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曰:
远方有古山,苍茫枝叶间。不见天地与日月,不归神仙管。
慷慨激昂易,举身赴死难。君不见,少时从容做囚词,老来尸骨万人啖。
四鬼王决定先下手为强,趁阎罗王还没向他们发起进攻之前先去打乱他的阵脚,让他顾此失彼,不能顺利的开展计划,这是他们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了。
四鬼王通知鬼族仙界将要捉鬼的计划,号召小鬼们躲起来不要被神仙轻易抓到。许多小鬼都表示希望和四鬼王一起战斗,但四鬼明白,在神仙面前这些不会法术的小鬼只有死路一条,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倒不如让他们分散躲起来,神仙们就算法术再高人力和精力也有限,只要他们无法把所有的鬼都收归阴间,仙界的计划就不能算是成功,况且阎罗王还立下了十日之内捉尽天下之鬼的军令状。
他们又派出精明能干的小鬼潜藏在地府周围随时观察报告地府的情况,要想打阎罗王一个措手不及,就必须首先知己知彼。
而阎罗王则是一心想要把收服鬼族统治阴间这件事情独自办好,一旦成功,他在仙界的地位就肯定会扶摇直上。所以地府建成后,他一面派人加紧建造地狱,一面亲自带弟子们前往人间捉鬼。在阎罗王眼里,鬼不过是人死后留下来的魂魄,没心没肺,更不会有什么抵抗力,他们中大多数甚至连抵抗的想法都没有,所以捉鬼之事必定是手到擒来,所以他才敢在太白金星面前夸下十日之内捉尽天下之鬼的海口。或许十天的时间是有点紧了,但话既然说出去了,这面子就一定不能丢,而且事情办得越快玉帝对自己也就更加信任。他之所以每天亲自率领弟子们捉鬼,就是怕弟子们不够用心、效率不高,耽误了自己的大事。阎罗王每次外出人间都是好几个时辰,只有感觉累了他才会回地府休息一下。
这天阎罗王照例外出捉鬼,早有小鬼报知了四个鬼王,那边阎罗王带着一众弟子四处捉鬼,这边四鬼王带着几千鬼军直奔地府而去。阎罗王手下精锐几乎尽数前出去捉鬼了,地府内的神仙所剩无几,拿两个门神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就已经死在了鬼王魑的水刀之下。鬼军冲进地府之中,见了神仙就打,见了东西就砸,临走之时,鬼王魍干脆用他移山走石的功夫将地府那些其丑无比的怪屋子全都变成了乱石堆,玉帝手书的“地府”牌匾也被扔在了地上摔成两半。
砸完地府,他们又直奔正在建造的地狱而去,还没等建造地狱的仙家弟子们缓过神,一阵黄沙弥漫的阴风过后,他们身边就已经围满了小鬼。小鬼们用古月山上施了法术的树藤将他们捆住手脚,还在建造的地狱很快也变成了一堆废墟。
鬼军的偷袭收到了奇效,阎罗王从来没有想过小鬼们会主动出击攻击他的老窝,等他辛辛苦苦忙了一天回来,看到地府和地狱都变成了乱石堆,自己手下的弟子门人死的死,被抓的被抓,一把怒火在阎罗王胸中熊熊烧起,本来乌黑的一张脸憋得通红。
“小鬼们,我阎罗王和你们势不两立,不捉尽天下之鬼,我誓不回天上!”阎罗王愤怒的仰头狂吼。 不过阎罗王此时还没有把这件事上报给玉帝的打算,此时此刻他仍旧认为自己可以摆平这一切,这一次不过是小鬼们的阴谋诡计侥幸得逞罢了。 痛定思痛,阎罗王一面命人重修地府,一面遣人四处打听魑魅魍魉四鬼的下落。擒贼先擒王,阎罗王准备改变策略,先把四个鬼王一网打尽,再慢慢收拾散布在人间的小鬼们。 花了两天的时间阎罗王派出的探子才打听到四鬼的洞府在古月山之中,阎罗王知道这古月山是阴气聚集之地,但他管不了这么多了,一听到四鬼王的消息,他就怒从心起,马上召集手下全体弟子,捉鬼的也不捉了,建地府的也不建了,全部随他直奔古月山而去。 不一会儿阎罗王和弟子们就来到了古月山上空,只见那山上郁郁葱葱,绿衣压仙藤,仙藤绕绿衣,不知山何在,但见绿如茵。在探子的引导下,阎罗王率手下弟子往山中而去,有机灵的小鬼看到头上乌云密布,不一会儿云头越来越近,情知大事不妙,慌忙向四鬼王禀报。 而这边四鬼王早就料到阎罗王必定咽不下去这口气要找上门来,他们倒也不慌不忙,吩咐着手下的鬼军按原计划行事,然后四鬼王照旧高坐殿上,推杯换盏,谈笑风生。 阎罗王和弟子们拨枝散叶来到古月山中,却不见半个小鬼出没。来到四鬼王洞府前,但见门口藤萝密布,在洞口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山洞两侧的石头上刻着一副对联:“不知天地日月,只有魑魅魍魉”。 “好大的口气,真是鬼胆包天,看我怎么把你们打个魂飞魄散!”说话间阎罗王已经运足真气,只一掌就打的仙藤散落、山石崩碎,露出一个巨大的洞口来,众弟子连声叫好。阎罗王率弟子往洞中而去,只听得洞中有讲话的声音,那声音渐行渐近,阎罗王渐渐听得真切:“兄弟们,来来,多喝点。不用担心什么阎王王八的,他那点本事能够奈你我何,不过是一个被砸了老窝都不敢来报仇的缩头乌龟罢了。来来,喝酒。” 阎罗王本来就一肚子怒火,听到几个小鬼这样说简直气炸了肺。他一声怒吼,脚下生风直奔洞中而去,只见洞中的大殿之上酒肉遍地,东倒西歪的坐着四个人,身披锦衣,脚蹬银靴,再定睛一看,却不见人的模样,只是一个个长着三尖五棱的鬼头,阎罗王知是四个鬼王,运足真气施展法力,只见一道黑影伴着两道金光飞上殿来,四鬼王这才反应过来,将手上金樽玉壶掷向阎王,慌忙夺路而走。 阎罗王一个转身紧追四鬼王而去,众弟子紧随其后。 却说这古月山之中,绿荫蔽日,水汽极重。水中含矿,可溶山石,经年累月,水溶洞开,所以山中洞穴极多。而洞势随水流而成,因此各洞穴之间相互连通,往往是一洞分三口,三口归一洞,此洞连彼洞,洞中又有洞,纵横交错的山洞犹如一个巨大的迷宫。 四鬼随洞而走,四分作两,两又作一,各自沿不同的山洞而走,阎王自己追着一个不放,又令众弟子去追其他三个。却又见四个鬼王一又变作两,两又变作四,阎王的弟子们则越分越散,不知不觉间已是一个弟子追着一个小鬼。追不多久,只见那些小鬼纷纷停了下来,待阎王的弟子们想要冲上去捉鬼时,这些小鬼的身边突然冒出无数个小鬼来,手中拿着从古月山中折取的仙藤,冲着阎王的弟子们蜂拥而来,不一会儿便将他们捆了个严实。 阎罗王这边还不知道弟子们的情况,只是沿着崎岖蜿蜒的山洞一路紧追着眼前的鬼王,每次他觉得那鬼王就快追到了,可是一个转弯过去,鬼王又在他鞭长莫及的地方了。 阎罗王锲而不舍一路紧追,终于到了一个明亮的洞口,阎王想这里应该便是出口了,等出了山洞看这鬼王还能跑多远。可没想到出了洞口,竟然是一个大的洞府,洞府之中水流潺潺、仙藤茂密,那鬼王就停在那里,也不跑了,只是背对着阎王。阎罗王不明白他葫芦里卖得什么药,寻思着估计是跑不动了,一个箭步向前直往鬼王而去。那鬼王却好像背后长了眼睛一样,一个闪身,阎王扑了个空。待阎罗王转过身来,却发现面前的一个鬼王变成了四个,还是那四个锦衣鬼王无疑。 两边对峙,阎罗王这边怒火中烧,直想着把四个鬼王扒皮抽筋,打得他们魂飞魄散;四鬼王这边成竹在胸,盘算着既然已经请君入瓮,这下正好来个瓮中捉鳖。 阎罗王虽然是以一敌四,却也毫无惧色,他脚下发力,气运丹田,两掌如刀直奔四鬼王而来。四鬼王却不接招,只是一个开门从两边分开让过阎罗王的掌风,阎罗王扑了个空。 这下阎罗王恼羞成怒,他一跃而起,将自己的身体悬在空中,运足全身真气集于两掌之间,而后两掌成八字从身前向两侧挥开,只见那掌风借着仙气,仙气带着掌风直往四鬼王劈来,四鬼王这下无处可躲了。但见那魑王右手一挥,一道水柱从地而起,顿时化作一道屏障阻隔在四鬼王与阎罗王之间,四鬼王一起发力,将屏障向阎王的掌风迎去。掌风和水障在空中相撞,水滴撒了一地,掌风也消失在其中,两边各自安然无恙,洞中的石块却震得摇摇欲坠。 阎王正想再发全力攻击四鬼王之时,一道仙藤从他背后伸出,在他全神贯注于进攻也正是防御力最弱之时,那仙藤如银蛇吐芯般向他飞去,阎罗王哪里想得到四鬼会用这一招攻其不备,被仙藤紧紧地缠绕成一坨,他越想挣扎,那仙藤却缠得越紧。 兵贵胜,不贵久。四鬼王先是一招釜底抽薪偷袭了阎王的老窝,又以逸待劳充分利用地形优势将阎王和他的弟子们来了个关门打狗瓮中捉鳖,以最小的代价换取了最大的胜利。 但四鬼王知道,他们的胜利只是暂时的,如果仙界真的发难想要毕其功于一役,那他们根本就不堪一击。阎罗王只不过是一个头脑简单、求功心切的马前卒罢了,真正的炮马车都还在后面。打赢阎王只是暂时阻挠了仙界的计划,很快他们就会卷土重来,到时候马罗王、刘罗王们会带着更多更强大的神仙过来,他们会使用更加残暴的手段,这是鬼族所无法抵抗的。 因此鬼族要想继续生存下去,只有一条路可走——求和。 这就是为什么四鬼王对于阎罗王和他的弟子们只抓不杀的原因。他们要借玉帝的这颗棋子为自己所用,这是他们谈判的砝码。 四鬼王以为他们已经成功了一半,至少事情在往他们想要看到的方向发展。他们不缺勇气也不缺谋略,但他们还是输给了自己的单纯。