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朱霖的感慨(求月票)
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颁奖仪式上,弗兰克手握金质棕榈枝向所有观众宣布:“《绿皮书》将于5月28日在全球同步公映!
我们希望人们通过这部影片,能够知道‘爱’的重要性。不论肤色,我们都有平等生存的权利;不论肤色,我们都有平等发展的权利;不论肤色,我们都有沐浴阳光的权利。
希望世界也如同电影一般,消弭所有矛盾,带来爱与和平。我在此呼吁,南非政府释放曼德拉,给予这位种族平等斗士以自由。”
弗兰克说完,在众人震惊的目光中走下舞台,刚经过查尔斯和戴安娜的座位,反应过来的观众再次欢呼起来。
听到欢呼声,弗兰克嘴角掠过一丝若有若无的微笑,随即冲众人挥手表示感谢。
弗兰克将《绿皮书》和遭遇囚禁的曼德拉联系在一起,接下来的报纸将通过这一联系再次为《绿皮书》做一次铺天盖地的宣传。
果然颁奖典礼结束之后,不少媒体围住了弗兰克,询问他如何看待南非政府关押曼德拉的行为。
弗兰克大谈种族平等、爱和自由,记者再次询问道:“弗兰克先生,曾经《绿皮书》的作者一民.刘也曾呼吁过释放曼德拉先生,我想请问,今天这一席谈话是您的意思还是刘的意思?”
“是我的意思,刘没有指导过我说什么,但是我知道,如果他在场的话,一定也想说。因为我们拍摄《绿皮书》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票房,而是为了爱和平等。”弗兰克自信地说道。
“弗兰克先生,你预计《绿皮书》的全球票房会是多少?”
“爱和平等无价,不过我相信《绿皮书》的实力,票房一定在一亿美元以上,善良的观众将会毫不犹豫的去支持它!”
弗兰克拿到结果后,迫不及待地给刘一民写信发电报,告诉他这一好消息。
第二天弗兰克还没有等到媒体破天盖地的报道,倒是等来了南非政府下令封禁《绿皮书》的消息。
弗兰克不屑地将报纸扔到桌上,跟其它地方的收益相比,南非的市场根本无足轻重。
就在他嘀咕欧洲媒体怎么不报道的时候,英国《卫报》、法国《世界报》等一系列大报的报道如期而至。
看到上面的标题,弗兰克乐的合不拢嘴。
除了金棕榈奖的报道外,就是弗兰克关于释放曼德拉的消息。
凭借这两件事情,能给《绿皮书》省下一大批宣传费用。
“5月28号,就等这一天了!”弗兰克深吸一口气后走进浴室。
今天他要跟欧洲一些电影发行商讨论一下接下来的宣传问题,忙完这几天就会离开法国。
洗完澡穿上衣服,弗兰克大踏步走出房门,双手抖了抖西装衣领,从今天开始他可就是奥斯卡和金棕榈奖双得主了。
“弗兰克,你做到了,你是此时国际上最出名的年轻导演!”弗兰克眼神自信地扫过酒店大厅,心里不断地给自己打气。
刘一民在送汪曾祺和闫真离开之后,他踏上了前往武汉的飞机。
徐驰自从妻子陈嵩去世之后,现在还没有走出来。他这次从南方往北飞,正好可以到武汉停留一下。
从武昌南湖机场走出,再到徐驰的家里有相当长的距离,好在WH市区虽然出租车不多,但是机场门口有。
等抵达徐驰所住的地方后,门卫告诉刘一民,徐驰在鄂省作协大楼工作,还没有回来。
刘一民于是在门卫的指引下朝着作协大楼走去,作协门卫听到刘一民找徐驰后打量了一番,语气恭敬地问道:“同志,你是哪个单位的?”
“我?我是燕大的,我跟老徐同志是老相识了。”
“燕大的?我看下证件。”
刘一民从怀中将自己的证件递给门卫,门卫看了一眼立即递还:“刘教授,欢迎欢迎,我这就给里面打电话。”
电话还没打通,办公楼的窗户忽然被推开:“一民,你怎么来了?你等着,我现在下去!”
