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山的路,林风走得十分轻松。这种轻松不光是身体上的轻松,同时还是心中的无比愉悦。
林风早在弱水那里了解了修行之道,刚才那种感觉,如果没有猜错的话,他应该是踏入修行之境了。不过他还是不敢肯定,只能下山之后去找弱水确认一番。
上山时没有好好欣赏沿途的景色,或者说,在这之前即便再美丽的景色摆在眼前,林风都不会欣赏。
而如今,林风已经踏入了志学境,心境自然与以前大不相同了,仿佛一切事物在他眼里都有其独特的美感。
就像自己现在身处的这座大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林风不禁吟诵道。
林风边走边看,走得很慢,心中无比畅快。
在经过桃花亭时,林风走进亭子,双手撑着栏杆,呆呆地望着眼前的桃林。
不知怎么,这片桃林给他一种很特别的感觉。淡泊,宁静......
林风走进桃园,微风吹过树梢,枝桠轻摇,落英缤纷,无比美丽。
桃园不大,不一会儿,林风便在里面走了一圈。
他发现,这里的每株桃树枝桠都修剪得恰到好处。显然,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还有很奇怪的一点,这里的桃树种植得都没有什么规律,不像稻田里的禾苗,一纵一横,排列有序。可是,整片桃林看上去又显得十分统一,就像是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将他们排列成了某种特定的形状一样。
“这是......阵法?”林风的脑海中好像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突然生出这么一个陌生的词汇。
“那又是什么东西?”林风被自己搞的有些不明所以,想了又想,还是没有结果。索性走出桃林,继续向着山下走去。
不一会儿,林风便来到了山脚。出现在他眼前的,自然便是钟鼓亭。而此时,亭子中正坐着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他的脸上看不见喜,看不见忧,就像一座雕像般纹丝不动地坐在那里。
林风站在远处,看清老人的面貌之后,心里咯噔一下,“这不就是那日同行的老伯吗?”
这时,龙颐也看见了林风,毫无表情的脸上刹那间笑意盈盈,向着林风招手,示意他过去。
林风走进钟鼓亭,弯腰行礼道:“多日不见,老伯近来可好?那日时间仓促,没来得及道谢......”
不等林风把话说完,龙颐一把拉过他在自己身边上坐下,正了正衣襟,正色道:“叫我院长大人。”
“院长......大人?!”林风略微迟钝,一下反应过来,急忙起身行师礼。
龙颐正襟危坐,等到林风行完大礼之后方才将他扶起来坐下,慈祥地说道:“此次登山,看来收获不小嘛。”
听见龙颐说话,林风从震惊中回过神来。
他不敢确认自己是不是踏入了修行之境,本想去找弱水请教,没想到刚下山便偶遇院长。那正好,就向院长请教吧。弱水说过,院长可是修心、格物知天命中境的大修行家。
“院长,您看我是不是进入了修行之境?”
“你应该能体会得到,不必怀疑自己,实实在在的志学境。”
得到了龙颐肯定的回答,林风长舒了一口气,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龙颐一脸慈祥地看着眼前这个少年,等到林风激动的心情稍微平静下来,方才说道:“十有四而志于学,而且是修心、养身、格物皆入志学境,算不得天赋异禀,但也是极具天资之人。”
“多谢院长夸奖。”
“但是你也不要过分自得,路漫漫其修远兮,有的人一辈子都会卡在志学境。”
“学生谨记院长教诲。”
龙颐满意地点了点头,继续说道:“你现在已经是修行家了,弱水已经和你说过修行之道,我便不再多说了。”
“你要记住一点,千万不能与普通人论及修行之道,这是修行家们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你一样,在了解修行之道后能够恪守本心。如果有人因为知道了修行而心生杂念,那这辈子便再也无法踏入修行之境了。”
“你要是违背了这个规定,不害人则已,一旦害了人,你会遭到天下修行家们无休止的追杀。其中,不乏知天命境以上的大修行家,一个意念便能将你诛杀于千里之外。”
“后果这么严重吗?”林风心中暗想,光是听着后背都有些发凉。
“那弱水导师还事先告诉我修行之道,这是对我抱着多大的信任啊。”林风不禁想到了弱水,心中感动不已,“要是我因此心生杂念,岂不是......”
