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赤堇寻源疗伤行
第二十七章:赤堇寻源疗伤行
晨光熹微中,三人沿着蜿蜒的山路继续前行。卫的脸色依然苍白,但温泉的治疗显然起了作用,他的步伐比之前稳健了许多。青鸾在前方引路,时而振翅高飞探查前路,时而落回荆的肩头。
\"根据徐无咎医者所说,赤堇山应该就在前面。\"荆展开徐无咎赠予的羊皮地图,上面用朱砂标注着一处特殊的温泉群。
越往深山行进,空气中的硫磺味就越发浓郁。山路两侧的植被也开始发生变化,出现了许多罕见的药草。梓不时停下脚步,小心翼翼地采集一些。\"这些草药在《神农本草经》中都有记载,但对生长环境要求极为苛刻,没想到在这里能见到。\"
正午时分,他们终于抵达了赤堇山。这是一处环形的山谷,数十眼温泉散布其间,蒸腾的水汽在阳光照射下形成道道彩虹。最引人注目的是山谷中央那眼最大的温泉,泉水呈现出翡翠般的碧绿色,水底隐约可见发光的矿物晶体。
\"这就是赤堇流金的源头?\"梓蹲在泉边,仔细观察水底的发光矿物,\"传说赤堇山出产的特殊金属能够与地脉产生共鸣,原来是真的。\"
按照徐无咎的嘱咐,荆将卫扶入中央温泉。泉水刚一接触伤口,就发出细微的\"滋滋\"声,暗红色的毒血从伤口处缓缓渗出,水面上浮起一层薄薄的血沫。
\"这泉水果然神奇。\"卫长舒一口气,脸上的痛苦之色明显减轻,\"感觉经脉中的阴寒之气正在被化解。\"
趁着卫疗伤之际,荆和梓开始仔细探查这个神秘的山谷。他们在温泉旁的石壁上发现了大量石刻,这些石刻显然年代久远,风化严重,但依稀可辨上面的图案和文字。
\"这些记载...\"梓用手指轻轻描摹着石刻的纹路,\"说的是大禹治水时曾在此设立观测点,利用温泉地脉来疏导洪水。\"
荆在一处较为隐蔽的石壁上发现了更令人震惊的记载。这些文字记载着上古时期一场惊天动地的地脉异动,以及先民们如何利用三件宝物平息灾祸的过程。石刻上清晰地刻画着三位手持不同法器的人,分别对应着随侯珠、观星镜和另一件形似玉琮的器物。
\"原来如此。\"荆若有所思,\"所谓‘誓约之子‘,其实是上古先民选出的地脉守护者,他们的使命是维护天地平衡。\"
突然,青鸾发出急促的鸣叫。荆抬头望去,只见山谷入口处人影闪动,显然追兵已经找到了这里。
\"你们先走。\"卫挣扎着要站起来,\"我来挡住他们。\"
\"不可。\"荆按住他,\"你的伤势未愈,况且...\"
他的话未说完,温泉突然剧烈波动起来。水底的发光矿物发出刺目的光芒,整个山谷开始震动。更令人惊讶的是,随侯珠在荆怀中剧烈震动,与温泉中的某种力量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这是...地脉异动!\"梓惊呼道,\"看来龙脉失衡的影响已经波及到这里了。\"
山谷的震动越来越强烈,温泉的水位开始急速上涨,有些泉眼甚至喷发出数丈高的水柱。追兵显然也感受到了异常,暂时停止了前进,在谷口处观望。
趁着这个间隙,荆迅速做出决定:\"我们从温泉下游离开,徐无咎医者说过那里应该有一条暗河。\"
果然,在下游处他们发现了一个隐蔽的洞口,温泉水流从这里汇入地下暗河。三人不及多想,立即潜入洞中。
暗河内曲折幽深,水道时而宽阔如厅堂,时而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好在有青鸾在前引路,它的羽翼在黑暗中发出微弱的光芒,为三人指引方向。水温暖暖的,带着硫磺的气息,显然仍然与温泉相连。
\"看这些岩壁。\"梓指着水道两侧的岩石,\"上面有开凿的痕迹,这不是天然形成的通道。\"
确实,岩壁上明显有人工修整的痕迹,有些地方还残留着古老的灯台。越往深处,人工建筑的迹象就越发明显。约莫行进了一刻钟,前方出现亮光。当他们浮出水面时,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巨大的地下洞窟中。
这个洞窟比之前见过的都要宏伟,洞顶垂下的钟乳石如同琼枝玉叶,在不知名光源的照射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地面上的石笋宛如林立的水晶柱,有些甚至形成了天然的屏风和拱门。最令人震惊的是洞窟中央那座巨大的青铜观象台。
\"这是...灵台?\"卫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的建筑,\"《诗经·大雅》中记载的‘经始灵台,经之营之‘,难道就是仿照此台而建?\"
