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云雾缥缈,高悬百丈的瀑布流水倾泻而下,声如雷鸣。
在湍急高耸的瀑布之下,狂暴的溪流拍打在青石之上。
有一道人影静静端坐,一动不动。
巨大的溪流如山岳一般压在少年身上,让他感觉浑身的肌肉都紧绷着,有一种身躯撕裂之感。
齐晓一直在咬牙坚持,这就是墨苍所说的新的修行。
如果溪流以正常的速度落下,这对于如今齐晓的体魄来说,也是可以承受的,但是这水流的速度是加快了近二十倍,如此累积威势惊人。
齐晓体内血气涌动,他低喝一声,挺身直起背脊,青筋暴起,抬手攀爬着岩壁,向上的每一步都极其艰难,若是仔细看去,会发现齐晓每伸手一次,五指都深深嵌入了岩壁之中。
“比之上次走到这个距离,快了近十息,看来已经渐渐适应了。”
瀑布顶端一个高大老者冷笑一声,“不过,还是太慢了。”
只见老者将手伸入水中,猛地震荡。
水面风起浪涌,水流以接近正常流速三十倍的速度倾泻,波涛骇人。
当齐晓走到一半时,只感觉轰隆巨响传来。
他只感觉被一只巨大的手掌拍击,击落而下,狼狈地坠入水中。
齐晓用力抹去脸上的水迹,缓缓从水中走出,他的身躯看起来并不强壮,给人一种瘦弱之感,但他身躯上的肌肉线条却十分醒目,犹如刀刻一般,每一块肌肉之中,都蕴含着爆发性的力量!
一道高大身影从天而降,本应在地面砸出一个深坑,可这道身影却在落地的一瞬间,卸掉了身上的所有力道,缓缓站定。
“你经过这一个月的修行,体魄比之以往可谓是天差地别,但比之真正的天骄,还有许多差距。”墨苍气息平稳,目视远方,有一种莫名的压迫感。
“的确修行得还是有些慢了。”齐晓自顾自地说道:“我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达到四万五千石的力,实在是丢了墨前辈的脸。”
墨苍眼皮微跳,清了清嗓子,道:“齐晓,你日后修行切记不要说这类言语,每个人修行都有定数,这些东西自己知道就好。”
别人一个月能增长一千石的力量,就已经谢天谢地了,你小子一个月增加至少一万五千石还嫌少?
他娘的,人比人气死人!
“我过不了几日就要回宗门了。”墨苍淡淡开口。
见齐晓没有反应,他只得再次说道:“我教了你拳法,但算不上授业,至多算是指点。”
“你若是想要在修行路上走得更远,我建议你加入一个大宗门,不过你天资一般,万法洲顶尖宗门想必是进不去的,不过那种统御数十万里疆域的中等宗门,你倒是可以努力尝试。”
墨苍目视远方,但却一直在观察着齐晓的变化,此时他仍旧没有表示。
这小子看着挺聪明一小子,怎么就是不够圆滑?
唉,罢了。
墨前辈怎么说话总是说一半,莫非是旧伤复发所致?
齐晓看着墨苍脸色发红,欲言又止的模样,有些疑惑。
“你小子运道不错,这东望域只有两个统御数十万里疆域的宗门,不巧,我临仙宗正是其中之一。”墨苍神色傲然,就不信这下,这小子还不上道。
齐晓沉吟片刻,有些汗颜,郑重开口:“墨前辈,我实力低微,资质一般,我觉得我直接去稍次一等的宗门,应该更稳妥一点,毕竟囊中羞涩,我怕我去了临仙宗,万一没成功,到时候连赶去下一家宗门的路费都不够。”
墨苍此时心头似乎有万马奔腾,血压飙升,他尽力平复心绪,神色黯然,道:“我本以为你心气不凡,没想到你连勇于挑战的心气都没有,我辈武人已经沦落至此?”
齐晓心中的愧疚更重,沉默片刻,开口道:“墨前辈,我愿意前往临仙宗尝试一番,绝不能辜负前辈的一番厚望!”
“好!我果然没有看错你!”
墨苍心头长舒了一口气。
要是让宗门知道,我差点将这个天生的修道胚子拱手让人,估计别说掌门,估计就连老祖都要过来,往我脸上吐唾沫。
“我如今恢复地差不多了,你回去后准备一下,明天我们一起,动身回宗!”墨苍豪气云天,心中快意。
“多谢前辈。”齐晓面露喜色。
王府。
一个如肉球般的身影躺在白玉床榻之上,身边一个身材曼妙的娇美女子正在为其按摩。
王富财双眼微闭,面部肌肉都在舒展,十分享受。
“小芳,我渴了给我弄些喝的。”王富财仍旧闭着眼,开口说道。
不多时,小芳便走了进来,盈盈施了一个万福,柔声说道:“老爷,有五彩灵雀汤、蛟龙煲、三头蛮牛羹,还有许多千年年份的灵果,您要哪一样?”
王富财猛地睁开眼睛,“嗯?”
小芳顿时如临大敌,颤颤巍巍的跪下,急忙道:“奴婢该死,报错了菜名,是乳鸽汤,泥鳅煲还有牛肉汤和一些时令水果。”
“这才对嘛!”王富财起身轻轻抚摸着小芳的柔顺发丝,轻声道:“下次犯错,就是下辈子了。”
“是。”小芳头低得更低了,目中有着深深的敬畏。
“好了,我又没怪你,过会去管家那里报备一下,去拿几个山崖野萝卜,美容养颜,就说我说的。”
“多谢老爷!”小芳身体微颤,重重跪在了地上。
“没事,把每样东西都拿上来,我尝一下。”王富财勾起小芳下巴,小芳缓缓站了起来。
小芳这才吩咐下人们上菜。
王富财看向了窗外,喃喃低语:“要走了啊!是该走了。”
私塾放学后,李先生坐在书房,案台上墨已经研好,抚平好桌上细腻的纸张,开始提笔写字,落笔之后一气呵成,行云流水,字迹苍劲有力,矫若惊龙,整篇下来没有一个字是重复的。
而在一旁,还有整整一叠这样的墨迹。
天色渐晚,黑夜吞掉了最后的微光。
中年读书人点燃了案旁的蜡烛,似有微风拂动,蜡烛熄灭了。
片刻之后,读书人的周围竟然亮了起来,如同烛火,光明灿烂。
案上,有个‘月’字墨迹未干。
原来一身皆是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