是在陆上便有了潮起潮落、云卷云舒的一大美观。
星辰斗转,化衍万千,众星于陆上高空处列位四方,腾挪闪转之下,彼此之间开始有了紧密的关联,时过境迁,在某一刻,黧黑的苍穹下,原本幽悄深邃的众星流光溢彩,漫天星轨交相辉映,绚丽斑斓,织成一幅天震地骇的四神异象图。
他们中一只傲然挺立,象征严肃和威严;一只低垂着头颅,充满鬼神妖气;一只则游走于天际,有着无限的追寻和创造力;最后一只则好似踏着大地,要将所有生灵囊括在自己的环抱之中。这幅图画,堪称鸿蒙的奇迹!
四神分镇一方,大放光芒,它们的光芒指引了一条神秘的道路。几个色泽各异的小圆球,裹挟在耀眼夺目的烁光间,有的鲜红如火,有的冰蓝如水,有的青绿如涛,有的银灰似月,分别坠向远方,黯淡的混沌一时间挤满了四色烁光,光芒又很快被无边的黑暗所吞噬,星辰也重新黯淡了下来。一切就好像什么也没发生,除了高处规律排列的星辰证明了一切的发生……
四个小圆球的飞走,意味着新的开始和未知的未来。他们不仅点亮了这片黑暗的天空,更将牵动着世界命运的轮廓。每个小球的存在,都象征着一份不可思议的权力和力量。这些神秘的力量,会悄然地变幻着世界的形态。它们的降临和消失,意味着一段历史的画卷画上了句点。而那无穷无尽的黑暗,或许就是一个答案,或许就是外界的沉默,但它不能改变时间和历史的流向。
千百年后,流传着一个神秘的故事,它讲述着“四象”的传奇。这些象征物体不仅仅是简单的星辰模样,它们代表着世界的生灵和精神。这些神圣的象征物体,宛如四位守护者,悬挂在天空之中,以其独特的力量和意义引领着整个世界的命运。
后世有大智慧者,经历过一系列的逆境和苦难,亲身感受到了生命的辉煌和脆弱。他一度陷入沉思和迷茫,但逆境并没有让他颓废或放弃,反而激发出了他内在的力量和灵性。他开始观察天空和星象,借此寻找恢复和希望。在逆境中观天悟道,居诸不息,终明晰天象,创下“观星“一术,流传千年。
其实四色烁光的影响远不止此,在黑暗吞噬光芒之际,同时受四象恩泽的还有无边的陆,悬挂的天河,以及位于深渊之中的固状黑团。
无边的陆本是黄土一片,不生草木,更无生机一说,自天河吹下的阵阵朔风,狂风怒吼,卷起漫天尘沙飞舞,蟠天际地,化山岭,成沟壑。霎时间,一点莹辉先到,随后烁光普照,灿烂炳焕,一时光芒照彻整个大陆!奇怪的是烁光并不相融也完全不会被遮挡,哪怕在大陆之下也能看到蓝、绿、红、灰分别占据一方,奔赴黑暗。
良久,大陆又重新回归黯淡,地上的风小了许多,惠风和畅,尘沙坠地,大陆上空一片清明,土地更加聚合凝实。不知何时,原本单调的茫茫土黄色里,藏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异样小点,细看之下是个呈绿色微微发光的小圆球,小球坑坑洼洼,这些坑大小不一,数量极多,遍布整颗小球,小球深埋于地下,退去光芒,好似一切都没有发生。
悬挂的天河,自“元”的初化,鸿蒙相分时起,便高高悬挂于混沌间,在此期间除了某支分流,不得不零落离开天河以外,便再无一滴天河水泻漏。
天河水重,原本并不能被万物所承接,一直到那如晴天打雷一般,突如其来的四色烁光一闪而过。
从未停息漂泊翻涌的河水骤然停了下来,风平波息之后,河水蓦然齐齐涌向中间的一处,河水是顺流也好,逆流也罢均是一泻千里,流淌到至今已不知多少岁月的天河再无奔波流离。
河中心处就好似一个无底洞,河水有多少,它会便吸多少,水中心处风起浪涌,诞生了迄今为止最大的旋风,天河浩浩荡荡,一望无际流水不止,旋风便不停息,旋风越刮越大、越转越快,搅得原本一泻千里的河水,在中心形成对流,那无底洞拼了命的吸,旋风也是不断的向外吹,卷起浪花千层,河水对流相撞,打散了河水,先是滴滴水露向外飞去,接着又有更大的水球、水流甚至引得一片小水湖都竞相飞出。
这些飞出的河水似乎失去了什么,不再能飘泊四方,而是笔直下坠,下坠速度极快,以至于划出道道残影,似游龙衔珠,又似流星赶月,危险而美丽。
良久,水尽河干,一枚坑坑洼洼的蓝色小圆球吸饱了河水,显露了真身。
