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遇到自己想要遇到的那个人之前,我们往往都曾设想过无数种相遇的场景。
就像当我知道我要和齐天大圣孙悟空做师兄弟的时候,我也曾经设想过无数种和他相遇的场景。那个曾经大闹天宫的万妖之王是我们所有人的偶像,我觉得他一定很高傲,一定很英俊,一定风度翩翩,一定冷酷寡言。于是我设想着自己应该怎样和他打招呼才能让他感觉到我对他的尊敬,该怎样才能表现得不卑不亢让他觉得我不是那么俗气,该怎样才能让他多跟我讲话,该不该带本经书什么的跟他要个签名……
可是往往真实的那一种相遇却是我们从未设想到的。
我第一次见到孙悟空的时候,他穿着豹纹短裙,上衣有一边没有袖子,头发很乱,头上戴着个项圈,手里拿着一根棍子,怎么看也看不出半点齐天大圣的样子。
“这就是被寄予厚望复兴魔族的通天魔王吗?”我认真打量着他,“这就是我们全民偶像的万妖之王吗?”
“瞅啥瞅,我对男的可没兴趣。”孙悟空显然不喜欢别人盯着他看。
我准备了很长一段见到他时应该说的话,可是还没来得及说,孙悟空的金箍棒就打了过来。
打就打呗,能跟偶像过招也是值得吹嘘一生的事情。
于是我还没来得及跟孙悟空打招呼就先跟他打了一架。
然后我俩成了师兄弟,虽然我对猴子的第一印象并不怎么好。
他又矮又丑,实在是一点也不养眼,脾气也不好,真不明白紫霞仙子当初是怎么看上他的。或许紫霞仙子是喜欢他的无知和单纯吧,把七仙女都定住了自己却跑去吃桃子,这样的男人以后一定不会出轨。但是这个梗够我笑话大师兄一千年。
也可能紫霞仙子喜欢的是他的本领,据说五百年前他可是当枪匹马把仙界搅了个天翻地覆。
可是他现在好像连本事都没了,打个黑熊怪还要请观音菩萨出马。或许是这五百年他没怎么吃好营养不良了,也或许是大家都在激怒他却原地踏步不进则退了,又或许当初大闹天宫是自己创业,现在千里取经是为别人打工,位置换了,心态也不同,难保又出工不出力的想法。
看来时间真的可以改变任何一个人,哪怕你是齐天大圣,也抵不过五百年的寂寥。五百年的时间他没有跟任何人说过话聊过天。他的爱,他的恨,他的辉煌与荣耀,他的无奈和落魄都没有人可以诉说。当五百年后他重新回到这个世间的时候,他发现一切都和五百年前不一样了。是呀,就算你不变,这个世界也会变的。
当初的朋友都不见了,当初的豪情也没有了,他也不像当初那样家喻户晓了。所以他太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了,所以他才会在观音院的众僧人面前炫耀个不停;他太希望见见老朋友了,所以一出来就跑到东海龙宫去见东海龙王;他太希望别人能够注意他了,所以还没和黑熊过招他就急着去请观音菩萨。
只是,这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齐天大圣,也不是我们想要的齐天大圣。那个活在传说中,活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的齐天大圣应该是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士,应该是高傲冷漠的侠客,应该是无所不能的斗士,应该是顶天立地的英雄。
他不应该忍辱负重,不应该哗众取宠,不应该求人帮忙,甚至不应该和蔼可亲。或许这样的要求太苛刻了,但谁让他是传奇呢?谁让他是英雄呢?我们希望那些我们做不到的我们的英雄都可以做到,那是我们想象中的另一个自己。
但眼前的孙悟空显然不是。他世俗地炫耀,他热烈地逢迎,他唯唯诺诺地祈求,他傻逼似得微笑。他和我们身边的任何一个人都没有什么区别。或许这才是真实的孙悟空,但这不是我们想要的齐天大圣孙悟空。
