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提着灯笼跪坐在墓碑旁。透过这微弱的火光可以看到墓碑上所刻的名纬。
“爱”
“子”
“秦”
“曜”
“之”
“墓”
墓碑右下角还刻着:正德元年解元公
老三看到这墓碑刻的名字的时候,猛然睁大了眼睛。身体一哆嗦。”
转过头带着不可思议的表情对老大说:“老大,这墓该不会是秦家公子秦曜秦解元的墓吧!”
“没错!是秦解元的墓!
秦曜
成都府朝阳县人氏,正德12年中秀才,正德16年中解元。自幼机智聪颖。相传4岁就能提笔写字,6岁就能吟诗,8岁作对。10岁就能写诗。出口成章。可惜天妒英才。半年前即(正德十八年因突发脑疾,病逝于成都府朝阳县)
”老大!这就是你说的大户人家的墓?秦家的墓你也挖?你是忘了几年前的灾荒要不是有秦家设棚施粥。我们这几个乡的人早就死光了。老三愤愤说道。说话的时候声音提高了许多。特别是咬重设棚施粥这4个字。
老二看到这墓主人是秦家的时候,脸色也有点难看。显然他之前也是吃过秦家的粥的。受过秦家的恩惠。
老大被说的一脸羞愧,脸色也不太好看,转过头长叹了口气说:秦家的恩情我没忘,灾荒的时候施粥,做大水的时候设棚。没齿难忘!可是现在秦家的人都死了,最近世道也不好。年年征战。旱灾蝗灾接连不断。隔壁村都饿死了多少人了!秦家的人要是知道也会和之前一样施粥设棚的,现在他们人死了。施粥的事情做不了了,钱财只会陪着他们长眠于此,留在这里也没用。我们只是拿他们的钱财替他们做善事,这是给他们积阴德,让他们下辈子投个好胎。还能让大伙吃饱饭,还有我还带着一些纸钱和元宝呢。
老三听了老大说的话,脸色还是不太好看,显然挖这个墓对他而言非同小可。
老二走了过来,脸色凝重的说:老大说的也有道理。秦家人要是知道应该也会同意我们这么做的,我们拿的钱财全部拿去换粮食,以秦家的名义施粥吧,这钱我不拿一分,拿了我良心过不去。
“嗯,俺也一样,动手吧。老大说着就拿起铁锹,一下一下的挖地。老二也顺起一把铁锹。把灯笼摆放好。老三,你要是挖不了就在附近望风吧,顺便点几根蜡烛,拿着老大准备好的纸钱和元宝,你给秦家的公子烧去吧。
老三点了点头,脸色缓和了许多。拿着纸钱和元宝走到前面。燃烧的纸钱在这漆黑的森林里燃起一丝光明。接着火苗越来越小,纸钱化为灰烬。
过来大约半个时辰,洞口终于挖好了,老大和老二俩个人拿起灯笼和家伙跳了下去。老三在外面望风,双手合十,嘴里还念叨:得罪了,打扰解元公长眠了。
老大举着灯笼走在前面,老二举着火把,手里拿着家伙。两个人慢慢朝墓室深处走去,两个人的影子在火把的照耀下,越拉越大。两人一步一步的朝前摸索,寂静的墓室里面只有诡异的黑暗,只有两人加速的心跳声。
突然!一只乌鸦顺着洞口飞进了墓室里面,扯着嗓子叫着。两个人都被吓了一跳,该死的,等老子出去了就把你毛拔掉炖了吃!叫个锤子,叫丧呢? 两人贴着墙走,脚步很慢,时不时拿点小枯木或者树枝扔前面去,显然是测试有木有机关。终于,两人停下脚步,挡住两人的是一睹门,门面都刻着纹路,飞禽走兽。显得十分庄重。老大放下手中的灯笼,俩个人合力推开了沉重的墓门。引入眼帘的是一副楠木棺材,摆在墓室中间。显得十分诡异!墓室周围都摆着瓷器书画。主墓室没有装修的金碧辉煌的,也没有摆满金银财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