龙颐似乎看穿了林风的心思,不想让他陷入那些复杂的情绪当中,急忙转移话题说道:“后山的这三座亭子你都走过了,有什么感悟吗?”
林风淡出思绪,回到:“日月亭立于高山之巅,恢宏大气,令人胸襟开阔,放眼天下。桃花亭美观雅致,给人感觉淡泊、宁静,可是我觉得桃园像是一种阵法......”
“你能看出桃林里的阵法?”龙颐吃惊的问道。
“我只是感觉,我不知道阵法是何物。”林风如实回答。
说到阵,便要说到符。何谓“符”?世间万物都可以看作一道符。
树叶是一道符,树枝是一道符,树干是一道符,树根是一道符......组合起来,便是一棵树,这棵树就是一座阵。
这些符和阵都是天然的,由天地创造。人也可以创造符和阵,一道精巧的符或者一座精密的阵能够发挥出巨大的能力。
一般来说,一个人在修行境界达到而立之后才能画出一些简单的符,达到不惑之后才能结出一些简单的阵。 桃园的阵法是龙颐目前为止最满意的作品,布置得极其隐秘,几十年来,整个经楼院没有一个人发现。眼下,弱水突破了知天命境,也许她能勉强看出来。 可是,林风只是一个刚进入志学境的小修行家,竟然能够感觉到桃园的阵法,这怎能让龙颐不惊讶呢? 龙颐思索片刻,不再去细想其中的缘由,继续问道:“那钟鼓亭呢?” “钟鼓亭?”林风站起身来,在钟鼓亭慢慢走了一圈,仔细观察之后,方才说道:“钟鼓亭虽然有些朴素,但是这里面的所有东西都恰到好处。怎么说呢?就像这钟和鼓,不大不小,不偏不倚,不高不低......当然,还有很多东西都是如此。” “哈哈哈......好一个恰到好处。”龙颐大笑起来,十分赞赏地说道,心中愈发喜欢眼前这个少年。 “那三座亭子你更喜欢哪一座呢?” “嗯......”林风认真地思考了很久,“都喜欢。” “哈哈哈......你这人格倒也奇怪。” “人格?” “人之初,本没有人格。人格会在他成长的过程的慢慢塑造,一旦塑造成形就无法改变了。” “那人格是怎么塑造的呢?” “外界的环境和自己的思想,你可以理解为在一张白纸上作画,外界的环境是墨,自己的思想是笔。画成,便是人格。” “人格有什么用呢?” “没有人格,便不为人。” 林风似懂非懂,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 龙颐也不再为他解释,脸色骤然变得严肃,问道:“日缺入道,你心向光明还是心向黑暗?” 看见龙颐这副模样,林风有些惊慌,不假思索地回道:“我不知道。” 龙颐一瞪林风,呵斥道:“不要说不知道,人活在光明之下,要永远心向光明,切不可沾染黑暗。” 林风被瞪得心里有些发怵,庄重地行了一个师礼,说道:“学生记住了。” 龙颐终于恢复了和蔼慈祥之色,温和地说道:“退下吧,我要在这里静坐一会儿。” 林风道别。 日缺入道,这是一个莫大的机缘。可是光明和黑暗仅一线之隔,龙颐不知道林风是由光明入道还是由黑暗入道。 就在刚才,他用窥心术探查了林风的内心,发现林风内心依旧一片清明,内心深处那个极小的黑点也没有丝毫成长的迹象。 事实上,从林风走出日月亭的那一刻,龙颐就在钟鼓亭等候了,为的就是一探究竟。若是林风有一点堕入黑暗的迹象,龙颐会毫不犹豫地杀掉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