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青云智尚

第五章 逛文化街捡漏

青云智尚 穿柳拂堤 7972 2025-10-30 17:31

  

夕阳的余晖透过老院门口那棵老槐树的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落在杨青云和爷爷的身上。两人踩着熟悉的青石板路,缓缓走进这座破旧却充满回忆的老院子。院墙是用黄泥混合着碎砖块砌成的,有些地方已经剥落,露出里面的黄土;院子角落里的杂草长得半人高,几只麻雀在草间跳跃,发出清脆的叫声;正对着院门的是一间老旧的瓦房,屋顶的瓦片有些已经破损,屋檐下还挂着几串风干的玉米和红辣椒,那是爷爷以前亲手挂上去的,如今却蒙满了灰尘。

  

“终于回来了。”爷爷拄着拐杖,看着眼前熟悉的院子,眼中满是感慨。他的身体刚刚好转,脸色还有些苍白,但精神状态好了不少,说话也有了力气。

  

杨青云连忙扶住爷爷,笑着说道:“爷爷,咱们回家了,以后就在这儿好好过日子。”他心里清楚,爷爷对这座老院子有着深厚的感情,当初要不是为了给他凑学费,爷爷也不会舍得把房子抵押出去。如今能重新回到这里,对爷爷来说,无疑是最好的安慰。

  

  

两人先走进爷爷的房间。房间不大,里面摆放着一张老旧的木床,床头放着一个掉漆的木柜,柜子上还摆着爷爷年轻时的照片;墙角放着一个煤炉,炉子里的灰烬早已冷却;窗户上的玻璃有些已经破裂,用塑料布糊着,风一吹,塑料布便“哗啦啦”地响。杨青云先把床上的灰尘掸干净,又从带来的行李袋里拿出干净的被褥铺好,然后打开窗户通风,让新鲜的空气进入房间。

  

“爷爷,您先坐会儿,我去烧点热水。”杨青云扶爷爷坐在床边的椅子上,转身走出房间。他在院子里找到一个破旧的水桶,去院外的水井里打了一桶水,倒进煤炉上的铁壶里,然后点燃煤炉。看着跳动的火苗,杨青云的心里暖暖的——这座老院子虽然破旧,但只要有爷爷在,就有家的味道。

  

等水烧开后,杨青云给爷爷倒了一杯热水,又帮爷爷洗漱了一番。看着爷爷疲惫的样子,他说道:“爷爷,您先躺下休息一会儿,我把院子打扫一下,再去买点菜回来做饭。”

  

爷爷点了点头,眼中满是欣慰:“辛苦你了,青云。”

  

杨青云笑了笑,没有多说什么,转身走出房间。他先找来一把镰刀,开始清理院子里的杂草。杂草长得十分茂盛,根部深深扎进土里,清理起来并不容易。杨青云握着镰刀,用力挥舞着,汗水很快便浸湿了他的衣衫,顺着脸颊滑落,滴在泥土里。但他一点都不觉得累,反而越干越有劲——自从修炼了玄天功,他的身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升,不仅力气变大了,耐力也比以前好了很多。

  

“没想到玄天功还有这好处。”杨青云在心里暗自高兴。他想起之前修炼玄天功时,体内那股暖流不断滋养着身体,当时只觉得舒服,没想到竟然能带来这么大的变化。

  

清理完杂草,杨青云又找来一把扫帚,把院子里的灰尘和垃圾打扫干净。他还把屋檐下那些风干的玉米和红辣椒取下来,用清水冲洗干净,重新挂了上去。看着焕然一新的院子,杨青云的心里满是成就感——这座老院子,终于有了点生气。

  

接下来,杨青云锁好院门,朝着菜市场的方向走去。菜市场离老院子不远,步行大约十分钟就能到。此时正是傍晚,菜市场里依旧热闹非凡,各种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杨青云穿梭在人群中,看着新鲜的蔬菜和肉类,心里盘算着给爷爷做一顿丰盛的晚饭。

  

他买了一刀五花肉,准备给爷爷做他最喜欢吃的红烧肉,又买了一把青菜、几个西红柿和一块豆腐,还买了一条新鲜的鲫鱼,打算给爷爷熬鱼汤。提着满满一袋子菜,杨青云快步回到老院子。他走进厨房,厨房不大,里面只有一个简易的灶台和几个破旧的厨具,但杨青云毫不在意,熟练地开始忙活起来。

