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白衣送白衣
一片平原之上,李承年一行人已经安营扎寨起来,几处篝火在黑夜中逐渐亮起,点缀了这片无垠的黑夜。
李承年躺在马车之上,连绛宵和绿流这两个大丫鬟没去打扰李承年,其他人自然也是离的远远的,生怕触怒这位“被迫”离走太安城,前往渤海郡的信王殿下。
李承年自己的仆人倒还好些,对自己的王爷多少都很了解,尤其是这些他愿意带着前往渤海郡的,都可谓是李承年的心腹了。
但这护送李承年的一百骑可就不一样了。他们原本是皇家羽林校尉。只不过如今一道圣旨下来,他们就变成了这信王亲军了。这皇家羽林校尉是京城最最精锐的部队,是直接接受皇上统领的。
帝王亲军啊!那地位可不是一般军卒能比的,那就是给个杂牌营的千夫长那也是不换的啊!而这原本前途一片大好的一百人,就这稀里糊涂地突然从皇帝亲军变成了信王亲军。
那自是有着一肚子火无处发的。但羽林卫又是纪律严明,令行禁止是羽林卫最重要的军规,没有之一。
所以这帮本以为自己前程似锦的年轻儿郎们也就只能过过嘴瘾了来发泄发泄了。
但还没说几句,就被那位儒将风范的李君羡给撞见了,然后便是赏了每人三十军棍。但碍于还有很长一段时间的路要走,为了不耽误行军,便先只打了每人十军棍,以示惩戒,剩下的到了渤海郡再一并补上。
绛宵和绿流站在篝火前,看着正在被行刑的几人。绿流一脸得意之色:“让他们嘴碎,活该!”
绛宵则是瞪了绿流一眼,示意她不要太过喜形于色。随后便带着绿流回到了帐篷里。李承年没有下车厢,一直躺在车里。身材魁梧的项昆仑则是站在马车旁为李承年守着夜,护卫安全。
绛宵和绿流走过李承年的马车,与项昆仑微微示意,然后便进入到了李承年附近的一个帐篷之中。
项昆仑、绛宵和绿流乃至这六辆马车上的人都是李承年打小从街上慢慢捡回来的。
读书识字、文韬武略,这些东西李承年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也是对他们倾囊相授。再加上这十八年的观察与培养,李承年有信心这些人不会背叛自己。当然,这个信心也是在一定程度上的,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李承年自己要先强大起来。
在太安城的时候要示敌以弱,所以李承年并没有太过提高自己的修为。而且李承年也知道,在暗地里是有着一些老家伙在保护自己的。但也总是要装装样子嘛。而且出门在外,像他这种身份,和一些纨绔地痞打打架这事还是不可能少的。虽然他身份尊贵,没人敢真动他,但万一碰上那彪的呢?自己总不能灰溜溜地钻回小宇宙吧!那多掉价呀。
于是乎,李承年便开始培养起了自己的打手了,而项昆仑就是他的选择。如今的项昆仑已经是九品武夫了,差一步便可以破极,成为那一代宗师了。根据李承年的对项昆仑的评估,成为宗师对他是没什么难度的。可若项昆仑真的成了宗师,那皇后娘娘和赵家那边对自己的注意恐怕就要更密切一些了。
所以,李承年便停止了对项昆仑的源石供应。说一切等到了渤海郡再说。项昆仑也是没有丝毫异议,选择无条件地相信了李承年,毕竟他今天的这一切都是李承年给的。
漫天星辰,一夜无梦。第二日清晨李承年早早便醒了过来,坐在车厢之中。伸手向着后腰处摸去。随后便将那把太阳能激光手机给拿了出来。
而在小宇宙内的源石仓库中,有一连片的源石突然间闪烁了一下,然后直接消失的无影无踪。
李承年用手把玩了一下手中的激光枪,然后对着前方试了试手感。便重新将手枪别在了腰间。
然后意识转入小宇宙之间,在观察了源石仓库的状况后,李承年只觉得一阵肉疼,刚才那闪烁的一下,直接消耗掉了一百五十块源石。这些太贵了,一把小手枪就这么贵,这要是想把那大家伙弄出来,那不得一下子消耗掉一千块的源石啊!果然无论是到哪个年代、哪个世界、哪个宇宙,搞钱都是要被放在第一位的啊!真是任重道远的一条路啊。
由于李承年不再沉浸于小宇宙,为了照顾骑马而行的信王殿下,所以整个队伍的行进速度明显缓慢了不少。此去渤海郡的路途遥远,需要跨越整个中原道,而这也正是李承年最担心的地方。
因为这中原道最大的军阀便是那外戚赵家的大公子,有着天策大将军之称的赵武陵。
大唐军职共有十三阶:伍长、什长、百夫长、千夫长、都尉、校尉、中郎将、裨将军、偏将军、杂号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大将军。
而但凡有个带大字的,那可都是官居一品、位列三公的王侯将相啦。
而这赵武陵便是当朝的军武翘楚。不仅如此,这赵家更是有着一门两将军的美誉。除了这赵武陵有个天策大将军的头衔。他的老子,同样也是皇后娘娘的亲爹、当朝国丈赵固也是有着一个柱国大将军的头衔。
这天底下的一品军侯加起来也不过五人而已,可这赵家却是一门两将军,如何能不权倾朝野啊!
