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景山一直以为自己会从事赶尸行业一辈子,怎么也没想到这一次会是自己最后一次赶尸,看着怀中婴儿,脸上露出慈爱的笑容。
这孩子还真是跟自己有缘,路边拾到,谁抱都哭,只有在自己怀中才会安然入睡。
他给婴儿起了一个名字,跟自己的姓,叫做赵吏。
赶尸这行阴气太重,不适合婴儿,赵景山从那时候退出了赶尸界。专心抚养婴儿。
那一年赵吏一岁,怀唐山里面破道观里住进了一个带着婴儿的假道士。
临安县集市发生命案,据说是由一顽童所致。不过被府衙定位悬案。
而赵景山则带着一个浑身鲜血的孩童回到道观。
从那以后他用毕生积蓄购买了一本清心诀,教导孩童背诵。
时不时的下山购买书籍,教导孩童识字读书。
却再也没有提及修炼事宜。
仅教导孩童最基本的炼体。
三岁孩子的记忆不会停留太久,
很快将这件事情忘记。
而怀唐山上的假道士心中却是徒增一丝阴霾。
开始为这名孩童的未来忧心。
那一年,赵吏三岁,从那之后很少会有下山的机会。
赵吏一直怀疑他的师傅是一个有钱人,
要不然偌大的坏唐山怎么只有自己一家道观。
但是现实给了他狠狠的一击
眼下的日子实在有些过不下去了。
米缸里面的米已经快要见底,园子里的菜已经割了一茬,新张的还没有长出。
懒惰的师傅已经很久没有进山打猎了。
现在唯一的期盼就是师叔快点上山。
想到师叔,就想到他带来的烧鸡。
擦了差嘴角流出的口水。看了一眼身边还在熟睡的师傅。
叹了一口气,同样是是师兄弟为什么差距这么大。
自己的记忆中好像只有一次下山的经历,但是却没有对于山下的印象。
“小不点,师叔来了,有没有想师叔。”
听到声音,赵吏一个蹦高,坐在门槛上的身体直奔山下冲去。
“师叔,你来了,再不来我跟师傅就要饿死在道观里面了。”
当落日余晖照在道观时,门口的赵吏满脸的油水,吃的不亦乐乎。
道观中传来了师傅和师叔爽朗的笑声。
那一年,赵吏六岁小小的眼中尽是欢愉。
摸着怀中的糕点,这是山下一个茶馆中的绣娘姐姐送给自己的。
他觉着就连师叔带来的烧鸡都没有糕点美味。
在他的小小的脑袋中,绣娘就是他的第一个朋友。
而这也是他记忆中,自己第一次来到山下。
见到过临安县的繁华,也是第一次知道师叔的工作。
那一年赵吏九岁。他的记忆中除了道观,还多了一些其他的东西。
以前还觉着师叔是个好人,可昨天过去他再也不这么认为了。
本着好奇的心态,他昨晚偷偷的喝了一口酒。只觉着口中辛辣无比。
吐舌头的时候被师叔发现,又劝他喝下了一小碗。
之后昏睡过去,第二日头痛欲裂,发誓以后不再沾酒。
那一年,赵吏十二岁,喝下了人生中第一碗酒,发下了第一个誓言。
师傅大病一场,身体开始变的不再像以前那么硬朗。
而师叔上山的次数越来越频繁。
山上的物资大部分由师叔送来,
而他也偶尔有机会下山。
只不过师傅交代,不准他踏入青楼一步。
而他也是在鬼市帮师叔卖货后,
他开始讨厌下山。
更加讨厌鬼。
从那时起,陪着师叔喝酒的人换成了他,而他早已忘记了当初的誓言。
那一年赵吏十五岁。还不知道青楼是什么,却爱上了酒水的滋味。
师傅的身体越来越孱弱,
渐渐的他也不再下山,
开始害怕留师傅一人在山上。
独生活中除了照顾师傅,仅剩书籍陪伴。
那一年,他救了一个奇怪的人。
不知道他的来路。
见到他时,他已经浑身是血倒在地上。
简单的包扎,简单的流食。
等醒来后,一壶烧酒。
认其自生自灭。 虽然他不觉得有什么, 但是那个叫张天放的男人却成为了他的第二个朋友。 这个朋友时常会带来一些酒菜两人一起痛饮。 这也给了赵吏一些慰藉。 而孱弱的师傅,也在这时离他而去, 一壶烧酒,一只烧鸡,两个至亲,含笑离世。 这一年赵吏十七岁。第一次体会到了伤心欲绝。 残破的道观 整洁的孤坟 烈性的浊酒 破旧的书籍。 成为了赵吏深山中的陪伴。 当然少不了一个自称是怀唐山第一大盗的张天放。 和一个长期混迹于青楼的瞎子师叔。 从没见过如此凄惨的大盗。 一身破衣裳不知道有多久没洗。 见他时却总是带伤而来。 喝着酒吹嘘着自己如何杀富济贫。 而他只会静静聆听,从不多言。 直到大盗带着醉意离去。 他知道大盗前来,只是想让他不会感到孤独。 更让他不解的是身为一个公职人员, 为何每天会混迹于风月场所。 能在他口中听到最多唯有翠花楼。 更多的则是一个叫刘艳红的女子。 曾经的他一直以为那个叫刘艳红的女子自己应该叫做师婶。 当然在了解了情况后绝口不提。 而师叔却毫不在意。 除了那里,师叔聊的最多的就是鬼市。 而且不止一次的邀他下山之后,留在那里。 他们双剑合璧,闷声发大财。 赵吏唯有苦笑。 张天放喜欢白天来陪他,说什么光明磊落。 而师叔更喜欢夜晚前来,因为白天不适合。 师叔偶尔白天来,张天放也会悄悄回避。 两人从未相遇,兴许是身份的原因。赵吏也从未对两人提及之间的事情。 他不知道这样做是对还是错, 他没有处理这种事情的经验。也没有那种能力。 孤坟前,还是师傅最喜欢的两样东西。 一壶酒,一只鸡。 赵吏坐在坟前,一点一点的将书籍焚毁。 嘴中叙述着过往的欢愉。 直到炉火熄灭。 “师傅,我下山了。” 他在深山中为师傅守孝三年。却从未感觉到孤独。 那一年,赵吏二十岁,他选择了入世,去见一见这世间繁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