他觉得观音点化过他,龙王送过他铠甲和金箍棒,所以他们都是朋友。但其实在观音的眼里,大师兄不过是护送唐三藏西天取经的一颗重要棋子;在龙王眼里,他更是复兴魔族的关键所在。所以观音才会给他戴上紧箍咒,所以龙王才会跑到玉帝那里参他一本。他们都有自己的目的,大师兄不是看不透,只是不愿意相信。他是个天才,天才都需要观众;他是个英雄,英雄都希望得到认可。曾经他用过那种孑然一身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方式,但那并不成功。所以现在他需要换一种方式,或许大家都会喜欢。
所以说大师兄真的不是个记仇的人,因此,他也不可能是那个承担起复兴魔族大业的人。他只是不想让自己空有一身武艺而无用武之地,他需要舞台,来跳那支他遗世独立的舞蹈。与天地为敌太难了,尤其是只有他一个人的时候,所以还不如与天地为伴。
我知道,降服黑熊的时候,当观音菩萨变作凌虚仙子,大师兄问他“妖精菩萨,还是菩萨妖精?”菩萨笑着回答:“悟空,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的时候,大师兄心中那颗复仇的心就已经全部放下了。观音知道他想问什么,也知道他想要的答案。
五百年的时间,当年的那位齐天大圣一定想了很多,也悟了很多。其实仙又怎样?魔又怎样?菩萨又怎样?妖精又怎样?仙也杀生,魔也吃人,菩萨也无情,妖精也冷漠。大家都是从混沌中来,也终究要到混沌中去。宇宙生万物,不为其生死,为其延绵。最重要的,还是要在现世感到富足,要让自己过得开心。
一个人逞英雄对抗整个仙界的生活他过得累了,也厌倦了。胜了又如何?他真的能坐的了凌霄殿、管得了仙魔界吗?就算他真的成为了仙魔两界的至尊,那是他真正想要的生活吗?而失败的滋味太痛苦了,尤其是对于一个英雄而言。霸王围楚歌,关羽走麦城,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真切的感受到那些无助和凄凉。所以如果死真的能解脱一切,英雄们都会选择在失败到来之前死去。可是大师兄他想死都死不了,生死簿上连他的名字都没有了。当初想要长生不老和天地齐寿,在五行山下的时候才发现死不了原来也是一件挺痛苦的事情。大师兄那时候真的想把阎罗王再揍一顿,让他赶紧把自己的魂魄收走。可阎罗王哪里敢啊,地府那破庙可装不下他这尊大圣。
西天取经其实大师兄也不想去,如果可以,他最想的,还是回到花果山和他那些猴子猴孙们一起打打闹闹过着快活潇洒的日子。可是没办法,头上戴着观音菩萨的箍,身上穿着唐三藏亲手缝的虎皮裙,心里还装着五行山下师徒的恩,这趟路他不能不走。
五百年了,也不知道花果山现在怎么样了,那片生他养他的土地是不是依旧生机勃勃?山上的树木是不是依旧郁郁葱葱?水帘洞里“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的石碑有没有锈迹斑斑?整整五百年了,他都没有回去看过。但是花果山春天的花开锦簇,夏天的泉水叮咚,秋天的硕果累累,冬天的银装素裹,他依然清晰记得。他甚至记得每一承转的拐角,每一寸通幽的曲径,每一窝雏燕的新鸣。
五百年了,也不知道他的猴子猴孙们还记不记得他。那些他敬重的长者是不是依旧睿智?那些志趣相投的兄弟有没有武艺精进?那些需要呵护的子孙有没有成家立业?他真的好怀念他们,就像怀念自己的父母和孩子一样。他没有父母,没有子女,是花果山给了他家的温暖,一山的猴子就是他的家人。他生来就注定是个英雄,也生来就注定四处漂泊。而花果山是他的港湾,是他经历过大风大浪累的时候可以避风的地方,是他经历世事阅尽沧桑之后可以回归的故乡。
可是五百年了,整整五百年了,花果山还是原来的样子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