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是万山门的弟子,20年前,燕赵俩国设计让俩国修士血拼,之后又找理由消灭国内的修士力量,整治修士。万山门闭目闭户,没参加那次燕赵修士的血拼,保存了实力,朝廷收拾完天地门之后,找了借口征讨万山门,可怜我万山门几百号精英弟子,全军覆没,现在只剩我一个弟子了。”
“整治修士之后,朝廷不是对服从整治的修士大赦了吗?为何还征讨你们万山门?”刘小洋阴沉地提醒道,“说实话。”
“我当时才刚刚筑基期,在门内只是个小弟子,具体情况我也不太清楚,当时师傅说因为我们万山门识破了朝廷阴谋,朝廷怀恨在心,不过后来我认为应该是因为我们门派保存了实力,所以才让朝廷忌惮。”
“你们就几百个精英弟子,有多大的实力让朝廷忌惮?”现在天地门都有一千多弟子。
“万山门虽然弟子少,但实力强,金丹期就有300多个,筑基期500多个,整治完后,万山门成了赵国实力最强的门派。你说朝廷忌惮不忌惮?”
“那又怎么会对万山门赶尽杀绝呢?很多门派在实力下降后,只要降了,朝廷都网开一面。”
“朝廷征讨万山门的时候,当时领军的大将军,就是现在的兵部尚书,他的儿子大战的时候被我们万山门给杀了,所以兵部尚书一直怀恨在心,誓要将万山门灭门。”
这些陈年旧事,听着也就听着,刘小洋一时也辨不清真假。
“既然被通缉了,天大地大,你不隐姓埋名,找个地方躲起来,却跑出来当流匪头子,这是为何?”
刘小洋看着大当家,目光有些阴冷,“凭你修士的能力,在民间找碗饭吃不困难吧,生活所迫,走投无路,这个理由是不是太牵强了?”
“几百人要吃饭,不打劫,怎么养活他们?”说到这里,诸葛旌面露悲愤,“当初朝廷攻打我们万山门,山门即将被攻破之际,万山门掌门安排了一个长老,也就是我的师傅,带着我们数十个精英弟子先行潜逃,也算为门派留下火种,以备再续香火,后来悉知,万山门高层为了掩护我们几乎全军覆没。
后来不知道为什么走漏了消息,我们逃出来后,又被朝廷盯上,千钧一发之际,带队长老也就是我的师傅,从剩余的弟子中再次选出十个资质最好的弟子,让我们先行分散逃跑,各跑各的,师傅则带着剩余弟子负责掩护我们,当时分别之际。师傅让我们先逃的弟子,记住每隔十年,侥幸存活的,则在荡落山合聚一次。”
“十年前,我孤身一人到了这里,游荡了一年,竟没遇见一个同门。看来都没逃过朝廷的追剿,都死了,只剩我一个侥幸存活。”说到这里诸葛旌面露悲伤。
“或许,其他弟子早将遗训抛在脑后,不愿意来了。”刘小洋补充一句。
诸葛旌情绪似乎有点低落,“那他们对于万山门来说,和死了也没什么区别。”
诸葛旌继续说,“我一直没忘师门的托付,可是再创万山门谈何容易,之后我集聚了一些人马,又是一个十年之期到了,我知道找到同门的希望不大,但我还是带着人马来了,计划利用一年的时间,一是寻找同门,二来在此筹集粮草。一年期满,我就带着人马北上,赵国北方与齐国的边境,连绵大山,属于俩不管地带,到那里先弄个山寨落脚,后面再试图恢复万山山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