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明抵着风雨终于下山来,挤进路边一家小店来。那里早已是人挨着人。有吃饭的,有住店的,有专门避雨的。众人见他杵着个长铁棍,上头还用布遮着一块,眼里露出异样的神色。
“听说北边又打仗了,珞马族南下侵扰边疆。我大唐边疆子民又有难了。”
“听说珞马人都高一丈,善骑大马,使弯刀,射硬弓。打起仗来疾如风,侵如火啊。”
店里几个闲人七嘴八舌的议论着。
“无论什么人,哪有高一丈的。你说的一丈,那是珞马人骑马的高度。……我看你是吓破了胆。”人群中一个老者说道。
“听说珞马族耶律舒哥早年深入大唐学习,深通我大唐文化和兵法。这次南下听说就是他领兵。听说统兵十万呢。”
“所谓统兵十万估计不过是虚张声势,充其量两三万罢了。”一个儒生说道。
“你如何知道不是十万,而是两三万?”
儒生说道:“兵法嘛,都是虚虚实实。历来出兵都要先发动舆论攻势,虚报人数,好让对方胆寒,进而不攻自破。”
“原来是举人老爷。为何今日也到这小店?”店家认出了说话的儒生。一个举人老爷在乡间可算是个大人物啦。众人也都投来钦佩的眼神,因为这举人不过三十多岁。算得年轻才俊了。
“今日本打算去庆阳县访友,不期被风雨所阻。故而在此。”
“你说这珞马族为啥老是来侵扰我大唐啊?”有人问道。
“北方,苦寒之地,物产不丰,而且冬季漫长,八月即飞雪,来年四月才融雪。老百姓生活困苦啊。因此珞马人都是春夏季忙活,秋冬季则南下打秋风,好回家过冬。”
“那为何它不跟大唐通过商贸互通有无,反而要用抢呢。”
“这北方珞马草原啊,主要都是牛羊,所谓商贸主要都是卖些土特产,而我大唐物产丰富,丝绸、茶叶、瓷器皆是珞马所需要的。历来经商,我大唐获利百倍,而珞马获利不过一二。再加上珞马草原不产铜,无法铸造铜钱。故而商贸上他总吃亏,又没钱,故而只有抢了。”
“可今时正值夏季,为何他们也来了?”
“这正是兵家所谓虚虚实实,你以为他要秋天来,他就偏夏天来。”
众人好似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那他年年来抢,为何我大唐却总拿他没辙,何不派兵扫了珞马族,一劳永逸啊。”
人群中那老者说道:“这你就有所不知了。这珞马草原广阔无比,珞马人又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我唐人一入草原根本找不着他的主力。即便找着啦,他们马疾刀快,一股风似的杀过来,待你回过神时他又一股风似的跑没影了。这些年大唐屡次派兵入草原寻求决战,都是无功而返。”店家观瞧许久,认出老者是一老兵,忙喊小二筛壶热酒赠与老兵。
“照你这般说,这北方边疆之患,岂不是无解了?”
“其实也不然。只要我们加固城池,安排精兵强将固守边关,也无碍。”举人说道。
“此般被动仍然是被动防守,总不免一朝被人突破防线。我倒有个罢兵休战的法子……”一个商人模样的人说道:“若能与前朝一般,与珞马人签订盟约,每年缴纳岁银,也能换得边疆安宁。这银子我们再通过商贸赚回来,岂不更好。这缴纳岁银,虽看似有辱我朝天威,但老百姓却能得实惠。”
“真是商贾重利轻义。”举人一脸的鄙视道:“祖宗脸面都要丢尽。我大唐气节还要是不要?”
