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兮~云扬,儿郎去兮~为名扬。折戟兮~铿锵,儿郎归来兮~魂殇~~”崎岖的山路上,一段悲怆的歌声,由远及近,传入耳中。映入眼帘的,是一位身着残旧青衫的老者,面容枯槁,行色缓慢。脚上的草鞋仅剩一只,却全然不知,反而歌声悠扬嘹亮,与整个人的状态完全不一致。
只见老人后背上,背着一个巨大的黑色口袋,看不出什么材质,但布料给人的感觉极为上等。袋口颜色有些淡,看的出来是经常使用导致的褪色,却一点残破缺口都没有。与老人的破衣烂衫形成鲜明的对比。
老人步履阑珊,显是长途跋涉有些吃力。正巧旁边有块平整的大青石,三尺见方,于是快步上前,扔下口袋,席地而坐。
从怀里掏出一个牛皮纸包裹的半块烧饼,大口咀嚼起来。许是吃得过快,竟然噎得捶起胸来。好不容易缓和了一些,大口骂道:“他姥姥的,真是喝口水都撒牙缝。”
霎时间想起来,荒山野岭的连口水都没得喝,不禁又骂道:“他姥姥的,连牙缝都没得塞!”
“离着青石镇不远了。”老人心道,“到了大吃一顿,好几天没碰荤腥了,嘴里都淡出个鸟来。”
正欲起身离开,口袋中传出窸窸窣窣的声音。老人大手一拍,骂道:“给老子老实点,知道你也馋了,到了以后给你喂点新鲜的,在老子吃饱喝足之前,别他姥姥的整事儿。”
说来也怪,骂了几句之后,布袋又恢复平静了。
老人起身,偌大的口袋拿在手中,却看似一点重量都没有。用手轻轻抚摸了几下,眼睛里满是慈爱的目光。看了几眼,继续背在身上,向前走去。
半个时辰之后,青石镇的城楼出现在眼前。
青石镇坐地方圆五里,面积不大,但确是附近知名的城池,也是这山林里难得的平坦之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其内酒肆、馆驿、集市、赌坊、衙门一概不缺,南来北往的,大多都会路过这里。
看到青石镇,老人的步伐似乎轻快了许多。
进城后不久,老人七拐八绕的走在狭窄的胡同中,没多久,来到了一个黑色小门前。
门上无匾,不像酒肆、馆驿,倒像是大户人家的后门。
只见漆黑的门上有一个奇怪的铜狮子头门环。狮子头有上一个小小角,嘴里仅有的四颗长牙,长度几乎赶上了整个狮子头,黑绿色的锈迹覆盖了整个门环。
还没等老人叩响门环,铜狮子突然怒目圆睁,大声叫到:“他姥姥的,我以为谁呢,原来是你这糟老头子,看你这破落户的样子,不要用你那脏手碰我!”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把老头吓了一激灵,随即转怒道:“他姥姥的。现在开始学我说话了啊!上次修理的你还不够吗?信不信再把你门牙卸下来!”说罢就抬手去抓。
铜狮子镶在门上,躲闪不得,只得高声叫道:“你敢碰我...我,我就告诉家主!”
老头一听,脸上的神态变得极其尴尬,手上的动作稍一停顿,却又继续向前,拿起铜狮子的门环,使劲砸起来,“哐哐”声不绝于耳,嘴里不停碎碎念叨:“整天就知道家主家主的,家主咋了,家主也得叫我声叔!”
老头虽是嘴上不甘,却再也不带任何脏字。只把那气愤,发泄到铜狮子身上。不知是铜狮子吃痛还是其他缘故,门环不再有任何表情和话语,就跟普通门环一样,“哐哐”作响。
不多时,门开了。开门的是两个黄袍垂髫小儿,衣着十分整洁,毕恭毕敬的作揖道:“金时”“银时,恭迎魏老爷子”。
魏老脸上刹那间漏出得意颜色,却又似怕被人看见,立即板着脸,将背包放在一边,背起双手,朗声道:“这才像点样子,想当年老头我...”
