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修真世界的音乐
背着韩谡的时候。于帘劝说郡主苏蕊道:“郡主,虽然你父亲可能想要利用他图谋类熊人,但你也不能和他走得太近了,他的行为可是会影响你的名誉,然而你却一点不计较,这让其他人怎么看?因为一个那样的人,值得吗?”。
“其实你们都看错韩公子了,其实他真的懂很多,没有灵根又怎么啦?没有灵根的人也有可能顿悟开丹田气海,从而走上修真之路。”苏蕊道。
“郡主,你太幼稚了。”于帘见到郡主苏蕊语气并没有太在意,不由得认真道:“王妃是什么人?那是宁西国百乐门的千金大小姐,有家族传统的,靠乐技顿悟。
可王妃的琴技是什么水平?东圣洲都是有名的。就算是琴技比你母亲这样的水平高的没有灵根的人,近百年来,也不是没有,可顿悟的却是只有你母亲一个。
韩谡没有一技之长,更不修儒道释三家。他靠什么顿悟?”
苏蕊美眸一凝,她有种隐隐的感觉,韩谡教他的乐理知识,就不是普通的功法,和声这种她从来就不知道的东西,韩谡都知道,那么其他顿悟的秘术,也许韩谡有。有些东西存在,只是没有让人知道,所以也就以为不存在而已。比如音乐的和声。
远古与中古时代,就有历史记载,有人无理顿悟过。近代也许有,不过被隐住了而已。
有些不传之秘,自己知道就可以,没必要说出来。
苏蕊说道:“其实史书就有记载,鲁子被草割手而顿悟,一个西方的牛子,被苹果砸头而顿悟!除了儒道释三家和以技悟道之外。还是有别的路子走得通的。”
于帘道:“史书上的这种远古传说,你也相信?远古时代没有专门的史官,后世出现的史官只有把一些传说记下来,供后人参考。这点可是写史书的人就明说的。史官在没办法分辨史料真伪的时候,还会把明显相互矛盾的史料都记下来,让后世的人自己分析参考。
别说远古,中古了。近代的关武圣都成传说了,都要被人说成看《春秋》悟道而成武圣了。
就算是近代的事,传到如今都变传奇了。
还有传说我徐国的开国首相离普曰:《儒经》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
“这些话,你信吗?近代几百年来,可有真实记载的无理悟道者?”
这之后的日子,韩谡成了大家的开心果,果然,杜若蘅的算学课,韩谡没有再来听了。韩谡能拿回书,应该是答应自己以后不在来听杜若蘅的课为条件的吧!
不过对于韩谡来说,算学也没必要学得那么高深,算学在修真上,只有炼器师需要学高深一些。或者实际世俗世界中的一些工程需要到高深一些的算学,普通人学到会算账就够了。
而且,算学这种东西,要有前期积累的知识,半途是学不了的。韩谡又听不懂,坐到课堂上看别的书,占了一个杜先生课堂的位置,简直就是浪费了。
大家都在猜,看韩谡这种很基础的知识都不知道的人,下门课会是谁的,让他不要再听课。
一个休假日。
桓王说有樊阳城防守上的事需要自己帮忙。
军事上的事,自己能帮上什么忙呢!这些天他也算是了解到了,这个时空,士兵都得是开了丹田气海,筑基成功的修士,要不然上战场就是炮灰。不堪一击,就像他原时空,拿枪的和赤手空拳的人的对比一样。
自己这个没有真气的人,就等于是没有战力的废人。
桓王会出什么招呢?这么久的时间以来,没有听到桓王暗示过自己,圣级法宝的事了。
自己穿越过来只受皮外伤。却是被们怀疑成有圣级法宝。
这次叫自己过来,说是守城上的事,难道是桓王终于忍不住,要靠保家卫国来让自己交出什么所谓的法宝?
