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万古誓约:纪元长生劫

第二十六章:秘文现世疑云深

  

第二十六章:秘文现世疑云深

  

瑶池之水无风自动,水面上浮现的文字在月光下泛着幽幽青光。这些文字的形态古朴神秘,笔画间流转着难以言喻的韵律。卫强忍伤痛,俯身细观,忽然道:\"这些文字的构造,与我在墨家秘阁中见过的‘禹碑‘拓片颇为相似。传说大禹治水时,曾在会稽山立碑记载治水之法,其文字就与此类同。\"

  

荆伸手轻触水面,那些文字竟如活物般游动起来。\"它们在变化...\"他低声道。只见水中的符号缓缓重组,逐渐形成了三个清晰的图案:左侧是一对相互环绕的圆璧,正是日月双珠的形状;中间是一个手持玉圭的人形,姿态庄严;右侧则是一面刻着星宿的铜镜,镜面上北斗七星的图案格外醒目。

  

  

青鸾忽然振翅长鸣,羽翼展开时,其下的纹路在月光下清晰可见。梓仔细辨认,惊呼道:\"这些纹路...我在少府监的古玉器上见过!《周礼·考工记》中记载,这是上古祭司专用的‘云雷纹‘,据说能沟通天地。\"

  

就在三人全神贯注之际,水面突然剧烈波动,显现出令人震惊的景象。只见骊山地宫中,龙纹玄石发出刺目的红光,将整个地宫映照得如同白昼。秦始皇端坐玄石中央,面色痛苦,额头青筋暴起。更令人不安的是,几个身着奇特色彩服饰的西域方士,正在小心翼翼地调整着玄石的方位。

  

\"这些人的装束...\"梓凝神细看,\"看他们冠冕的形制和腰间的玉佩,应该是来自大月氏的星象祭司。张骞通西域时,就曾提及月氏人精通星象之术,其王室世代传承着观测星辰的秘法。\"

  

突然,画面中出现了幽泉长老的身影。他站在地宫暗处,手中托着一个青铜罗盘,正与一个戴着金冠的西域方士低声交谈。那西域方士手中拿着一卷羊皮地图,上面用朱砂标注着几处特殊的地点,其中一处赫然是昆仑山。

  

\"他们在谋划什么?\"荆感到一阵强烈的不安,随侯珠在他怀中微微震动,似乎在发出警告。

  

就在这时,谷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火把的光芒将山谷入口映照得如同白昼。\"将军,这里有异光!\"秦军士兵的呼喊声越来越近,显然已经发现了他们的踪迹。

  

青鸾长鸣一声,瑶池之水突然向两侧分开,露出一条幽深的通道。三人不及多想,紧随青鸾进入通道。就在他们身影消失在通道中的瞬间,瑶池之水重新合拢,将入口完美地掩盖起来。

  

通道内阴暗潮湿,只能依靠青鸾羽翼上微弱的光泽和墙壁上发光的苔藓照明。梓仔细观察着这些苔藓,轻声道:\"这是‘夜明苔‘,《山海经·西山经》中记载过这种植物,说它只生长在地脉交汇之处,能吸收地气发光。\"

  

越往深处,通道两侧开始出现一些古老的石刻。卫举目细看,震惊道:\"这些石刻...记载的是大禹治水的事迹!\"石刻上清晰地刻画着禹王手持玉圭,疏导九河的景象。更令人惊奇的是,其中一幅石刻显示禹王正在使用一件类似观星镜的仪器观测星辰。

  

荆若有所思:\"难道上古时期,就有人通过观测星辰来治理水患?\"他伸手轻抚石刻,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古老智慧。

  

  

大约行进了一个时辰,前方豁然开朗。一个巨大的地下溶洞出现在眼前,洞顶布满了天然的水晶,散发着柔和的荧光,将整个溶洞照得如同星空。溶洞中央有一座青石垒成的祭台,台上摆放着各种古朴的仪器,其中最为显眼的是一具青铜制成的浑天仪。

  

\"这是...璇玑玉衡!\"卫激动地指着一件仪器,\"《尚书·舜典》中记载的‘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原来真有其物!\"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从暗处缓步走出,手中拿着一卷竹简。老者虽年迈,但步履稳健,眼神清澈如少年。\"能寻到此地,说明你们已触及了上古的秘密。\"老者的声音沧桑而有力,\"老夫乃此地的守经人,世代守护着这些上古智慧。\"

  

老者展开竹简,上面记载着密密麻麻的古文字。\"这些文字记载的,是自黄帝以来历代先王观测天象、调理地脉的智慧。《河图》《洛书》的奥秘,皆在于此。\"

  

他指向石台上的一件玉制仪器:\"此物名为‘土圭‘,《周礼·地官》记载用以测日影、正四时。但它的真正用途,是观测地脉之气的流动。\"

  

就在这时,溶洞突然剧烈震动,顶部的晶体纷纷坠落。老者面色凝重:\"龙脉异动已到了危急关头。你们可知,骊山地宫中发生的所谓‘龙心化型‘,其实是一种地脉异常?\"

  

