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日,朝会之时。
太初殿内,空荡荡的,原本数百名官员,现在居然只剩下不到一半的人数。
郑俚身着黑色龙袍,头戴十二旒冕,气宇轩昂,面容威严端坐龙椅之上,俯瞰下首群臣。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跪倒齐呼,声音震天。
\"诸卿家平身!”郑悝微微颔首。
目光从几十个官员身上一眼扫过。 此时一个个跪倒在地的官员并不像以往那般无视帝威,一个个神情严肃,如一尊尊雕像似的,大气也不敢喘一下。 虽说是从吏部里选拔了一些人人来补充一些官职,但终究还是庸臣太多,能臣太少。 郑俚缓缓开口道\"朕今日召集诸卿前来,有事与尔等商议!如今朝堂上,大秦官员严重空缺,朕决定开创科举,纳收贤才,使更多人才来为朝廷效力\" 大秦一直实行以地方举荐人才和世家大族的举荐贤才来维持朝廷的官员变更的制度。 但长久下来,这项制度成为了张纥等人安插党羽的工具,完全失去了网罗人才的作用。 当然这和吏治腐败互为因果,造成了严重的恶性循环。 郑俚所想要改的选拔制度也就是前世所沿用的科举制度。 普及教育,广收贤才,对于此时落后,腐朽的秦国,无疑会注入一股新的血脉。 郑俚提出的话,让在场官员一楞,纷纷抬起脑袋看向他。 \"敢问陛下,何为科举?” 良久,其中—位官员开口。 郑俚解释道:\"科举是为了筛选人才,从而使得朝堂上的官员能更加有效地为朝廷做事!\" \"科举选拔的人才可以使得朝廷能够减轻许多负担,会使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会使国家越发强大!。\" 郑俚环视众人一眼,眸中的赤热几乎毫不掩饰。 皇帝决定开启科举,一群朝臣觉得大秦的天要变了。 此番的科举虽然按前世搬运过来的,可其中的细节却有所不同。 为了吸引人才,他更是制定了一系列利于考生的举措。 比如举行考试期间,参加的考生可以免去住宿、吃饭、路费开销等。 “陛下,此科举制度真能实施吗?” 司徒王羹年眉头微皱,率先出列 要知道一直以来,整个秦国的人才选拔都被世家门阀给掌控着。 若没有他们的支撑,大秦根本不可能发展得起来。 现在突然要开设科举,一旦出了什么差池,可能会酿成灭顶之灾啊! 郑俚自然也明白这一点,但如今的秦国已经不能再任由这些世家们胡乱折腾下去了。 这些年来,世家们为了扩大势力,不断地举荐族子于朝廷,以至于现在的秦国朝政腐败,军队废弛。 郑俚看着王羹年,片刻说道“科举自然是可行的,朕的召令,你们只需执行便可。\" “司徒,听令!” 王羹年心头一惊,急忙又站了出来。 自从诛杀张纥以后,皇帝威严便一日胜过一日,对他们这些老臣也开始心存疑虑。 “此次科举,另设监察司一职,由你兼任主考官〞 王羹年老泪纵横,尤其是听到让他兼任主考官一职之后,本已年过花甲的他,一时间间也热血沸腾起来,躬身跪下道:“老臣遵旨,必定不令陛下失望。“ 科举制,将会是打破世家门阀的举孝廉制度的历史记载。 谁来拉开科举制度,惠及日后千万士子,这可是一个能让人青史留名的机会。 作为一个读书人,司徒王羹年对于能够成为大秦历史上第一任科举考试主考官,激动不已! 毕竟没有读书人不愿意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属于自己的名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