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渐深,语法塔的喧嚣沉淀下来,唯有图书馆区域的某间小型研究室内还亮着稳定的魔晶灯光。
桌上摊满了艾琳借出的“边缘”文献——那些虫蛀的游记、字迹模糊的地方志、以及被归类为“无稽之谈”的传说记录。
李维坐在一旁,指尖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敲,梳理着刚刚从艾琳那里得到的,关于“初代圣徒箴言石板”和下水道异常的信息。
艾琳则伏在桌案另一头,对照着几张残破的地图,试图将打听到的下水道异常区域与旧城区已知的语法节点标记进行重叠。
她的动作专注而细致,但李维敏锐地察觉到,在她偶尔停顿的间隙,那双总是闪烁着求知光芒的眸子里,会掠过一丝深沉的、与年龄不符的哀伤。
这种情绪,在之前提到她失踪的导师时,也曾一闪而过。
“艾琳,”李维放下手中的纸条,声音打破了室内的寂静,“关于你的导师……如果你愿意说的话。”
艾琳的身体几不可查地僵硬了一下。
她没有立刻抬头,只是看着地图上那些交织的线条,仿佛在看一张命运的罗网。
良久,她轻轻放下手中的炭笔,抬起头,脸上惯常的学术性专注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着痛苦与怀念的表情。
“他叫阿尔瓦·林恩,”她的声音很轻,带着回忆的悠远,“是语法塔最博学、也最大胆的古语法学者之一。在我还只是个刚入门的小学徒时,他就是我的指引者。”
她的目光投向窗外沉沉的夜色,陷入了叙述。
“阿尔瓦导师……他和塔里大部分墨守成规的人不同。他坚信现存的语法体系是不完整的,甚至是被阉割过的。
他痴迷于研究那些无法用现有理论解释的‘语法异常’和古代文本,认为那里面藏着世界真正的秘密,也藏着更强大的、更接近本源的语法力量。”
“大概七年前,他的研究重点,开始聚焦于一系列被官方定性为‘偶然性逻辑崩塌’的事件。
这些事件都有一个共同点:现场会残留一种极其微弱的语法余波——扭曲、矛盾,仿佛规则本身在那里打了个结。他私下里称之为……‘悖论的甜腥味’。”
李维眼神一凝。这正是“断章教团”活动留下的痕迹。
“当时塔内高层对此态度暧昧,大多认为他是在浪费时间,研究‘不存在’的东西。
但导师坚信有一条隐藏的线索。他通过对比古老传说和地方野史,发现这些‘逻辑崩塌’事件的发生地点,在历史上都曾与某些记载着强大‘词句’的圣物或遗迹有所关联。
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有一个隐秘的组织,在系统性地搜寻、破坏或扭曲这些古老的‘语法锚点’,以此削弱世界的稳定性。”
艾琳的声音带上了一丝颤抖:“他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人也变得越来越……孤僻和警惕。
他告诉我,他触碰到了某个巨大阴谋的边缘,发现这个组织可能拥有一种能够直接篡改‘认知’和‘记忆’的恐怖力量。
他给我看过一些他秘密抄录的符号和残缺语句,那些东西……光是看着就让人头晕目眩,逻辑混乱。”
“后来,有一天,他接到一封没有署名的信笺后,显得异常激动。他告诉我,他找到了一个关键证人,可能知道那个组织在王都的一个秘密据点。他说他必须去确认,这可能是揭开一切的关键。”
那是艾琳最后一次见到她的导师。
“他去了城东的‘锈蚀码头区’,一个鱼龙混杂、语法监控薄弱的地方。约定的时间过去了,他没有回来。
第二天,语法塔的搜寻队在那里只找到了他随身携带的、已经损坏的定位罗盘,以及一些打斗的痕迹——那片区域的‘词序’出现了短暂的、小范围的混乱,像是被强行撕扯过。
官方调查的结论是:‘遭遇未知语法风险,推定失踪,大概率已遭遇不测。’”
艾琳的语气变得冰冷,“但事情远没有结束。在导师失踪后不到一周,他存放在塔内个人研究室的所有研究笔记、手稿,甚至包括他在图书馆的借阅记录,都离奇地……出错了。”
“笔记上的字迹变得模糊不清,像是被水浸过,关键段落消失不见。手稿的页码顺序混乱,内容前后矛盾。
连借阅记录上,与他研究相关的书籍名目都变成了无关紧要的杂书名字。就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抹去了他存在过的痕迹,尤其是与他最后那项研究相关的所有证据。”
艾琳握紧了拳头:“更可怕的是,除了我,塔里似乎没有几个人对此感到惊讶,甚至有些人……开始模糊地表示,阿尔瓦导师的研究方向本来就很‘危险’和‘不切实际’,他的失踪或许与此有关。他们在暗示,是他自己走火入魔,引发了语法反噬。”
“但我记得!我记得他所有的研究,记得他对那些‘悖论印记’的描述,记得他的担忧和警告!”
她的声音带着哽咽,“我知道他不是疯了,他是发现了真相,并且因此被……‘抹除’了。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消失,更是存在证据上的清除。这就是‘断章教团’的手段,这就是他们扭曲规则、篡改认知的力量!”
她终于转过头,直视着李维,眼中闪烁着泪光,但更多的是一种燃烧了七年的执念:“我加入语法塔,努力获取权限,钻研古文法和一切非常规的语法知识,不仅仅是为了求知,更是为了……继承他的遗志,找到他失踪的真相,揭露‘断章教团’的存在,证明我的导师不是疯子,而是先知!”
研究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只有艾琳略显急促的呼吸声。
李维静静地看着她,心中许多疑团豁然开朗。
为何艾琳对他这个“异端”如此接纳和信任,为何她对“悖论印记”如此敏感和执着,为何她甘愿冒险违反禁令继续调查……
这一切,都源于七年前那场被精心掩盖的悲剧,源于那份沉重的、未曾熄灭的师徒情谊与追寻真相的决心。
“所以,”李维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你在我身上,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一种或许能打破现有语法框架,从而理解并对抗那种‘悖论’力量的可能性?”
艾琳用力点头,擦去眼角的湿润:“是的,李维先生。您的知识体系,您对语言结构的理解,是独立于这个世界现有语法之外的。
‘断章教团’的力量能够扭曲我们的规则,但未必能轻易影响您的逻辑。您可能是唯一一个,能够不受他们认知干扰,看清真相,并且……有能力与之对抗的人。”
她站起身,向着李维,深深地行了一礼:“请允许我,继续追随您。不仅是为了协助您,也是为了借助您的力量,完成导师未竟的调查。我们有着共同的敌人,李维先生。”
李维看着眼前这个看似柔弱,内心却无比坚韧的少女,看到了她背负的过去与炽热的信念。
他不需要太多的盟友,但他需要能理解他、并且目标一致的同伴。
“我明白了。”李维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在夜色中若隐若现的城市轮廓,那里潜藏着名为“断章教团”的阴影,“从现在起,这不只是我的调查,也是你的。”
他没有回头,声音清晰地传来:
“我们会找到答案的,艾琳。为了你的导师,也为了这个……语法需要‘打补丁’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