  

他先把鲫鱼处理干净,在鱼身上划了几刀,用盐和料酒腌制了一会儿,然后在锅里倒上油,等油热后,把鲫鱼放进锅里煎至两面金黄,再加入姜片、葱段和适量的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熬。很快,厨房里便弥漫着鱼汤的香味。接着,他又开始做红烧肉,将五花肉切成块,用开水焯一下,去掉血水,然后在锅里放适量的糖,炒出糖色,再把肉块放进去翻炒,让每一块肉都裹上糖色,最后加入酱油、料酒、姜片和适量的清水,小火慢炖。

  

  

在炖红烧肉和鱼汤的间隙,杨青云还炒了一盘青菜和一盘西红柿炒豆腐。当最后一道菜端上桌时,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他点亮了房间里的灯泡,昏黄的灯光照亮了小小的饭桌,桌上摆满了热气腾腾的饭菜,香气扑鼻。

  

“爷爷,吃饭了。”杨青云扶爷爷走到饭桌旁坐下,给爷爷盛了一碗鱼汤。

  

爷爷看着桌上丰盛的饭菜,又看了看眼前精神焕发的孙子,眼眶不由得有些湿润。他拿起筷子,夹了一口红烧肉放进嘴里,肉质软烂,味道鲜美,还是以前的味道。“好吃,好吃。”爷爷一边吃,一边点头,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杨青云看着爷爷开心的样子,心里也暖暖的。他知道,以前自己因为家道中落而颓废不已,让爷爷操碎了心。如今自己重新振作起来,还学会了做饭,爷爷心里肯定很高兴。

  

两人一边吃饭,一边聊着天,聊起了以前在老院子里的生活,聊起了爷爷年轻时的趣事。饭桌上的气氛温馨而融洽,久违的烟火气,重新回到了这座老院子。

  

吃完饭后,杨青云收拾好碗筷,又给爷爷泡了一杯热茶。爷爷喝着茶,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对杨青云说道:“青云,明天是肖智嫣爷爷的生日,你还记得吗?”

  

杨青云愣了一下,随即点了点头:“记得,肖爷爷以前很照顾我们。”肖智嫣是他的青梅竹马,两人从小一起在老院子里长大,肖爷爷也很喜欢他,经常给他和肖智嫣讲故事,还会给他们买零食。后来因为家里出了变故,他们才渐渐淡了联系。

  

爷爷叹了口气,说道:“以前咱们家条件好的时候,每年肖爷爷生日,咱们都会去给他拜寿,送些礼物。现在咱们虽然落魄了,但礼数不能少。明天你去给肖爷爷拜寿,就算送点简单的礼物,也是咱们的一份心意。”

  

杨青云连忙答应下来:“爷爷,您放心,明天我一定去。”他心里却在暗暗琢磨——明天去给肖爷爷拜寿,送什么礼物好呢?肖爷爷喜欢古董字画,以前家里条件好的时候,爸爸会给肖爷爷送一些不错的字画。可现在自己手里没什么钱,根本买不起贵重的礼物。

  

就在杨青云一筹莫展的时候,他忽然想起,离老院子不远的地方,有一条文化街,街上全是卖古董字画的店铺和地摊。虽然他知道那里的东西大多是假货,但说不定能淘到什么宝贝,捡个漏,用来当礼物送给肖爷爷。现在他手上还有发小美女尚娟借给他的五万元,可以先拿着周围一下。

  

  

“爷爷,我出去一下,很快就回来。”杨青云跟爷爷打了个招呼,转身走出家门,朝着文化街的方向走去。

  

文化街离老院子大约有两公里的路程,杨青云步行了二十多分钟,便来到了文化街的入口。此时虽然已经是晚上,但文化街上依旧灯火通明,热闹非凡。街道两旁的门面全是卖古董的店铺,店铺门口挂着红灯笼,门上贴着“古玩字画”“古玉奇石”等招牌,里面摆放着各种看起来古色古香的瓷器、字画、青铜器和玉器。除了店铺,街道两旁还有很多摆地摊的摊贩,他们在地上铺一块布,上面摆满了各种“古董”,有铜钱、银元、瓷器碎片、旧书等,不少人围在摊位前,拿着东西仔细观看,讨价还价。

  