蓝色的小圆球显然不仅仅满足于河水,又开始逆方向吸起了正奔驰肆虐的旋风,旋风携带着小圆球风驰电掣得向下狂飙而去,二者相互制衡,可高速旋转旋风又怎么会不敌小圆球的吸力,不料小圆球偷鸡不成,反被旋风吸走了些天河水,见情况不对的小圆球立即收手,瞬间便被旋风吹得飞直上九霄。离开了小圆球的旋风失而复得,卷起从小圆球那里抢来的天河水四处漂泊,化为水龙卷摧毁着所到之处的一切。
蓝色小圆球在空中漫无目的得漂流着,缓缓下坠,缓缓而落······
与此同时,大陆上空,几名不速之客不请自来,先是数滴水露空降而至,这些天河水还是一如既往的温柔,不见半点锋芒,当第一批水将要无情得摧毁贯穿这片大陆时,千钧一发之际,几滴天河水深深砸入地下,唤醒了深埋土下的绿色小圆球光芒大放,小圆球正上方的土壤上,竟是显现阵阵淡绿的朦胧光晕,淡绿色的雅光自小球为中心,犹如惊艳的烟火,一瞬间,向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整个大陆点亮,也包括上空那几名不速之客。
在它的照耀下,大陆上的一切都变得更加美丽和神秘,仿佛营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仙境。
空中的滴滴天河水好似分崩瓦解,一个个水滴好似承受了不改承受之重,先是变扁,接着反弹似的膨胀,一个个晶莹的露滴内部好似承载了汪洋大海,滔滔不绝,这些膨胀稀释了无数倍河水,越落越低,砸到大地上时已是浩荡无际,隆隆隆几声巨响,大陆已变得满目疮痍,一个个湖泊水漫金山,地底几滴先到的水滴,流动翻涌,挤压土石,胀裂了地、压实了土、破开了山,山上泉眼湍急,山下荡漾拍岸,怒涛巨浪掀得地动山摇。
然而一切只是刚刚开始,大陆上空,一团巨物正以电光火石之速赶来,先前的滴滴水露在其面前完全不够看,那是一团好似小湖般大小,姗姗来迟的,最后且仅剩的一团天河水。
砰的一声,一幅“蚍蜉”撼“树”图映入眼帘,与常规相反的是,这次,“树”塌了!大地自中心处向外延申数条千丈宽的裂地沟壑,整片大陆如地龙翻身,隆隆作响,引得尘土漫天,一个不起眼的绿色小圆球随着尘灰一同原地起飞。
就在大路将被击碎贯穿前的危急关头,半空中响起一声不可耳闻的嗡鸣——静,死一般的寂静,一切定格在了那一瞬,除了大陆中心深深嵌入地下,如明珠般耀眼不染一尘的水团,水团上涌,渐渐膨胀,到了距离大坑和地表偏上的位置,水团炸裂,水天相接之时,一切被拉回了正轨,水团炸裂,涌出滔天巨浪,天如雨下,雨水汩汩,水波顺着沟壑肆意得推开大陆······
良久,水茫茫,大陆相分,涟漪四起,一个充满水的世界诞生了——山上潺潺流水,陆上湖泊幽深,海上浮岛如星星点缀,几片大陆被碧水环抱,海水不再打浪,世界也再次清静了,水中某处,一个绿色小圆球躺在其中,毫不起眼,比起陆上,它似乎更喜欢水里。
遥远的某处,一颗灰白色巨星好似感应到了什么,不在漫无目的的四处流浪,缓缓迁移。
时间往前推移,沉底的飘渺黑团也在漫长的岁月中日濡月染,虽然在其表面别无二致,但其实其内部早以地覆天翻。
黑团外围呈固状,紧紧包裹住内部黑气,悄然隐匿于混沌其下,表面无一丝黑气泄露,整体黯淡无光,仿佛与混沌融为一体。
幽蒙蒙的黑团内部,黑气弥漫,阴沉压抑,不计其数的黑气各为其政,在阴暗的黑团内部漫天飞舞,黑气在幽暗的空间中不断盘旋、吞噬和融合,它们之间仿佛存在着无形的力量和规律,使整个黑团充满了神秘的气息。
随着黑气之间的碰撞和融合,它们的形态也不断变化,有的膨胀起来,有的缩小成点,有的裂开成小片。在黑团内部弥漫的黑色气息中,这一切都显得那么模糊和神秘。
最终黑气互相融合,几个黑气凝为一团,渐渐的,漫天黑气销声匿迹,只留下一个个漂浮不动、大小不一的固状黑团。
这种黑色的固态物质不同于一般的物质,它们空有形状,而没有质量,却有着神秘的力量。这些固态黑团的分布和形态,恰如天空中的星辰,难以探究其背后的奥秘。