还未等魏老开始长篇阔论,银时立马打断道:“我家主人让我俩来迎接魏老爷子,说贵客们都已入席,就等老爷子到来,然后开~席~呢!”银时狡黠一笑。
“银时,不得无礼!”金时提醒道。随后再次作揖,道:“老爷子,里面请。”
银时吐吐舌头,不敢做声,也随金时一作揖。
魏老被扫了兴致,看二子又恢复恭敬模样,也懒得跟小辈计较,哼了一声,背起口袋,大步往里走去,心道:“谁还跟酒肉过不去么”。
金银二人赶忙追上,在前引路。
与胡同里的阴暗狭窄完全不一样,院子里阳光明媚,景致错落有序。除了草木丰茂之外,还有多种不知名的奇异动物存在,比如长了翅膀的陆龟,三只眼睛的狼犬,没有脑袋的狐猴和多了一个猴脑袋的小野猪。
魏老似乎早就司空见惯,踢开路上的五脚蛇,继续往前走。旁边的银时却低声嘟囔道:“把小少爷的‘玩意儿’弄坏了,看他怎么烦你吧~”。
老头听的一清二楚,边走边不屑道:“小孩子玩玩过家家就行了,瞎鼓捣啥?浪费这么多天材地宝。还不如给老子完善一下我的乾坤囊袋。”
“我家少爷今年才三岁,可是整个青石镇做“偃”最有天赋的孩子,我跟金石师兄都十岁了,还做不出能自如行动的“偃”。司伯管家说,少爷的才能不可限量,哼,魏老爷子您三岁的时候,还不知道在哪玩泥巴呢!”银时护主心切,反驳道。
一向重礼的金时却也只是继续在前引路,默不作声,显然是同意银时的说法,看得出对自家小少爷极是维护。
魏老爷子可不是吃亏的主儿,回头讽道:“你这小娃娃知道个屁,老子这聪明才智,几十年前就已经在江湖上声名显赫,你出去打听打听,谁没听说过‘滕川十贼’的青衫贼魏通?老子小时候,那是厚积薄发~”
一提到自己的丰功伟绩,老头说的吐沫横飞,“那句老话叫啥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对,小时候出色,长大了未必是个人物!”
听到这话,银时不依了:“老爷子,您靠着那‘青衫贼’的称号,都坑蒙拐骗了几十年了,若不是投靠了我家主人白居士,您的名号怕是早就没人知道了。哼,我家少爷虽不善言语,但才慧过人,您那是纯粹的嫉妒,嫉妒自己没那个天赋,嫉妒自己收不到这样的好苗子做徒弟。”
这话却是点在了魏通老爷子的痛处。
魏通出身北就(地名)名门——魏家,府上世代经商,颇有财力。魏通排行老三,天资不差,弱冠年纪偃术便已小成。但因性格散漫,对家中事务又不感兴趣,整日游手好闲,结交了不少酒肉朋友。
后来误入歧途,与其他九个江湖败类聚首为贼。其父以其为耻,与魏通断绝关系,从此不再来往。
魏通此后更加放纵,偷掳淫掠,结了不少仇家。但也闯下了“乾坤囊袋青衫系(ji),滕川十贼四魏通”的称号。
后来“滕川十贼”被仇家联手追杀,十贼去七,只剩下贼首章程翔,贼三杜南仲和贼四魏通。除了章程翔之外,其他两人皆重伤在身,遂分道扬镳,从此隐姓埋名。
魏通无处可去,只能返回北就魏家求助。谁曾想,因受他牵连,魏家上上下下三十七口人命无一幸免,宅邸也被烧成了焦炭。巨大的悲痛让魏通的身体雪上加霜,昏死在魏家院内。
再次醒来时,已在前往青石镇的马车上。后来的得知,自己被青石白家所救。
此时的魏通虽捡回一条性命,但因受伤过重,偃术上的修为再也不会有所进境。魏通对往事悔恨不已,向时任白家家主白叶琴保证,一心悔过,用此余生弥补往日过失。
白叶琴念他年少浪子回头,收他做了门客。魏通也没有违背自己的诺言,跟着白叶琴鞍前马后,积德行善。当时的魏通才二十三岁,这一眨眼,就过了三十年。
往事再回心头,那苦涩的滋味,让魏通呆滞了刹那,嘴唇稍稍颤动,想要回讽银时的话,到了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来。
金时看出魏通的失神,赶忙救场道:“银时!昨日家主戒尺的滋味还没尝够吗?还如此不懂礼数!魏老先生为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此次的归来也是九死一生,理应好好招待才是!”随手对魏通作揖道:“魏老爷子,师弟不懂礼数,自有家主惩戒,勿要听他胡言乱语,扰您心神。”
魏通已然回过神来,他本身性格放浪,自然也不会与小孩子一般见识,遂扔下一句“他懂个屁”后,直奔宴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