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一波又起
“都退下吧。”皇帝挥了挥手,不再多看他们一眼。
危机解除。
李诚跟着张公公退出内殿,感觉像是从鬼门关走了一遭。张公公在廊下停住脚步,转过身,看着李诚,眼神复杂难明,最终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恢复了以往的“亲和”:“小诚子,受惊了。干爹也是一时情急,怕你年轻惹祸,你别往心里去。”
李诚心中冷笑,面上却感激涕零:“奴才明白!公公都是为了奴才好!奴才以后一定更加小心!”
经此一事,李诚在御前的地位反而更加稳固。他临危不乱、观察入微的表现,不仅让皇帝留下了更深的印象,也让其他御前人员见识了他的机敏,不敢再轻易小觑。张公公短期内显然不敢再直接用如此拙劣的手段对付他。
然而,李诚并未感到轻松。张公公的敌意已经摆在了明面上,这次失败,只会让他下次出手更加隐蔽和狠毒。
当晚回到住处,李诚仔细回想整个事件。那绿松石碎屑……真的是意外磕碰产生的吗?还是……有人刻意用那支笔做了手脚,故意嫁祸?如果是后者,那这个人对御前用品和皇帝习惯的了解,可谓细致入微。
他想起曹公公的警告,想起淑妃的拉拢,又想起张公公那看似无懈可击的表演。
忽然,一个被他忽略的细节闪过脑海:张公公在检查绿松石碎屑时,眼神中除了惊愕,似乎还有一丝……极其短暂的、意外的神色?就好像,那碎屑的出现,并不完全在他计划之内? 难道……这次陷害,并非张公公一人所为?或者,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他未曾预料到的偏差? 就在这时,他的房门被轻轻敲响。 李诚警惕地问:“谁?” 门外传来一个低沉稳重的声音:“杂家。” 是曹公公! 李诚心中一凛,连忙开门。曹公公依旧是那副深不可测的样子,缓步走进屋内。 他看了一眼李诚,淡淡道:“今日之事,你应对得不错。” 李诚垂首:“全赖公公昔日提点。” 曹公公不置可否,话锋一转:“那绿松石碎屑,你看得很仔细。不过,你可曾注意到,那碎屑的颜色,与笔杆上绿松石的颜色,略有深浅之差?” 李诚猛地抬头,眼中露出惊愕!他当时情急,只确认了材质相似,并未留意到如此细微的色差! 曹公公意味深长地看着他:“宫里的东西,尤其是御用的,一石一木,皆有来历。那方端砚是贡品,那支狼毫笔是湖州定制,而那种成色的绿松石……”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带着一丝寒意:“杂家记得,去年暹罗进贡的礼品中,倒有一串念珠,上面的配石,与今日那碎屑的颜色,颇为相近。而那串念珠,陛下后来赏给了……” 曹公公示意性地停顿,没有说出那个名字,但目光却似有若无地,瞟向了毓秀宫的方向。 曹公公的话,如同又一记重锤,砸得李诚心神摇曳。 淑妃?! 那个看似拉拢他的淑妃,竟然也可能参与了这次陷害?! 是和张公公联手?还是各自心怀鬼胎,不谋而合? 这宫廷的水,远比他想象的更深、更浑。每个人都戴着不止一层面具,每句软语背后都可能藏着刀锋。 曹公公留下这石破天惊的暗示后,便再次飘然离去,依旧不表明立场,只留下李诚独自面对这更加凶险的迷局。 李诚彻夜未眠。他意识到,自己之前试图在淑妃和张公公之间寻找平衡的想法太过天真。这两方,都可能欲置他于死地。而看似超然的曹公公,其目的更是迷雾重重。 他必须重新制定策略。当前最关键的是自保,然后才是寻找真相。而自保的关键,在于获得更稳固的靠山,或者,展现出让对方不敢轻易动他的价值。 机会来自一场突如其来的宫廷宴会。北方战事暂时平息,龙心大悦,特在御花园设宴犒赏有功将士及京中重臣。御书房上下忙得脚不沾地,李诚也被抽调去负责宴席一角的部分协调事宜。 宴会当晚,灯火辉煌,觥筹交错。李诚低调地在人群中穿梭,留意着各方动静。他看到张公公满面红光地周旋于王公贵族之间,也看到淑妃盛装出席,巧笑倩兮,与命妇们谈笑风生,偶尔与席间几位武将家眷交谈时,目光似不经意地扫过北方将领的座席。 【淑妃的哥哥就在北方军中,她这是在替娘家打探消息?】 【张公公和户部侍郎喝酒的样子真亲热,看来关系不浅。】 【哇!那个就是刚立了战功的镇北侯?好强的杀气!】 李诚一边忙碌,一边通过弹幕捕捉着信息。忽然,他注意到一位坐在角落、略显落寞的老将——那是曾在西北与父亲李啸云并肩作战过的伏波将军马彪,如今因年事已高,在朝中已无实权,颇受冷落。 李诚心中一动,想起弹幕曾提过此人性格耿直,对父亲当年之事一直心存疑虑。或许……这是一个机会? 他正思忖间,宴会气氛突变!一名内侍匆忙上前,在皇帝耳边低语几句。皇帝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手中的酒杯重重顿在案上! 欢快的乐曲戛然而止,整个御花园鸦雀无声。 原来是有边境八百里加急军报送至:刚刚平息战事的北疆,一支运送犒赏物资的队伍遭小股流窜突厥骑兵突袭,损失惨重,押运官殉国! 喜庆的宴会瞬间被蒙上阴影。群臣噤若寒蝉,刚刚还受着褒奖的北方将领们更是面露愤懑与不安。 皇帝震怒之余,更是心痛。阵亡的押运官是一位年轻将领,颇有才干,本是朝廷欲重点培养的对象。 “查!给朕彻查!”皇帝声音冰冷,“为何会有流寇突破防线?押运路线为何会泄露?!” 这显然不是简单的意外,很可能有内奸作祟! 张公公立刻上前领命,表示将严查兵部及相关人员。淑妃也适时地表露哀戚,称颂殉国将士的忠勇。 就在一片压抑和猜测声中,李诚的视野里,几条弹幕快速闪过: 【路线泄露?会不会和之前军粮审计那件事有关?】 【我记得那份旧档里好像提过一条备用路线,很少人知道……】 【殉国的押运官……他好像是……好像是马老将军的旧部?】 马老将军的旧部?备用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