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上的语法对决尘埃落定,空气却依旧紧绷,
李维站在原地,气息平稳,仿佛刚才那场令围观者目眩神迷的副词攻防,于他而言不过是一场舒展筋骨的暖身运动。
卡尔半跪在不远处,脸色煞白,汗水浸湿了他昂贵的学徒袍前襟。
他试图将李维脚下的【坚固】改为【泥泞】,却被李维轻描淡写地叠加了【看似…实则…】的结构,让他的攻击成了笑话。
他引以为傲的【急速】风刃,在李维一个【优雅地】修饰下,化作绕指柔风,徒留一场空。纯粹的、碾压式的技巧差距,击碎了他所有的骄傲。
没有欢呼,只有一片压抑的寂静。然后,低语声如同潮水般蔓延开来。
“他……他甚至没移动过一步……”
“卡尔少爷的攻击,在他面前就像孩童的涂鸦……”
“那种修改方式,闻所未闻!‘看似泥泞,实则坚固’?这算什么语法结构?”
“修词士?他真的只是修词士?”
目光汇聚在李维身上,先前的好奇、审视、乃至轻蔑,此刻大多转化为敬畏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
在这个以“词序”为力量根源的世界,展现出超越常识的掌控力,便自然赢得了地位。
李维没有理会那些目光,也没有去看失魂落魄的卡尔。
他微微侧头,看向裁判席上那位来自语法塔的老者。老者眼中精光闪烁,对他缓缓颔首,意味难明。
就在这时,一个身影快步穿过人群,来到了李维面前。是艾琳。
她脸颊因激动而泛着红晕,那双总是沉浸在古籍中的眼睛,此刻亮得惊人,紧紧盯着李维,像是要将他灵魂深处对语言的理解都剖析出来。
“李维先生!”她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不仅仅是兴奋,更像是一种找到了同道的确认,“您……您刚才使用的,是不是某种……‘补语’结构的变体?或者是对‘状语’位置的一种超常规运用?那种否定并非直接抹除,而是通过语境叠加实现语义覆盖……”
李维有些意外地挑了挑眉。他能感觉到,艾琳的关注点与周围所有人都不同。
她不在乎胜负,不在乎阶位,她在乎的是那些词汇背后精准而优美的语言学逻辑。
“可以这么理解,”他点了点头,习惯性地推了推并不存在的眼镜架,“更接近一种‘语义场’的临时构建,用新的语境覆盖旧的属性,而非粗暴地删除。这里的语法体系,似乎过于依赖直接替换,缺乏这种层次感。”
“‘语义场’……‘层次感’……”艾琳喃喃重复着这两个陌生的词汇,眼神愈发炽热。
她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双手在身前交握,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极其郑重的语气说道:
“李维先生,我,艾琳·洛斯,语法塔三级文献研究员,恳请您允许我成为您的助手!”
李维微微一怔。
助手?在这个陌生的世界,他确实需要一个可靠的引路人和信息源。
艾琳对古文法的痴迷、她在图书馆展现出的渊博,以及此刻她对自己语言学理念的瞬间领悟,都表明她是最佳人选。
更重要的是,他从她眼中看到了对“知识”本身的纯粹渴望,而非对“力量”的贪婪。
“为什么?”李维问道,声音平静,“你应该清楚,我的路子,在很多人看来是‘异端’。”
“正因为是‘异端’,才可能是希望!”艾琳语气急切,甚至带着一丝恳求:
“语法塔的体系僵化了太久,很多古老的记载因为无法用现有理论解释而被束之高阁,很多现实的‘语病’现象我们束手无策!”
“您的知识,您的视角,是全新的!我相信,这不仅能提升您自己,更能帮助我们所有人更深入地理解这个世界的‘文本’!请让我跟随您学习,协助您研究,处理杂务!我熟悉塔内的规则、藏书和人际关系,一定能对您有所帮助!”
她的理由很充分,也很聪明,将个人求知欲与对语法塔的潜在贡献捆绑在一起。
李维看着她眼中不容置疑的真诚,点了点头。
“好。”他言简意赅,“我需要的不是仆从,是能跟上思路的合作者。”
艾琳脸上瞬间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几乎要雀跃起来,但很快强自压抑住,用力点头:“是!李维先生,我绝不会让您失望!”
就在这时,李维像是随口提起般问道:“关于我之前在案发现场,还有刚才考核时感受到的那股阴冷、扭曲的‘印记’气息,塔内有什么记载吗?那种感觉……很不祥。”
艾琳的笑容收敛了,神色变得凝重。她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请随我来。”
她引着李维穿过广场,避开依旧议论纷纷的人群,走进了语法塔主体建筑旁一条相对僻静的回廊。确认四周无人后,她才停下脚步。
“您感知到的那东西,塔内内部档案里,称之为‘悖论印记’。”艾琳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与恐惧。
“悖论印记?”李维眼神一凝,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不协调感。
“嗯,”艾琳点头,“是一种极其危险、直接挑战世界语法根基的污染力量。它不属于已知的任何词序师流派,其源头,根据零星的古籍记载和近代极少数的遭遇案例推测,指向一个古老而神秘的组织——”
她顿了顿,吐出一个令人心悸的名字:
“断章教团。”
李维默默咀嚼着这个名字:“断章……取义?”
“更准确地说,是‘截断篇章’。”艾琳解释道,“他们信奉的教义极端而疯狂。他们认为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这段‘原初篇章’本身就是一个错误,一个牢笼。所有稳定的语法、逻辑、因果,都是束缚‘真实’的枷锁。”
“所以他们的目标是?”
“破坏语法结构,制造‘悖论’,引发‘语义混沌’。”
艾琳的语气愈发沉重,“他们相信,只有当现有的‘篇章’彻底崩坏,才能挣脱束缚,见到世界‘真实’的样貌,或者……由他们来书写所谓的‘真正篇章’。”
“您感受到的‘印记’,就是他们活动后残留的痕迹,一种强行嵌入现实、却又与基础逻辑冲突的‘病句’力量,它会持续污染周围的‘词序’,引发各种难以理解的异常现象。”
李维若有所思。
法庭上,将【刺穿】污蔑为【紧握】,嫁祸于他;考核时,在破碎文本空间中试图干扰核心修复……这些行为,确实都带有一种无视规则、破坏逻辑的疯狂特质。
“这个教团,现在很活跃?”
“近几十年来,一直像幽灵一样若隐若现。”艾琳答道,“语法塔和各大城市的‘语法纠正局’的主要敌人就是他们。但他们行踪诡秘,组织结构成谜,高层似乎对此也非常忌惮。我……我的导师,多年前就是因为深入调查‘断章教团’的相关事件,而……失踪的。”
她最后一句声音很轻,带着深深的失落与一丝坚定。
李维看了她一眼,明白了她如此执着于探寻未知语言知识的另一层动力。
不仅是学术追求,更是为了寻找亲人下落的私心,而这私心,此刻与他的目标产生了交集。
“断章教团……”李维轻声重复,目光仿佛穿透了回廊厚重的石壁,望向远方,“为了寻求所谓的‘真实’,不惜让整个世界陷入语无伦次的混乱么?看来,我想给这个世界的语法‘打补丁’,遇到的第一个病毒,就是他们了。”
艾琳站在他身侧,坚定地点了点头。此刻,她不再仅仅是语法塔的研究员,更是李维——这位携带着异界语言学知识,注定要搅动风云的“词序师”——的第一个追随者。前方的迷雾似乎散开了一些,但露出的,却是更加深邃和危险的阴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