见三人困惑,老者详细解释道:\"《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东巡时曾‘梦与海神战‘,醒来后问占梦博士。其实那并非梦境,而是地脉异常引发的幻象。龙纹玄石这种特殊矿物能够放大人的意识,当龙脉之气异常波动时,就会产生种种异象。\"

  

\"那我们在骊山看到的龙心化型...\"荆若有所悟。

  

\"那是地脉之气与龙纹玄石相互作用产生的光影幻象。\"老者点头,\"《淮南子·览冥训》中记载,‘金石同类相动’,龙纹玄石这种特殊矿物,确实能与地脉产生共鸣。古人所谓‘龙心‘,实则是地脉精华所在。当年禹王铸九鼎镇九州,就是借用了这个原理。\"

  

他指着石台上的观测仪器:\"上古先王就是通过这些仪器,观测地脉之气的流动。大禹治水时,‘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实际上就是在测量地脉,疏导水气。《禹贡》中记载的导山导水之法,都是建立在对地脉的精确观测之上。\"

  

  

老者又展开另一卷竹简:\"这些记载显示,每隔数百年,地脉就会发生一次大的变动。周幽王二年,岐山崩,三川竭,就是一次地脉异动。当时太史令伯阳父留下的记录,与现在的情形颇为相似。\"

  

溶洞的震动越来越剧烈,水面上浮现的景象也变得更加混乱。荆看到骊山地宫中,龙纹玄石的光芒已经变得极不稳定,秦始皇的脸色也越来越差。幽泉长老与西域方士似乎在争论着什么,手中的罗盘指针疯狂转动。

  

\"必须尽快行动。\"老者面色凝重,\"根据记载,要平息地脉异动,需要找到三件上古流传的宝物。随侯珠你已经得到,观星镜在西域,还有一件...\"

  

他的话未说完,怀中的赤堇流金突然剧烈发烫。梓惊呼道:\"卫,你的伤势!\"

  

只见卫肩头的伤口突然渗出暗红色的血液,他的脸色也变得异常苍白。老者快步上前,仔细检查伤口后沉声道:\"这是阴阳家的‘蚀骨符‘,符毒已经侵入经脉,必须立即救治。\"

  

就在老者为卫疗伤时,溶洞深处突然传来异响。青鸾立即警觉地竖起羽毛,发出示警的鸣叫。荆握紧随侯珠,感受到一股陌生的气息正在靠近。

  

\"看来他们还是找到了这里。\"老者叹息一声,迅速将几卷竹简塞到荆手中,\"这是历代守经人整理的地脉观测记录,你们快从西侧通道离开。记住,《周易·系辞》云:‘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要调理地脉,必须天地同参。\"

  

通道外传来兵甲碰撞的声音,显然追兵已经近在咫尺。荆扶起伤势稍缓的卫,梓紧随其后,三人跟着青鸾快速向溶洞深处退去。

  

就在他们离开后不久,溶洞入口处出现了几个身影。为首的正是幽泉长老,他手中托着的罗盘正发出幽幽青光。\"追。\"他冷冷地下令,身后的阴阳家弟子立即向通道追去。令人不安的是,这些弟子眼中都闪烁着诡异的红光,行动却比之前更加敏捷有序。

  

荆三人在曲折的通道中疾行,身后的追兵声越来越近。突然,前方出现岔路,青鸾毫不犹豫地飞向左侧通道。这条通道越发狭窄,岩壁上开始出现一些古老的刻画。

  

  

\"这些刻画...\"卫强忍伤痛,仔细辨认,\"记载的是周穆王西巡的故事。看,这是八骏马的图案,还有...西王母的形象!\"

  

通道尽头是一处隐秘的出口,外面是一片茂密的竹林。三人刚冲出通道,就听到身后传来轰隆巨响——通道被彻底封死了。

  

\"暂时安全了。\"荆松了口气,但随即发现卫的情况更加糟糕。蚀骨符的毒性正在蔓延,卫的整条手臂都已经变成了青紫色。

  

就在这时,竹林深处传来脚步声。一个身着葛衣的中年文士缓步走出,手中拿着一卷竹简。\"看来你们需要帮助。\"文士微笑道,\"在下是这一带的医者,或许能帮上忙。\"

  

在文士为卫治疗时,荆注意到他腰间佩戴着一枚特殊的玉符。那玉符的形制,与瑶池水面上出现的某个符号极其相似。更令人在意的是,文士的手法娴熟得异乎寻常,银针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精准地刺入卫的穴位。

  

\"这是‘九针之法‘,\"文士似乎察觉到荆的注视,淡然解释,\"传自上古医家,能疏导经脉,化解符毒。\"

  

就在治疗进行时,竹林外忽然传来异动。青鸾再次发出警示的鸣叫,文士脸色微变:\"追兵已至,你们速从竹林西侧离开。记住,欲解地脉之危,必先寻得三器。观星镜就在西域,但取得它需要经过三重考验...\"

  

他的话未说完,竹林外已经传来兵刃相接之声。荆扶起卫,与梓对视一眼,三人迅速向文士指示的方向退去。在离开前,荆最后回头看了一眼,只见文士手持玉符,口中念念有词,竹林中的雾气突然浓郁起来,将追兵的身影完全吞没。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