突然之间,骑在名为赤兔的龙血马身上的李承年双目微眯起来,然后死死地盯着远处。
陡然之间,在地平线之上,一片白潮席卷而来。一时间,整条官道上尘土漫天。
马蹄阵阵传来,大地仿佛是在颤动一般。这地动山摇的气势,远远不是一百人的骑兵阵容可以比拟的。
李承年坐在马背上啧啧地叹道:“还真是好大的大排场啊。”
“抽刀、列阵!”
白衣儒将李君羡突然纵马向前,手中长剑猛然抽出,一声龙吟响彻天际,出窍的正是一把龙渊宝剑。
传闻龙渊剑是始于上古的战国时期,距今有二千六百多年的历史。相剑大家风胡子曾言:「欲知龙渊,观其状,如登高山,临深渊;……」。
也正因如此,龙渊剑开始逐渐成为了君王之剑,象征意义远比实际的用途更为重要了起来。而如今,这把剑则是被收藏在了那凌霄城内。
至于李君羡手中的这把则是龙渊剑的仿品,天下共有六柄,而其余五柄则分别在那五位一品军侯的大将军手中。
护卫在车队周围一百骑看到这样的场景先是一愣,但也毕竟都是那身百里挑一的皇家羽林精锐,随即立刻整理好了阵型,开始列阵迎敌。
漫天的尘土之中,白茫茫的骑兵如那洪水大潮一般,呼啸而至。五百里、三百里、一百里、五十里......突然之间,那支足足有三千人的白马铁骑突然以一种极不舒服的感觉停了下来,就好似完全无视了骑军冲锋的惯性一样,这支骑兵队伍就这样突然地停了下来。
“这是精锐,真正的精锐!”
所有的羽林校尉们心中都闪过这样的一个念头,他们死死压住自己的手,方才的一瞬,他们仿佛就要下意识的抽刀而出,心脏在砰砰砰地跳动着。好厉害的将领。对方显然是看出他们这支百人骑军的冲锋范围了,只是在堪堪抵达他们的冲锋距离之外就停止了前进。
而且是令行禁止。
令行禁止!
这是大唐军伍之中最最重要的一条铁律。行为上的令行禁止倒是极为简单,大唐建国以来,一直就有这儒法之争。在那仁政的背后,其实是有着极其森严的法度在起着作用。大唐军伍之中的品德私行还是极好的,所以品德私行上这样的令行禁止能做到并不是什么难事。
但真正难的令行禁止却是在战斗中才能体现出来的。就如同这眼前的三千骑,令行禁止。这想停和能停可不是一回事啊!
看着这眼前军威浩荡的三千人,那一百骑玉林校尉多少也是有些动容的,但输人不输阵。况且他们还是皇家羽林,虽然如今是被下派了吧,但骨子里的傲气还是有的。
在三千人停下的一瞬间,一百羽林校尉齐齐抽刀而出,蓄势待发了起来。
双方都是枕戈待旦,仿若一场干柴烈火一般,只要有一点火星,这里必将爆发出一场极其惨烈的骑军互撞。
突然间,在那巍然停止的三千重甲骑兵中,在刀矛森森的铁骑拥簇下,一袭白衣策马而出。
遥想当年,这个白衣男人似乎便是如此风范地一骑绝尘出阵,在一场三千对十万的夔门关攻守中,将那被称为天下第一名将的武安君一刀斩于马下。也正是那一战,也正是那一刀彻底断了蜀王李玉的根基,让这八王夺嫡中最强大的蜀王一系就此烟消云散。
从而将自己的妹夫,李承年的父亲,当时的秦王李治给扶上了皇位,也把他赵武陵的赵家给变成了那个权倾朝野的大将军外戚。
然后只见那风流无双的俊雅男子在马上微微躬身,轻轻道:“赵武陵来为信王殿下送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