说话的是姚雪垠,他正在窗户口站着喝茶,看到刘一民的身影颇为熟悉,打量了好久才确定了他的身份。
“不打了,不打了,同志,你直接往里面进就行。”门卫听到是姚雪垠的声音,重新将电话放了回去。
“谢谢!”刘一民提着东西朝着大楼里面走去。
姚雪垠年纪大了,等刘一民走上二楼时,才见他气喘吁吁地往下走。
姚雪垠平稳了一下呼吸:“一民,你不是正在招待岛上作家代表团,怎么想到来我们这里了?”
“刚送走岛上作家代表团,我来看看您和老徐。”
看到刘一民双手拿着东西,姚雪垠赶紧接了过去:“你呀,人来就行了。这次接待岛上作家代表团没有老徐,老徐还嘟囔呢。”
“是吗?哈哈哈,那说明老徐的心情有所好转啊!”
姚雪垠闻言摇了摇头:“好转?都这么长时间了,老徐还没走出来。这感情啊越深,分别的时候就越折磨。老徐天天趴在书房里写东西,偶尔参加点活动。
我看呀,得给他找个老伴,要不然一个人在武汉,子女不在身边照顾,身体没多久就垮了。”
姚雪垠是好心,但刘一民还是说道:“可别瞎介绍,得介绍个知根知底的才行。要不然还不如一个人快活。”
徐驰要不是因为后半段婚姻,也不会选择跳楼。
“那是当然!”姚雪垠说道。
两人一路走到徐驰的办公室,当徐驰看到刘一民的时候,愣了十几秒才反应过来:“一民,是你啊,赶紧坐赶紧坐,老姚,你们两个是商量好来的?”
“我可没有,我是刚才无意中看到了一民。他刚送走岛上代表团,就直接来武汉看咱们了,瞧,拿的都是好东西。”姚雪垠乐呵呵地说道。
“老徐同志,怎么样?最近有没有写点东西?”刘一民接过徐驰递过来的水,豪饮半杯。
徐驰将桌子上的稿子推到刘一民旁边:“我现在就是瞎写,一民,既然来了,就好好在武汉休息几天,过几天再走咋样?我带你转转武汉。武汉是个好地方,有许多景区和历史遗迹。”
“不行啊,交流会说是半个月,后来延长了快一星期。回到燕京还得汇报工作,没办法久留。”刘一民婉拒道。
姚雪垠冲徐驰说道:“老徐啊,你要是在武汉呆的难受,你就出去散散心,作协和文联的工作有我们几个。”
“天热了,等凉快了再说。”徐驰摆了摆手。
在办公室里聊了半个小时,徐驰和姚雪垠拉着他出去吃饭。
“从飞机上下来一定累了,先吃饭,吃完饭回去睡觉。我带你尝一尝武昌鱼和蒸小龙虾,这些玩意儿啊你在燕京不一定能常吃到。老姚,咱们去湖边那家怎么样?”徐驰热情地说道。
“行,那现在是粮食局下面的三产企业,厨师都是老把式,我在武汉这么多年,他们这个餐馆我觉得最好吃。”
“老把式,好熟悉的家乡话。”刘一民笑道。
“哈哈哈,以后退休了还是得回老家,就是不知道到时候老家人欢不欢迎我。”
姚雪垠提起老家,心中的回忆就涌上心头。出来几十年了,对于老家而言他就是个外乡人。
餐馆位于湖边,据说鱼都是当天钓当天用。
坐下后,徐驰和姚雪垠迫不及待地询问起这次两岸文学交流会的详情,刘一民从燕京、沪市、南京、广州和鹏城的事情都一五一十讲了出来。
“《花城》编辑部这次讨论会在国内反响很强烈,几乎盖住了这次所有谈论重点。先锋文学在国内正蓬勃发展,现在被人浇了冷水,可想而知反弹会有多么的猛烈。”姚雪垠叹了一口气。
《羊城晚报》的报纸发出之后,第二天南方报纸争相见报,在国内文坛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各种讨论的声音都没有停过。
“真理不辨不明,有些人喜欢扣帽子,说什么岛上作家对大陆作家的攻击。要是这样说的话,我们在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交流,岂不是我们对岛上作家的攻击?