不过,韩谡见到桓王后,就像一点也不知道,桓王也许对他有图谋一样。
还很是豪气的说道:“王爷有需要用到我的事,义不容辞。”
“音乐和声之学,唯有公子知道!也擅长。我们希望能得到公子的帮助,帮我们给曲子做出和声与和弦及乐器的搭配合奏。和声,能极大增强音乐的感染力。让音乐的作用大增,对于即将到来的防备类熊人的进攻有利。”
韩谡心想,这个自己可以。
韩谡很是慷慨的答道:“完全没问题!只要对守城有帮助,我自当尽力。”
“谢谢韩公子,大恩就不言谢了!我把我夫人和蕊儿她们叫来。如何演奏,音乐更有感染力,都听你的安排。
水镜门旁听,也就学一些基础知识,真正的核心功法,非内门正式弟子是得不到传授的。韩公子这些天的听课,应该对修真的常识有所了解了,也对徐国的世俗生活,有了直观的感受了吧!
后面的课程,其实听不听,对韩公子来说,都没多大的影响了。
我已经和水镜门打了招呼,韩公子帮我们做和声之外余下的时间,想听,可以随时去,同时呢,韩公子想了解哪些方面的常识,我也让他们把书籍拿过来给你看。”
这些天的听课和看的书,韩谡对这个世道的修真也算是有了基本的概念了,后面想了解什么,的确看看书就可以。
王爷只让自己教音乐?
还是没提法宝的事,难道桓王是真的君子,不会用抢夺法宝。韩谡心想。
说了这些,王爷向屏风的地方招了下手。
小郡主和王妃白凤羽,一个看起来比王妃小一点,但长得很像王妃的一个贵妇,一个20岁左右的姑娘。4个人就从屏风后来闪进了大厅来。
接着桓王吩咐一声他身边的护卫,很快的,他的护卫又从外边带来了一个人,很是儒雅,看上去比桓王要年轻一些。
由王妃的介绍,韩谡算是知道了,像王妃的那个贵妇是她的妹妹,白凤珠,那个儒雅的男子是白风珠的丈夫,就是桓王的连襟萧佐了。
而那个20岁左右,很漂亮的姑娘,是她的同门师妹,杨慕师。她们都出自擅长音乐的修真门派百乐门,每个人都擅长好几种乐器。如此,那就好了。
既然要排练合奏伴奏,韩谡就得先了解她们掌握的音乐知识和擅长的乐器,才好安排和指导。
如此他在做伴奏,配器的时候才有针对性。看是按食材做菜,还是按照菜谱去选食材。
据王妃说明,韩谡算是了解了,难怪,之前看到郡主的演奏只有单调的一个旋律。
别说徐国,东圣洲大陆从古自今,就没有和声或和弦的概念。
不管二胡、笛子,萧等多少种乐器,要是说合奏,基本就是齐奏,大家全奏同一个旋律,就算有差别,也不过京胡声音细些,低音二胡声音粗些。
就没有他原时空那样两种乐器,你拉5,他拉3,拉不一样的音高。
更没有一种乐器,右手弹主旋律,左手弹和弦。
韩谡先是给她们说了一下简单音乐知识。
说明和声并非简单地发出两种音高这么简单,而是一定要符合数学规律的几个声音配合在一起才和谐。而且还要用到声学,数学。
各种音调和数学有关系,不同音高的弦长之间也有数学比例关系。比如,八度音程的弦长比是2:1(比如中音1和高音1),五度音程是3:2(比如中音1和5);四度音程是4:3(比如中音1和4)。
和谐的音乐乃是一种数的关系。音乐节奏的和谐,是由高低长短轻重不同的音调,按照一定的数量比例所组成的。和弦,正是在这种“和谐音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比如在单线条旋律的下方加一个平行四度或五度的曲调。于是,这个所加的曲调与原来的旋律就构成了一种简单的\"复音\"组合。这种\"复音\"实际等于一个低音声部。
低四度或五度,也就是按照纯音程降低四度或五度,听起来比原来单调的一个旋律要好听得多,丰富得多。这就形成了复调音乐。
复调音乐,可以在下面加,上面也加。形成多个声部。也不必点对点一一对应,可以进行有各种变化,有时甚至反向,斜向进行,使得变化更加丰富多样。
给她们讲解了这些基础知识之后,就先给她们写下了他给郡主的三那首曲子的伴奏谱和配器。根据她们自己的擅长来选择乐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