杨青云知道,本地人都清楚,这里的东西十有八九是假货,大多是用来骗外地人和外行的。但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还是朝着那些地摊走去。他走到一个卖铜钱的地摊前,蹲下身,拿起一枚铜钱细细观看。这枚铜钱看起来有些年头了,表面有些磨损,上面刻着“康熙通宝”四个字,但杨青云对铜钱一窍不通,根本看不出真假。

  

摊主是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男人,脸上带着精明的笑容,见杨青云拿起铜钱,连忙说道:“小伙子,好眼光!这可是正宗的康熙通宝,是我从乡下收来的,品相这么好的可不多见,你要是喜欢,给个实价,我便宜卖给你。”

  

杨青云笑了笑,应付道:“老板,我就是随便看看,不懂这个。”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轻轻摩挲着铜钱的表面。就在这时,他的指尖忽然传来一阵细微的麻痒感,紧接着,他的大脑里传来一个清晰的消息:“清代仿品,工艺粗糙,不值钱。”

  

杨青云愣住了,他猛地抬起头,眼中满是震惊。这是玄妙指传来的消息!他之前只知道玄妙指能诊病,能看出人的身体状况,没想到竟然还能“诊古董”,辨别古董的真假和价值!这不是大发了吗?

  

杨青云强压着心里的激动,又从摊位上拿起一枚银元。指尖再次传来麻痒感,大脑里的消息也随之而来:“现代仿品,材质为铜镀银,价值五元。”他又拿起一个看起来像是玉佩的东西,消息再次传来:“树脂合成,仿和田玉,价值十元。”

  

连续试了几件东西,玄妙指都一一给出了准确的诊断结果,杨青云的心里狂喜不已。他没想到,自己竟然还有这样的金手指!有了玄妙指,以后不管是看病,还是辨别古董,自己都能轻松应对。这简直太牛了!

  

杨青云抑制着心里的激动,放下手中的东西,对摊主笑了笑,说道:“老板,这些东西我不太喜欢,再看看。”说完,他起身朝着其他摊位走去。

  

他又走过几个地摊,看了一些瓷器、旧书和青铜器,玄妙指都准确地辨别出了这些东西的真假和价值,大多都是不值钱的仿品。就在他快要失望的时候,当他经过一个卖瓷器的地摊时,手指忽然微微发烫,比之前辨别其他东西时的感觉要强烈得多。

  

  

杨青云心中一动,连忙蹲下身,目光在摊位上的瓷器中仔细搜索。摊位上摆满了各种瓷器,有碗、盘子、花瓶和茶壶,大多看起来色彩鲜艳,但杨青云知道,这些大多是现代仿品。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一个黑不溜秋的小茶壶上。这个茶壶看起来不起眼,壶身被一层黑漆涂抹着,看不出原本的颜色和花纹,壶嘴和壶把也有些磨损,看起来像是一件废弃的旧物件,被摊主随意地放在摊位的角落。

  

杨青云伸手拿起这个小茶壶,指尖的烫感更加明显。紧接着,他的大脑里传来一个清晰而详细的消息:“明代青花瓷,壶身绘有缠枝牡丹图,因年代久远,表面有破损,后被人用黑漆涂抹掩盖,掩盖破损处,实际价值六十万元。”

  

“六十万元?!”杨青云的心脏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几乎要跳出来了。他强压着心里的震惊,表面上依旧不动声色,拿着小茶壶仔细打量着,仿佛在研究它的材质和工艺。

  

摊主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见杨青云拿着那个黑不溜秋的小茶壶,脸上露出不屑的神色,说道:“小伙子,这个茶壶是我从乡下收来的,看起来不怎么样,就是个旧物件,你要是喜欢,给个价就行。”她其实也不知道这个茶壶的来历,只觉得是个不值钱的破烂,放在摊位上只是为了凑数。

  

杨青云装作犹豫的样子,皱着眉头说道:“老板,这个茶壶看起来太旧了,而且还黑不溜秋的,也看不出是什么材质,最多也就值几十块钱。”

  

摊主连忙说道:“小伙子,这可不行,我收来的时候就花了不少钱,你要是真心想要,给八万吧,这可是最低价了。”她以为杨青云是个外行,想漫天要价,把这个不值钱的破烂卖个好价钱。

  

杨青云心里冷笑一声,脸上却露出为难的神色:“老板,八万也太贵了,我也没工作,没那么多钱。这个茶壶也就是个摆设,我最多只能出一百块钱。”

  

“一百块?你这也太能砍价了吧!”摊主瞪大了眼睛,显然对杨青云的报价很不满意,“最少也得五千块,少一分都不行!”