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卑鄙却不一定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许多卑鄙者的通行证上也工工整整的写着“高尚”两个字。 他们太低估玉帝了,或者说,在某些方面,他们太高估玉帝了。 听到阎罗王被端了老窝自己又被擒的消息,玉帝真是恨不得亲手把他给杀了。但他不能,不仅不能杀,还一定要想方设法把他给救回来。他在仙界的地位还不稳,如果不能趁机笼络一下人心,以后他这个大哥就更难当了。因此阎王是肯定要救的,但也绝不能因为就阎王丢了面子,更不能因为这颗棋子坏了整盘棋。 玉帝找来太白金星,对他面授机宜,然后派遣太白金星为特使去和四鬼王谈判。 鬼王们的条件很简单,但也很难办:仙界不准再掺和阴间之事,不准再随意捉拿鬼族。 这事简单到只要玉帝一个命令就能办到,但关键是玉帝不会下这样一道命令。 太白金星的回答很直接也很强硬:不可能。 建造地府、掌管阴间之事是玉帝应人间请求和众仙共同决定的事情,兹事体大,不可能因为一个阎罗王就作废。阎罗王就是一个战败者,要杀要剐随你们便吧。 这下四个鬼王傻眼了,他们本来以为自己的算盘打得很好了,事情一直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他们趁对方立足未稳先打了对手一个措手不及,活捉阎罗王然后与仙界谈判,他们眼看自己就要阻止即将发生在鬼族身上的灭顶之灾。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个阎罗王在玉帝的眼中连一条走狗都不如,自己家里的狗死了主人还会悲哀一阵子,而玉帝却对于阎罗王的死活置之不理。 鬼王们知道自己输了,一个人再强大再残忍,只要他还有原则他就一定有弱点,而他们面对的这个对手根本没有任何原则,这是一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对手,他们根本没有丝毫胜算。 而太白金星为他们带来了另外一个条件:放了阎罗王,别在跟仙界作对,玉帝可以答应册封他们为鬼族之王,位列仙班,依旧掌管阴间。 从四个鬼王的角度来,太白金星或者说玉帝开出的这个条件已经是好到无法拒绝。 首先,鬼本来是人死后的魂魄,受轮回之苦,无意识思想,从五界的地位上来讲,他们连人都不如,是最低等的。而神仙乃是人中精英历数载寒暑、参经悟道努力修炼而成,从鬼升仙,在五界的地位上相当于是连跳两级。 况且他们四个虽然现在号称鬼王,但他们既不是像玉帝一样受上级指派也非像龙王们一样生来就是王,怎么看他们这个“王”都有点名不正言不顺。而且天下鬼族者众,他们手下的鬼军不过是其中的九牛一毛罢了,他们的实际势力也非常有限。 而如果接受玉帝的册封为王,他们就是真正的鬼族之王了,不仅名正言顺,而且从理论上讲整个鬼族都应该受他们节制,听他们号令。不过前提当然是阴间已经在仙界的统治之下,否则玉帝怎么能够对阴间下命令任命首领呢? 一边是自身的荣辱,一边是阴间的命运,四鬼确实动摇了。这个由鬼升仙的诱惑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太大了,从经历轮回到不死不灭,从见不得人的鬼到受人祭拜的仙,他们也有虚荣和欲望。而且如果他们不接受这样的条件选择抵抗,那么他们面临的几乎只有死路一条,阴间依旧会落入玉帝之手。有他们在,至少还可以让众鬼过得安生些。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太白金星提出的条件都是利大于弊。 但真正的勇士精神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们明知道前面是一条不归路,却还是要义无反顾的向前。 他们不需要权衡利弊,他们不需要斤斤计较。 别说什么卧薪尝胆,别说什么忍辱负重。 他们的心灵告诉他们,他们做不了这样的“鬼奸”。 他们要的是自由,如果不能再自由中生存,他们会选择在追求自由中死去。或许等他们死后,还会有更多像他们一样的鬼站出来追求自由。 一场轰轰烈烈的死亡对于他们来说才能足够解释一生,而绝非苟且的活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