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滚进来
\t“卯时已到!百官入朝觐见!” 随着太阳升起,宫内传来一声尖细的宣旨声刺破了清晨的宁静。文武百官按品级排列好次序鱼贯入朝——女帝是个极重细节的人,在她面前一定不能失了体统。 否则,以后升迁的时候万一让她想起来有人大朝会失仪,一定会给那个人穿小鞋! 这娘们儿的小心眼儿在臣子之中人尽皆知。 犹记得女帝登基后的第一次大朝会,洪州府的知府大人只因为造反吃了蒜,便被女帝记在心里。到了那位洪大人任满升迁的时候,一笔朱批便将其送到了户部衙门负责种荤物,也就是葱姜芥韭蒜。 自古以来国家以农业为本,可在事业上升期被发配去户部搞这些东西,基本就等于是宣判了政治上的死刑。 不过,这位知府大人倒也真是能人,听说他不仅研究出了最新型的大蒜培育术法,还在跟红毛番的交涉中搞到了一种新的调味作物,据说命名为“辣椒”。 这都是后话。 苏北洛战战兢兢地跟随在翰林院队伍的最后面,生怕突然之间摔杯为号跳出来二百个刀斧手将自己砍成稀泥。可一直到百官都站齐后,也没有跳出任何一个带刀的人对自己怎么样,这让苏北洛心中更加没底:黎明前越是静谧,就越是杀机四伏! 话分两头,女帝原本气冲冲地想要在朝堂之上与苏北洛好生理论一番,可当她看到之后送来的各地奏折之后,就再没了与苏北洛计较的心思。 在她的龙书案上,各类急报堆得是满满当当,为首的几份更是有倾覆国家的危险。 女帝扫视着大堂中的十几个人,一字一句地逼问道:“青州府闹响马,豫州府闹绿林,并州府黄河决堤,扬州府湖现祥瑞疑似有人想要自立造反......祖宗江山交到朕的手里怎么就搞成了这个样子!” “难道...是朕躬德薄乎?” 乾元殿之中,只有三公九卿可以在殿中听政,余者皆是按品级从大殿门口向外排列。提到谁,谁便依宣入殿。 女帝右手支着下巴,半倚靠在龙椅上,手指“笃笃”敲击着面前的龙书案。 殿中,三公九卿几位大臣用象笏当着头,面面相觑:这怎么说?说她德薄?下一步是不是还要逼她退位?这娘们儿疯起来连自己亲爹都杀,区区几个大臣算得了什么? 可若是不顺着她往下说,那就是大臣们识人不明,用的都是废物呗。 女帝得国不正,是弑父杀兄才得来的皇位。因此,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下层权力基本都是世家在把持着。尤其是这些大一级的知府衙门,说不定就是自己哪个亲戚家的谁。若是真查出来有点什么问题,一旦株连,自己家肯定也会受到不小的影响。 她这时候将此事上纲上线,一部分是真的因为忧国忧民,另一部分也是为了打压一下最近世家的嚣张气焰。 因此,此时此刻,最好的办法就是沉默。否则,说得越多,错的越多,到最后要丢的筹码也就越高 眼见大臣们都不说话,女帝嘴角露出一个难以察觉的笑容:“平时不是都一肚子锦绣文章吗?诸位臣恭怎么都不说话了?鸿胪寺卿,朕记得...青州知府是你本家的一个侄子吧?” “你说说,青州为什么会闹响马?那可是至圣文王封地所在,怎么会出现响马?朝廷的教化难道已经萎靡到这般田地了吗?你,你们,是干什么吃的?!” 鸿胪寺卿崔远之被点到名,只得硬着头皮抱着象笏出列对答:“回圣上,今年年景不好,天灾不断,各地皆是民怨沸腾,想来是朝廷施政有失,为臣建议,陛下不若择日祭天,平息上天之怒,恢复海清河晏。” 由于修行体系的存在,天人感应的说法一直在朝廷之中占据主流。如今崔远之直接抬出“天道”来打马虎眼,将人为过失一推二六五,女帝对此也很是无奈——身为皇帝总不能跟天道对着干不是。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八个字,就是朝堂之中最大的正义所在。 一招不就,女帝只得试图转移话题,寻找新的矛盾。 “可朕听说...最近有不少人指摘朕是个昏君。”女帝凤目微暇,细长的眼眸中流露出无限的杀机,“诸位心中是不是也有这想法?觉得朕是个不忠不孝之人,才引来了天罚?” 崔远之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中央,面对着女帝的狂风暴雨。直至此刻他才感受到“天策帝姬”横扫天下的修为究竟是多么的狂暴。 他用尽浑身力气顶住女帝的重压,一字一句地说道:“不知是谁,胆敢非议皇帝,请陛下明示。” 于是,这一天,整个京师都听到了一声鸾凤长鸣: “苏北洛,你给朕滚进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