至此,飘渺黑团再次回归平静。直到······
四色烁光在来到只有无尽黑暗的混沌边缘之前,两个坑坑洼洼的小圆球分别从混沌最上和最下边脱离开来,上边的小圆球呈红色,红色的小圆球周身散发着极高的热量,耀眼的光辉与周围的黑暗显得格格不入。
下边的小圆球通体呈暗灰色,给人一种神秘和不可捉摸的感觉,初来驾到的它,仿佛就受了什么吸引,似乎是在寻找某种答案或者连接某种能量,孤身在混沌中漂泊,却毫不颓唐和迷失,浑然不在乎周围的一切,直直飘浮向下。
红色小圆球越胀越大,其周身异彩大放,映射万丈光芒,红彤彤的小球向下划过,所到之处,星辰皆赤地千里,焦金流石,融化了的星辰化为滚滚红浆被小圆球吸附在其表面,队伍愈加壮大,小圆球被一圈圈的红浆硬是围成了一颗耀眼金轮,大火球跳离星辰群,若白驹奔腾向下飘去。
暗灰色小圆球在漆黑荒芜的混沌疾驰,不久,它似找到目标一般,缓缓减速靠近,黑暗里小球好似撞到了什么,泛起一片涟漪,紧接着小球一点一点开始消失。
消散于混沌间的它,来到了一片崭新的天地,那里好似没有时间流逝,数不胜数的固状黑团悬浮于半空,一动不动,暗灰色小圆球在此地缓缓现身,初来驾到的它似乎对周围的环境习以为常,只见它高高浮起,凌驾于众多黑团之上,四周沉寂已久的黑团齐齐向它涌来,小圆球来者不拒,将黑团通通顺着坑洼处收入腹中,吸收了黑团的暗灰色小圆球开始慢慢虚化,渐渐的不成实体。
等到最后一个黑团靠拢被吸收后,虚化的小球蓦然开裂,一比一均化为六半,每半小球又虚化出六个与本体如出一辙的残缺小球碎片,三十六半碎片互相吸引,缓缓靠拢,又化为六个完整的虚化暗灰小圆球,六个小圆球各占一角,组成标准的六边形,小圆球又被拉长变扁,六个小球变成六个硕大的圆盘,六边形越扩越大,每个小圆盘分居这飘渺黑团的一侧。
等到每个圆盘固定好位置,三个圆盘开始顺时针旋转,另外三个则持反方向旋转,旋转过程中,圆盘就像一张黑色的脸盘,缓缓展开了它神秘的神态,而那些模糊的黑影,则像融合在一起的幽灵,时而飞过,时而缩放,使这异域的空间更加扑朔迷离。
一个个模糊黑影从圆盘中出来,他们或大或小,高者足有百丈,小者不到一个米粒大,他们模样更是千奇百怪,姿态各异,有的像天上之云,有的像地上之树,而大多数黑影的形态和姿态则仿佛恰如人间梦幻。它们仿佛拥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和生命,散发着深沉而古老的气息,并且他们大多不会行动,却还少有会浮空者。
一些会动的模糊黑影,在没到“履行使命”之前也是不闲着,在这片黑暗之地搬东运西,他们各司其职,个子大的找来大块固状黑团搬运、丢放在一起,小家伙们就在黑团堆上当搬运工,把这些黑团摆出大致像宫殿的形状,交由更小的家伙们精雕细琢。在黑团内部改变的同时,这沉寂已久的大黑团像是受了什么指示,慢慢浮向高空······
若干年后,一个比离开星辰群后更大更明媚耀眼的大金轮,飘浮于一个充满水的世界之外,在这里有个比大金轮来的要早得多的白球,不知为何,这个白球让大金轮有了一丝丝危险的感觉,他每天都在追逐着那个让他感到十分不舒服的家伙,想着把它吞掉一了百了,可惜那白不拉几的家伙倒是十分警觉,天天和他玩二人转,要知道,他可不是个好脾气的主,只是碍于中间那个地方,有和他差不多的存在,还是两个!不然早就要撞碎那个满是水的地方。
大金轮的到来,对于这片大陆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这里第一次拨开了黑暗,拥有了长久的光源,从大陆上仰头观望,天上就像有一把巨大的火伞,无时不刻地撑起着伞骨,散开了伞面,洒下了温暖。
不久的将来,大陆上,一颗嫩绿的小苗挤破了黄土,这颗绿芽仿佛是一颗在夜幕中突然发芽的明灯,它的嫩绿色,像极了晨曦中的初芒······
【作者题外话】:作品比较慢热,望众书友多多担待!{抱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