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临别送行 之后的日子里,一切都很平凡,一切如旧。 就这么样,上午自己练,下午小沈教,晚上写书,两个月真的过的极快,虽然天更热了,但兄弟两都很努力修炼从未泄气。 中途庄守中来了一次,沈晋陪他闲聊了一会,他就走了。 沈晋并没有给他看《西游记》,如此好书,怎能白嫖?沈晋是不能答应的。 眼看着就要秋闱了,从映月镇到澜州要将近两日时间,这个时间已经算很短了,因为映月镇在青阳县范围内,而青阳县是澜州的下辖县。 沈晋需要提前几天出发,毕竟要先把澜州摸清楚了,不然到时间着急忙慌的,耽搁事。 曹先生给沈晋找了书院借宿,免费的!这书院名为正宁书院,在澜州可是数一数二的,沈晋顺便和书院联络联络感情,今天就该走了。 在这里,秋闱也是八月举行,但具体时间有些不同,这些曹先生都吩咐过了。 秋闱分两场,一场笔试,一场策问。两场分开,先是笔试,后是策问。 笔试在八月七日开考,考一天,清晨入场,在天黑透了监考官给未离场的学子三根蜡烛,蜡烛燃完,笔试完全结束,不论答完与否。 规矩虽然如此,但对于三品上以及更厉害的修士却显得有些多余,当然那样的人都不屑于来此了。 策问要等到八月十八日,众考官与学子一起交谈比试,可能会有勋贵观看,但不可多言,全程会有人记录言行。 主考官基本上有五个人,澜州是省城,由三司派出三人,再由京都派一人前来监察,还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勋贵,当然这勋贵可有可无。 这些准则是专门给入了道的修士设定的,他们与普通秀才不同。 —————— 今天泥水巷相当热闹,大伙都知道巷子里最聪明的孩子要去考举了,争相祝贺,都等着沈晋中举造福百姓呢! 东西早都收拾好了,随时能走,不过在这之前还要与他的学生及老师道别。 为了赶在白天抵达澜州,按照正常行速,今天上午必须得走,两天的路程,还要多一点,如果下午走,怕是到澜州天都黑了。 一大清早,一家人一起吃了早饭,之后曹先生的随从牵来一匹马车,说是曹先生吩咐好的,沈晋也知晓此事,曹先生与沈晋商量过了。 在家逗留片刻,便准备装上行李,上马车走人了,被褥什么的不用带,书院里有,收拾些衣物,带些钱财就能走。 小沈将行李放进马车,老沈夫妇站在一旁,对于小沈和他大哥一起出去张张见识,夫妇俩是没什么意见的,见些世面总是好的,再有一年就二十岁了,该成年了。 这里人平均寿命要比地球上高,所以二十岁才算成年,况且华夏古代也是二十岁才算成年。 “好了!我知道了!秋闱好好考,别带着老弟瞎搞,钱不能乱花,不过该花的地方就要花。我记住了!”沈晋打断沈刘氏对他的一番啰嗦。 不过马上语气又放平了;“爹娘,我和小弟走了,你们在家好好的,事完了我们回来收稻子!” 老沈没有说话,一切尽在心中,沈刘氏听了直抹眼泪。 沈晋和小沈踏上马车,曹先生的随从刚准备驾车走人,可小沈突然从马车上跳下来,看着自己爹娘;“爹娘,我和大哥走了,你们保重。” “哎!”沈刘氏连忙应道,这还是小沈第一次离家,沈晋之前考童生考秀才倒是出去过,澜州沈晋考秀才时也去过一次,曹先生亲自带他去的。 小沈回到车内,马车这次真的走了。 沈晋安慰道;“哭什么呀!男子汉大丈夫!别哭!总归是要离家得到!” 小沈刚进马车车厢,眼泪不自觉流了出来,听到沈晋的话,连忙搽干眼泪。 马车缓缓驶在巷子里,旁边还有些街坊邻居时不时送出祝福,沈晋一一回答,马车后面还跟了一群小孩唱着刚编好的歌谣。 老沈和沈刘氏并没有出门,在门口看了一眼,马车走远了,回屋檐下坐下,沉默不语。 —————— 小镇距官道不远处有一处亭子,此刻曹先生和沈晋的学生正在此等候沈晋的到来,庄守中也来了。 有些人聚在一起闲谈,有人独自站立,有人左右徘徊,曹先生坐在亭子中央石桌边静静看书。 不知过了多久,众人终于见到一辆马车从小镇驶来,风尘仆仆。 