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下的转折太快了。前面看着俩位官府修士对修炼资源的渴望,诸葛旌本以为胜券在握,估计能大难不死了,可是刘小洋突然这画风一转,诸葛旌都在怀疑是不是自己那句话说错了,赶紧说道,“道友,在下所言句句属实,还请道友三思。”
冷飞也有点懵,说实话,一说有筑基丹,冷飞内心也很心动,他已经练气八级,不远的将来也面临筑基的问题。
刘小洋说,“这是个没法解的死结,把你禁制了,你担心我们拿到修炼资源,反手杀你。我们修为不如你,又担心你伤好后反目来杀我们。即使拿到资源放你走了,将来呢?你是朝廷通缉的要犯,将来万一被朝廷抓住,再把今日之事给供出来,我和师弟也会受到牵连,私放朝廷要犯,那是死罪!”
诸葛旌有点慌了,看这情形,这官府修士是真的不打算拿好处放人了。“道友先别急,我保证我发誓,这次事了,我就隐性埋名,再造万山门的事情也就死心了,我也明白了,实力不够,再造万山门那就是死路,所以道友放心,只要道友开恩放了我,我保证不会牵连到俩位。只要道友放了我,俩位的大恩我一定牢记。”
“一个死结的话题,没法谈,而且对我们来说,风险太大,而对你,拿你一点好处,就像我们占了你多大便宜一样。本来看你修为不易,就这么死了,也确实可惜,算了,不多说了,小冷!带上他,走人!”
诸葛旌急了,“这样,俩位道友,只要俩位帮我把身上的牛毛针毒给解了,我立马带俩位去洞府。”
“不怕我们过河拆桥了?”
诸葛旌苦笑道,“不怕不怕,我相信俩位道友的人品。”说是这样说,可心想的是,玛德,我有得选吗?只能赌一把了。
刘小洋回头看了看诸葛旌,思考了一下,“冷飞,给他解毒!”
……
诸葛旌说的没错,当初万山门灭门,就是现任的兵部尚书袁参裘一手造成的。
当初领兵讨伐万山门时,袁参裘还不是兵部尚书,而是统军的大将军职务。
那一役,袁参裘大将军领兵50万,修士800,实力上是完全碾压万洞门,为了不让头功被其他将领给抢了,遂让其长子袁培担任前锋,谁知其长子袁培因为轻敌冒进,被万洞门20多个金丹修士冲过防线,宰杀于阵前。
袁培死后,中军大将左培泰率兵继续讨伐,由于汲取了袁培的教训,采取稳扎稳打的态度,倒也打的顺风顺水。所以某种意义上说,万山门倒是给了左陪泰一个机会。
袁参裘大将军一共3子5女,长子袁培年纪35,第2子还在幼儿年纪4岁,第3子还在襁褓,本来计划长子为家族接班人,重点培养,却惨死阵前。袁培的死让袁参裘痛不欲生,也心生恐惧,如若自己再遭遇不幸死去,家族就出现了无人承接的尴尬局面,官场纵横多年,哪个没有几个仇家,届时仇家再暗中使坏,灭门都有可能。为此袁参裘对万山门是恨之入骨。
万山门在大军绞杀下,实力消弱不少,朝中也有人提出招安,朝廷的目的是整治,让修士力量为我所用,而不是全灭修士力量,毕竟朝廷掌握的修士力量也是国防力量之一。
但丧子之痛的袁参裘坚决不肯让步,赵皇借此与其密谈。朝廷可以满足袁参裘的心愿,但是袁参裘也得有所表示。
随后,朝廷宣布不接受万洞门的投降,以慰藉袁参裘丧子之痛,此役完后袁参裘卸任大将军一职,升任兵部尚书。众人皆知,兵部尚书就是类似于国防部长一样的虚职,大将军一职才是真正掌兵的实权位置,这就是一个明升暗降,参裘卸交出了兵权。随后,深得赵皇信任的七将军的父亲,中军大将左培泰,接任了大将军一职。
赵皇打了一手好牌,袁参裘也深知自己被明升暗降,可家族后继无人,只得韬光养晦,以壮人丁。
袁参裘也因此与左培泰关系微妙,俩人似有不合。朝廷对这点是乐于看见的,有时甚至还支持力挺袁参裘,一个统兵的大将军左培泰,要是没有掣肘哪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