双方如此敌对,以后还有交流的必要吗?”
刘一民忍不住猛拍了几下桌子,再次说道:“有些人跑到国外喊喜欢民主自由,但是真当交流的时候,就必先给人扣帽子。我看呀,他们是喜欢自说自话的自由。”
徐驰和姚雪垠对视了一眼,仿佛没想到刘一民火气竟然这么大。不过转念一想,要是自己辛辛苦苦准备大半年开一场两岸文学交流会,回头被人劈头盖脸一顿骂,自己也不会好受。
徐驰让人上了一杯绿茶:“一民,喝杯茶静静心。”
“泥人尚有三分火气,放心,我们鄂省作协和文联会支持你的。”姚雪垠直接以鄂省文联和作协的名义表态。
刘一民拍了拍姚雪垠的手:“老姚,老徐,我知道你们两个都想参加这次交流活动。但是因为考虑的原因比较多,所以委屈你们了。回去以后我准备向上申请,以后要经常举办此类交流活动,到时候定邀请你们两个出席。”
姚雪垠无所谓地说道:“我呀更想去岛上交流,而不是在大陆接待。”
“哈哈哈,一民,到了一定位置,做事需要考虑的因素多,我们都理解。你能来看我,我已经很感动了。”徐驰眼角闪烁着晶莹的泪花。
“老徐,人老了眼窝子越来越浅了?咱俩啥关系,可是在草原上一起采过风,骑过马的!当年我被人批评的时候,你可是第一时间站出来。我还记得那篇报告文学的名字《奔腾的青年作家》”
提及往昔,徐驰不胜唏嘘,见饭菜上齐之后,赶紧招呼着刘一民吃饭。
“这小龙虾很入味!”刘一民拿起小龙虾,轻轻地吮吸一口,香辣的汁水立即涌入口腔。
姚雪垠给刘一民夹了一块鱼肉:“尝尝这武昌鱼,以前叫鳊鱼,现在叫什么.清蒸后味道极佳。”
“团头鲂,专家说这不是鳊鱼。咱们不搞生物学,咱们也弄不懂,好吃就行了。
当年老人家游长江写下一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徐驰夹起一块肉放在嘴里仔细品尝。
刘一民品尝了一口,他吃鱼不行,鱼刺总是弄不干净。而这武昌鱼又属于鱼刺比较多的一类,吃的他胆战心惊。
徐驰乐了:“一民啊,北方人不仅不习水战,还吃不好鱼。”
徐驰将鱼肉放进嘴里,没一会儿就把鱼刺给吐了出来。
“不过肉还是很好吃。”刘一民仔细地将鱼刺给挑出来,才敢下嘴。
吃完饭,刘一民有点困了,徐驰将他安排在了次卧。
刘一民在徐驰家的次卧睡了两个小时,等醒来后,姚雪垠和徐驰正在书房里讨论鄂省作协的工作。
“醒了?来喝杯茶醒醒神。”徐驰赶紧说道。
“鄂省作协怎么了?”刘一民问道。
“我们下属的杂志也在讨论商业化问题,也不知道《花城》的商业化之路能不能成。”姚雪垠说道。
对于是否商业化,徐驰和姚雪垠两人有很大的意见分歧。徐驰对于纯文学非常看重,他作为杂志的主管领导对于商业化的探索直接一票否决。
“我不是不赞同商业化,一民,不知道你多久没去过书店了,瞧瞧现在书店里卖的是什么玩意儿?色情作品就差登堂入室了,大摇大摆地摆在桌子上了。”徐驰生气地说道。
刘一民和姚雪垠宽慰了徐驰几句,他并没有和姚雪垠一起劝徐驰让下属的杂志商业化。
商不商业化的由杂志和主管单位做主,自己没钱了自然就该想办法挣钱了。
晚上刘一民就住在了徐驰家里,等到第二天一早就坐飞机回到了燕京。
朱霖看到刘一民出来,高兴地上前抱住刘一民:“刘老师,走回家。”
回去的路上,朱霖讲起杨副台长给家里打电话,说是又找到了一辆车,问刘一民还要不要。
“要啊!”刘一民说道。
“这是一辆德国车,说是什么奥迪80。我就知道要,我已经把车开回家了,钱已经付了。”朱霖冲刘一民扬了扬眉毛。
“那辆丰田皇冠该还给文研所了,我还是开着自己买的舒服。”
奥迪80目前有少量进口,但是进口的版本是日规版,为了适应国内的驾驶规则,进行了改舵。
刘一民回到四合院就看到了停在车库里的黑色奥迪80:“不错。”
此时两个小家伙已经从院子里跑了过来:“爸爸,爸爸!”