商人也毫不避让地说道:“你那是腐儒之见。若依你,这天下还不知有多少人家破人亡。”
…………
“二位都是好辩才。但且休要争执。”这时一个满脸络腮胡的汉子说道。此人声音洪亮,透着一股豪气。他继续说道:“若依我之见,珞马人此番南下,并非打秋风。因为此时正是夏季,正是珞马人农忙的时候,若此时不生产充足,待冬季时,则缺衣少食,过冬艰难。若是想劫掠粮草谷物,此刻也不是秋收的时候,他岂不是白忙活。因而此时珞马人兴师南下,不过是先头部队而已。真正的目的要占据我边塞要地,以备秋季南下好深入我大唐腹地。故而举人老爷所言‘加固城池,精兵强将固守’的法子固然好,但若珞马人突破边关,岂不似入无人之境。则我大唐危矣。”
“那你看珞马人此次是否有可能攻下边塞,侵扰大唐腹地?”那商人问道。
那汉子接着说道:“此番难如登天。听闻圣人已派镇北将军郭继元领兵前去抗击。又派了内卫前往边塞肃清敌方间谍。若是珞马人想要过好这个冬天的话,还是早些罢兵的好。”
“可有大唐与珞马永久罢兵言和的良方?”商人又追问道。
“我大唐与珞马人要想和平共处,方法其实只有一个。”络腮胡汉子说着,众人也都听得津津有味:“那便是仿效远古大周朝,一统天下!”此话一出,众人一片嘘声。这简直是天方夜谭。那人又接着说道:“若是一统,双方便是一国,便不再有战争。民族间交流会加深,唐人可去北方草原,珞马人也可来南方生活。经此百年,则两族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何来战争。”
“你这所谓的一统,到底是唐人统一珞马,还是珞马统一唐人?”又有人追问道。
“当然是大唐统一珞马。这自不必说。论版图,我大唐是珞马十倍;论人口,我唐人又是珞马百倍千倍;论文化,我大唐文化自古以来领先诸国。”
众人听到此也只觉天方夜谭:“且不说大唐一统珞马,就是东南方的越国,西南方的南诏国和高山国,此三国都存国百年,怕是难以统一啊。若是夹击大唐,大唐则危矣。”
“这你就有所不知,越国偏居东南,但文化礼法与大唐相通,两国也世代交好。听闻我大唐皇帝,正有意迎取越国三公主,以促两国盟好。而南诏渴慕大唐文化,年年派遣唐使来学习,文化也日渐相通。此两国不是大唐边患,实为大唐友邻。高山族虽居高原,但民风淳朴,思绪纯洁,对中原并无野心。故而此三国并不足忧虑。若天下有变,又有天纵英才,相信终会一统。”
“你说的大唐皇帝迎娶越国三公主,且不知娶来立为皇后,还是立为贵妃啊?”
“我大唐早已立后。想来应是立为贵妃。但废后再娶,也未可知。个中微妙我等草民就不清楚了。”
店家忙过来插话:“诸位还是多饮酒,少说些闲话好。”这闲话指的是宫闱中事。
“听闻西北库达草原突起一支库尔曼人,善使一种远程兵器。”
“那我大唐岂不又多一劲敌?”
“那倒不必多虑,那不过是远方逃遁来的部落,还不成气候。” 后来众人又闲散聊至深夜。聊罢,此时已是风消雨歇。店里众人各自散去。有人住店,有人打着火把摸黑回家去了。人群中也有人说着:“好在我北阳郡不在边关,太平无事,高枕无忧。”那商人也领着随从趁着夜色往北去了。 云明从进店来就让店家开了一间房,又在大堂点了一盆火炉子煨大骨汤,一边啃着骨头,滋溜着骨头汤,一边听众人畅聊天下事,好不快哉!此刻,众人皆散去,他也睡觉去了。一共花了二两银子。 然而众人却不知道,在这一众人中那个商人身份极为特殊。他就是珞马王爷——耶律舒哥。为了来日侵犯大唐,耶律舒哥早已于月前就率人深入唐境打探唐国虚实。此次侵犯边界的是他胞弟耶律无元,而所带兵马哪有十万,也没有两三万,不过八千而已。 出门后,他便对随从说道:“唐人多才俊。看来此刻不是用兵的时候。……另外,那人不能留。杀之。”这里所谓的“那人”,便是那络腮汉子。随后耶律舒哥便一路返回草原,并带着八千草原猛士回珞马王庭复命了。只可惜他派出去的刺客一个也没有回来。 云明一夜好梦,醒来洗漱完毕,却发现自己的狼牙槊不见了。谁这么大胆子敢偷我的的兵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