观象台共分三层,高达十丈,全部用青铜铸成,虽然历经岁月,却几乎没有锈蚀的痕迹。每层都摆放着不同的观测仪器。最上层是一具精密的浑天仪,由数个同心圆环组成,上面镶嵌着各色宝石代表星辰;中层是各种圭表和日晷,刻度精细入微;下层则是一面巨大的铜镜,镜面光滑如初,映照着洞顶的钟乳石。
梓走近观象台,仔细察看上面的铭文:\"这些记载显示,这里是上古时期最重要的观测台之一。周穆王西巡时曾到过此地,《穆天子传》中记载的与西王母相会的传说可能就源于此。\"
荆登上观象台顶层,随侯珠在这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当他将随侯珠放置在浑天仪中央的凹槽中时,令人震惊的事情发生了——浑天仪开始自行运转,各个圆环以不同的速度旋转,上面镶嵌的宝石发出璀璨的光芒,仿佛真实的星空在仪面上流转变化。
\"我明白了。\"荆恍然大悟,\"这座观象台能够预测地脉异动的周期。看,浑天仪显示下一次大的地脉变动就在三个月后。\"
就在这时,暗河方向传来哗啦水声。追兵已经找到了这里。
\"来不及细看了。\"荆取下随侯珠,\"我们必须尽快离开。\"
然而当他们想要离开时,却发现来路已被堵死。幽泉长老带着弟子们站在洞口,封住了所有去路。令人不安的是,这次跟随幽泉长老的除了阴阳家弟子外,还有几个身着西域服饰的人。
\"这次,你们无路可逃了。\"幽泉长老冷冷道,目光却紧盯着观象台,眼中闪过难以掩饰的贪婪。
就在这危急关头,观象台突然发出低沉的轰鸣。浑天仪加速运转,整个洞窟开始剧烈震动。更令人惊讶的是,那面巨大的铜镜突然发出耀眼的光芒,镜中显现出西域大漠的景象。黄沙万里,驼队蜿蜒,最后景象定格在一座巍峨的雪山之巅。山顶上,一座古老的观测台在月光下泛着清冷的光辉。
\"这是...观星镜的投影?\"梓惊呼道,\"原来这面铜镜能够显示观星镜所在之地的景象!\"
镜中的雪山之巅,观测台巍然耸立,台顶放置着一面古朴的铜镜,镜面上北斗七星的图案清晰可见。那就是他们一直在寻找的观星镜。
\"昆仑...\"幽泉长老眼中闪过狂热的光芒,\"终于找到了观星镜的确切位置!\"
趁着幽泉长老分神的瞬间,荆突然发现观象台底部有一个隐蔽的机关。那是一个雕刻着星宿图案的青铜按钮,与周围融为一体,若非随侯珠的感应,根本难以发现。他毫不犹豫地按下机关,观象台中央突然打开一个洞口,露出向下的阶梯。
\"快走!\"荆拉起卫,三人迅速进入洞中。
这是一个螺旋向下的石阶,他们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石阶似乎无穷无尽,空气中弥漫着陈腐的气息。约莫走了一炷香的时间,前方传来流水声,最后一段石阶没入水中。
当他们涉水前行,浮出水面时,发现自己已经来到了山的另一侧。月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一条大河在眼前奔流不息。对岸,西域的戈壁在月光下延伸向远方,与中原的景色截然不同。
\"我们到河西了。\"卫望着对岸的景色,语气中带着惊叹,\"过了这条河,就是西域地界。《汉书·西域传》中记载的‘出阳关,自近者始,曰婼羌‘,说的就是这片土地。\"
身后追兵的声音越来越近,显然幽泉长老也已经找到了出路。
\"必须渡过河去。\"荆坚定地说,\"观星镜就在西域,这是我们唯一的机会。\"
三人不及休息,立即沿着河岸寻找渡河的方法。幸运的是,他们在下游一处隐蔽的河湾发现了几艘渔舟。这些舟船造型奇特,船身狭长,与中原的船只大不相同。
\"这是西域胡人常用的皮筏子。\"梓检查着船只,\"用整张牛羊皮制成,轻便耐用,正好适合我们渡河。\"
趁着月色,他们悄悄将皮筏推入河中。河水湍急,皮筏在波浪中起伏不定。荆努力掌握着方向,卫和梓则用简陋的木桨奋力划水。青鸾在空中引路,它的身影在月光下若隐若现。
当第一缕晨光洒在西域的戈壁上时,三人终于抵达了对岸。他们站在沙丘上回望,对岸的山峦在晨曦中显得朦胧而遥远。幽泉长老的身影隐约可见,但他似乎并不急于渡河追击,而是站在岸边,与那些西域装束的人低声商议着什么。
\"他在等待什么?\"梓疑惑地问,\"为什么不立即追过来?\"
荆望着远方连绵的雪山,心中升起不祥的预感。西域之行,恐怕比想象中更加凶险。这片土地上不仅有着他们要找的观星镜,似乎还隐藏着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幽泉长老与那些西域人的关系,也显得格外可疑。
青鸾在空中盘旋,发出清越的鸣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