  

“五千块也太多了,我真的没那么多钱。”杨青云摇了摇头,作势要放下茶壶,“老板,你要是不愿意,那我就再看看其他的。”

  

摊主见杨青云要走,心里有些着急。她知道这个茶壶其实不值钱,能卖几百块钱就不错了。她连忙说道:“小伙子,别着急走啊,咱们再商量商量。你最多能出多少钱?”

  

  

杨青云装作思考了一会儿,说道:“最多一百八十块,多一分我都拿不出来了。”

  

摊主装作犹豫了一下,其实心里乐开了花,她收这茶壶只用了十块钱。便咬了咬牙,说道:“行,一百八十块就一百八十块,卖给你了!”

  

杨青云心中一喜,连忙从口袋里掏出一百八十块钱递给摊主,找摊主要了张旧报纸,将小茶壶随便包起来,转身快步离开,生怕摊主反悔。他走到一个没人的角落,拿出小茶壶仔细看了看,虽然壶身被黑漆覆盖,但他能感觉到,只要把这层黑乎乎的涂层洗掉,这确实是一件珍贵的明代青花瓷。

  

“真是赚大了!”杨青云在心里暗暗高兴。“肖爷爷最喜欢古瓷器,这个明代青花瓷给肖爷爷当生日礼物,他肯定会很高兴。”杨青云在心里暗暗决定。

  

他没有就此离开,而是继续在文化街上逛着,希望能再淘到一些宝贝。他又走过几个摊位,看了一些字画和玉器,大多都是仿品。就在他快要走到文化街尽头的时候,一个卖字画的地摊吸引了他的注意。摊位上摆着几幅看起来有些陈旧的字画,有山水画,有花鸟画,还有几幅书法作品。

  

杨青云蹲下身,目光在这些字画中仔细搜索。当他的目光落在一幅山水画上时,手指忽然又传来一阵熟悉的发烫感。他连忙伸手拿起这幅画,展开仔细观看。这幅画的画纸已经有些泛黄,画的是一幅山水图,远处是连绵的山峰,近处是一条小溪,溪边有几棵松树,画面意境悠远,笔法细腻。画上没有落款,也没有印章,看起来像是一幅不知名的作品。

  

就在这时,玄妙指传来的消息让杨青云再次震惊:“八大山人朱耷的山水画,因年代久远,落款和印章受损,后被人修补,实际价值一百八十万元。”

  

“八大山人的画?一百八十万?!”杨青云的心跳再次加速。他虽然对字画了解不多,但也知道八大山人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画家,他的作品价值连城。没想到自己竟然能在这里淘到八大山人的真迹!

  

杨青云强压着心里的激动,看向摊主。摊主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戴着一副老花镜,正坐在小马扎上,悠闲地喝着茶。杨青云笑着问道:“老人家,这幅画怎么卖啊?”

  

老人抬起头,看了杨青云一眼,说道:“小伙子,你喜欢这幅画?这幅画是我年轻时从一个老朋友那里得来的,虽然不知道是谁画的,但画得还不错。你要是真心想要,给两千块钱吧。”老人其实也不知道这幅画的来历,只觉得画得还行,便一直留着,如今想把它卖掉,换点零花钱。

  

  

杨青云心中大喜,连忙说道:“老人家,两千块钱有点贵,我是个学生,没那么多钱。您看一千块钱行不行?”

  

老人犹豫了一下,心想一千块钱也不少了,便点了点头,说道:“行,一千块钱就一千块钱,卖给你了。”

  

杨青云连忙从口袋里掏出一千块钱递给老人,小心翼翼地把画卷起来,放进随身携带的包里。他站起身,看着手里的包,心里满是激动——不仅淘到了一件价值六十万的明代青花瓷,还淘到了一幅价值一百八十万的八大山人山水画。

  

他没有再继续逛下去,而是带着淘到的宝贝,快步朝着老院子的方向走去。夜色中,他的脚步轻快而坚定,眼中满是对未来的希望。他知道,有了玄妙指这个金手指,自己以后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也一定能让爷爷过上好日子。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