“哎呦,慢点跑,别摔着了!”刘一民心疼地说道。
朱霖笑道:“都多大了,一般不会睡着。就是到了九月份,真把他们送幼儿园?”
“不送怎么办?该上幼儿园了!”刘一民知道朱霖舍不得:“放心,在燕大不会有人欺负他们两个。”
“我是怕他们年纪太小学不好,再跟小朋友们玩不好。”朱霖望着正跟两个小家伙亲昵贴脸的刘一民说道。
“这两个小家伙到燕大幼儿园里,就跟我隔一百多米,有事儿我随时都知道。再说了,我还怕他们两个联起手来欺负别人,里面的学生都是燕大教职工子弟。”刘一民抱着刘雨和刘林走进了二进。
喜梅走上前帮朱霖一起去拿刘一民的行李,上次闫真回来的时候,已经捎回来了一些。
“来,爸爸给你们从鹏城带了点好吃的,都尝尝。”刘一民拿出了一堆小吃,摆在了两人面前。
“谢谢爸爸!”刘雨高兴地将手伸到石桌之上,嘴角馋的流口水。
见两人想动手抢,朱霖连忙阻止:“都别抢,再抢就都别吃了。”
看两人老实了,朱霖看向刘一民:“刘老师,你不去部里一趟?”
刘一民伸了一个懒腰:“先不去,事情也不急,闫真他们肯定已经把事情汇报过了,我好好在家休息一下。”
喜梅询问刘一民想吃什么,现在去买菜。
“灌肠吧,看看有没有青笋,要是有的话买一点,我想吃点清爽的凉菜。”
“行,刘教授,我去菜市场看看。”喜梅说完,就骑着摩托车出去了。
刘一民和朱霖在树下陪着两个小家伙玩了一会儿觉得有点热,就抱着他们回屋看电视去了。
两个小家伙为了吃东西,电视也不看了,刘一民和朱霖时不时的拿出手巾给两人擦嘴。
朱霖撇了撇嘴:“就这德行,也好意思送他们两个去上学?”
“哈哈哈,你们两个愿不愿意上学?”刘一民问道。
两个人还没有明确的上学概念,当听到可以跟很多小朋友一起玩时都开心地喊着要上学。
“瞧,在家太无聊了!”刘一民说道。
朱霖揉了揉两个小家伙的脑袋:“记住你们今天的话,到时候别赖床不上学。”
“妈妈,沈云姐姐是不是就在上学?”刘雨问道。
“对,沈云姐姐就在上学。”
“沈云姐姐为什么不笑呢?”
“因为你沈云姐姐高中了,笑不出来了。”
“沈云来了?”刘一民问道。
“这阵子来了几次,不过沈云上高中了,学习任务重,天天愁眉苦脸的。不知不觉,这两个小家伙也三岁多了!”朱霖感慨道。