、唯有曹先生稳坐如泰山,依旧品茶看书,其余众人包括庄守中都纷纷上前迎上一迎。 马车停下,兄弟俩从车上下来,沈晋笑脸相迎,小沈也搽干眼泪,平复了情绪。众人纷纷拥上前来,你一句我一句。 庄守中挤到最前面,左右打量一番,与沈晋笑道;“庄某先在这里恭喜谪生兄了!” 沈晋当即与众人作揖,其学生这才发现兴奋过头了,大伙都忘了礼节,连忙回礼。 沈晋这才回答;“多谢庄兄!对了,庄兄何不与我同去?” “咳!家中还有些事要料理,过些时日再走。”庄守中手握折扇。 沈晋当即一笑;“哈哈哈!我沈某面子可真大!竟让守中兄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送我!” 说着,沈晋径直往亭子处走去,他还没拜见老师呢,不能逗留太久。 众人一齐跟上,目前众人也不好说些什么,先让沈晋行完礼再说。 沈晋率先踏进亭子,小沈紧随其后。只见沈晋拉大步子,直接来到曹先生身旁,做了个揖;“学生见过先生。” 曹先生放下书籍,声音粗犷且深沉;“来了!” 沈晋心道,每次见面就是这俩字先蹦出来,不过也不敢说什么,只好附和道;“请问先生还有什么吩咐?学生将要走了。” “无他,只望你能不虚此行。”曹先生将书籍收纳起来。 沈晋连道;“先生放心,此行不止为秋闱,学生定不负先生的期望。” “那好!你便在临行之前题诗一首,让众人长长见识,也算临别之作了!”说完,曹先生不再理睬,给沈晋一个思考的时间,自己坐在一旁喝茶。 众人纷纷小声议论,猜测沈晋等会说所作。 沈晋站在亭子边缘抬头望天,表情凝固,此刻他正疯狂寻找前世之作;“曹先生可真会为我找麻烦,临走给我搞个这。” 要符合现在的环境以及人物,让人突然去想某个东西真挺难想的,当然要积极向上,劝勉他人。 突然沈晋开怀大笑,嘴角蠢蠢欲动,连忙来到曹先生旁边:“先生,学生诗成了!” “可需研墨?可需纸笔?”曹先生问道。 沈晋笑靥如花:“不用了,请先生允许我直接公之于众!” 曹先生挥了挥手,示意沈晋。 沈晋三步并作两步,来到亭子边缘。众人早已噤声,拉长耳朵静等沈晋开口,生怕错漏一个字。 “诸位听好了!”沈晋酝酿一二,“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说了一句就停下,众人细细品味,揣摩其义。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沈晋再次开口。 这下子引得在场学子颇为激动,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多少学子希望如此啊!众人饥渴难耐,期盼着下一句。 可沈晋这会偏偏装作没看见,引得众人难耐,就好比某作者写到剧情**,突然断章了! 沈晋看了眼曹先生,曹先生正看着他呢,那好吧,大家期盼的不得了,直接开打吧:“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这首《神童诗》是刚刚偶然想到,至于是哪位大佬所写还真想不起来了,依稀记得很长,但沈晋就记得这几句,不过倒也可以拿出来用用。 大家伙你看我一眼,我瞅你一眼的,心情颇为复杂,在场的大都是儒生,谁不想‘暮登天子堂’! 就是庄守中他也想做官啊,他也想光耀门楣啊!诸多学子不由感概万千。 “这首诗就叫《临行赠》!”沈晋突然打断众人的思绪,“《临行赠》是为了你们这群穷学生所作,既然有机会读书,那就好好读!” “你们之中只有几个人可以修道,但还不一定能成,所以你们的换命之道最大的可能就是好好读书,将来做官!” “当然我希望你们能做官的话,一定要做一个好官,不要祸害百姓,你们也是穷人出身应该深有体会吧?生活的苦,你们是尝过的,所以不要带给别人。” “谨记先生之言。”诸学子不约而同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